正文 第19章 新課程理念與備課上課(10)(3 / 3)

2把教材用活《新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學生的學科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現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學習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學科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充分提供從事自主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學科知識與技能、學科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不受教材的約束和限製,學會靈活地處理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適當增補、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向現實、有趣和富有挑戰性轉變。

3把學生教活

隻有課堂活起來了,學生才有可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把學生教活很重要的三個方麵就是課堂上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讓學生有思維活動,有學科思考;要教給學生學習學科的方法。

(1)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自主建構的過程,是認知矛盾運動的過程,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是教學的心髒”,是產生認知衝突的焦點。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自主質疑,是自主學習的關鍵。

(2)怎樣才能使學生學會提問?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必須遵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在學生最近發展區內設計情境,喚起學生的問題意識。②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必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和諧、寬鬆、民主的教學氛圍,在教學過程中不以權威者、裁判者、命令者、監督者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麵前,讓學生以輕鬆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師要充公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視他;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偏差時,教師要給予積極肯定,讚揚學生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啟發。要鼓勵和欣賞學生提出問題,使他們敢於求異、求新和發散思維。③要充分相信學生有質疑的能力。教師應遵循不同年齡段學生學習的特點,對學生的質疑能力進行堅持不懈的訓練,使學生由感性問題的質疑逐步過渡到理性問題的質疑,進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學生具有運用學科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意義、更具價值。學生能夠提出問題,是敢於和善於揭示自己認知上的矛盾與衝突,積極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體表現,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學習品質。④教師應轉移備課的重心,把著眼點放在使學生對新授知識產生問題,以及如何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自主解決問題上。教學應在使學生“想問、敢問、好問、善問、會問”上做文章。⑤要欣然麵對學生的“發難”,小心嗬護學生認識的衝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⑥要虛心向學生學習,不要害怕被學生問倒;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回答不了,這不是老師的恥辱而是老師的榮耀。

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問題意識應該成為基本意識。因為,所謂教學,說到底,就是師生共同探討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如果學會了如何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那麼,教師的“教”才能見成效,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到充分體現。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從小學會學習,這既是未來社會對基礎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素質教育必須完成的一項基本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切實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如實際操作、直觀感知、抽象概括、演繹推理、係統整理知識等方法。通過這些方法的掌握。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發展和素質的全麵提高。

(四)“實”實——就是教學中要講求實效,不走過場,不擺花架子,用足球場上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教學要“到位”,即努力做到教學內容充實,課堂訓練紮實,教學目標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