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離不開謊言的,在社會進入文明化的運行機製後,謊言就會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自然就產生了。生活中,在有些情況下,會出現一些必要的謊言。在一些非常時候,甚至隻有說謊,才能夠更為完美。

雨果的不朽名著《悲慘世界》裏那個主人公冉阿讓本是一個勤勞、正直、善良的人,但他窮困潦倒,一貧如洗。為了不讓家人挨餓,迫於無奈,他偷了一個麵包,被人當場抓獲,冉阿讓被判定為“賊”,並因此而鋃鐺入獄。

出獄後,他到處找不到工作,飽受世俗的冷落與恥笑。從此,對世界失去希望的他真的成了一個賊,順手牽羊,偷雞摸狗。警察一直都在追蹤他,想方設法要拿到他犯罪的證據,把他再次送進監獄,他卻一次又一次幸運地逃脫了。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他饑寒交迫,昏倒在路邊,被一個好心的神父救起。神父把他帶回教堂,但他卻在神父睡著後,把神父房間裏所有的銀器席卷一空。因為他已認定自己是壞人,就心安理得地幹著壞事。不料,在逃跑途中,冉阿讓被警察逮個正著,這次可謂人贓俱獲。

當警察押著冉阿讓回到教堂,讓神父辨認失竊物品時,冉阿讓絕望地想:“完了,這一輩子隻能在監獄裏度過了!”誰知神父卻溫和地對警察說:“哦,尊敬的警察先生,我想一定是有什麼誤會,他是我的朋友,這些銀器是我送給他的。他走得太急,還有一件更名貴的銀燭台忘了拿,我這就去取來!”

神父的話讓冉阿讓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警察走後,神父對冉阿讓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重新開始你的人生吧!”

從此,冉阿讓洗心革麵,重新做人。他搬到一個新地方,找到了一份工作。後來,當他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後,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救濟窮人、奉獻社會上。

神父一句善意的謊言如雪中送炭,給冉?阿讓以溫暖、光明和力量,並拯救了這個險些墮入地獄的靈魂。可見,善意的謊言會讓人生充滿美好的希望,也會讓善良的說謊者倍添其人性的魅力,使人們更加愛戴他、尊敬他。

善意的謊言具有神奇的力量,或是出於信任,或是出於寬容,或是出於鼓勵,或是出於理解,它總能帶給人以希望和感激。所以說,善意的謊言是美麗的,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當然,善意的謊言也有其一定的規則:

第一,一定要出於一種善意的愛護,以避免讓人傷心、難過、著急、失望為目的。

第二,謊言是非說不可的,否則將可能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

俗話說:“適當的謊言是權宜之計。”由此可知,在某些場合還是有說謊的必要的,這種例子隨處可見。

《最後一片葉子》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說,它的故事是這樣的:

在某醫院的一個病房裏,身患重病的病人房間外有一棵樹,樹葉被秋風一刮,一片一片地掉落下來,一位病人望著落葉蕭蕭、淒風苦雨,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想:當樹葉全部掉完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被這樣的悲泣深深打動了,他就在牆上畫了一片樹葉,給了那個女人活下去的希望,並最終使那位瀕臨死亡的女病人堅強地活了下來。

雖然這隻是一篇小說,讀起來我們可能覺得會有點誇張,但現實生活中,類似於這樣的事例應當是不少的。這種謊言,就是生活中必要的謊言。沒有這個謊言,那位女病人就會死去,要救活她,隻能製造謊言。

英國人文主義者阿謝姆說:“在適當的地方說適當的謊言,比傷害人的真話要好得多。”在為人處世方麵,很多行為不能一概而論,關鍵是一要看當時的境況,二要看引起的後果。為人的難度,關鍵就在於把握好這種尺度。

生活中常能碰到一些善意而美麗的謊言,這些謊言構成了人生的另一種風景。它們豐富了人的生活情趣,和諧了人際關係,調節了人的內心世界,能使人生活愉快、家庭和諧。如:災難突然來臨的謊言,讓老人寬心的謊言,使夫妻和諧的謊言,消除同事之間誤會的謊言,勉勵孩子學習的謊言……有時候,為了讓身邊的人幸福,我們有義務精心編織一點善意的謊言,因為人生中有一種幸福便來自這種謊言!

傾聽術——善於傾聽是贏得好感的關鍵

成功的交際不僅要求我們會說,而且也需要我們會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會聽甚至比會說更重要。

哈裏是紐約的一名汽車推銷員,最近他的心情很不好,因為一個星期前,他弄砸了一筆大買賣:他幾乎已經說服格林先生購買三輛汽車,但不知為什麼對方突然又堅決地拒絕了他。他坐在辦公桌前苦苦思索,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他對汽車的介紹很詳盡,他的禮貌沒問題,他沒有說錯任何話……最後哈裏忍不住給格林先生打了個電話:“格林先生,我是福特公司的那個汽車推銷員,我可不可以跟您請教一下我上次到底是哪裏出了錯,才會讓您拒絕買我的車?”格林先生沉默了一會兒:“好的,如果你想知道的話。你現在在聽我說話嗎?我是說你用心聽我說話了嗎?”“是的,格林先生,我一直在聽!”“不,上次你就沒有。上次我告訴你,我的兒子想進曼聯球隊,可你什麼反應也沒有,你根本就沒有注意聽我說話!”哈裏大吃一驚,原來失敗的原因是沒有注意傾聽。他立刻對格林先生道了歉,格林先生最後還是買了他的汽車。

專注地傾聽,體現的是對對方尊重,全神貫注地傾聽表明你對對方意見的關心、重視。人們都希望自己說出的話受到他人的重視,對此他們感到高興鼓舞。如果人家說話你心不在焉,對方就會感到失望不滿,甚至導致交際失敗。在上麵這個故事中,哈裏本來已經成功地說服了他的客戶,但由於沒有注意聽客戶講話,所以就遭遇了“滑鐵盧”,可見傾聽別人講話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

對於不能夠傾聽別人的意見,而總是滔滔不絕的人,其人際關係通常都是很失敗的。在很多的時候,不在於他們說錯了什麼,或是應該說什麼,而是因為他們聽的太少,或者不注意聽所致。

善於傾聽是一種修養,它隻有經過長期的鍛煉才能形成。善於傾聽的人,給人的印象就是謙虛好學,就是專心穩重、誠實可靠。善於傾聽的人,能夠給別人充分的空間訴說自己,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善於傾聽的人,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幾年前,紐約電話公司碰上一個蠻不講理的顧客。他用最惡毒的字眼責罵接線生,後來他又說電話公司製造假賬單,所以他拒絕付款。他要向報社投訴,還要向公眾服務委員會申訴,並使電話公司有過幾起的訴訟。

最後,電話公司派出一位最有經驗技巧的調解員,去拜訪這位不講理的客人。這位調解員去那裏後,隻是靜靜聽著---盡量讓這位好爭論的老先生,發泄他滿腹的牢騷。而他隻是說著簡短的“是!是!”並對他表示同情。

他接著說了當時的情形:"他繼續不斷地大聲責罵。我靜靜聽了近3個小時。此後我又去他那裏,再聽他沒發完的牢騷,前後四次。在第四次訪問結束之前,我已成為他創辦的一個組織的會員,他稱之為'電話用戶保障會'。現在我還是這組織裏的會員,可是就我所知,除了這位老先生外,我是裏麵唯一的會員。

"在這幾次訪問中,我靜聽著,我盡量同情他所說的每一點。而他說以前電話公司的人從沒有這樣跟他說過話。他對我的態度,也漸漸友善起來。在前三次中,我對他的要求不提一個字,第四次,我整個結束了這一事件。他把所有的賬款都付清了,撤消了對公眾服務委員會的申訴。"

無疑的,這位先生表麵看起來是為社會公義而戰,為了保障公眾權益,實際上他所要的是自重感。他通過挑剔抱怨去獲得這種自重感。當他從電話公司代表身上獲得這份自重感後,他不切實際的委屈也就消失了。

可見,傾聽就是交流的另一半。注意傾聽和善於傾聽的人,永遠是深得人心者。

但是,現實中許多人沒有耐心聽別人講話,因為他們是“事業家”,是“大忙人”,生活節奏很快。我們不能否認,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一個想成功的人要做的事太多,整天往往是疲於奔波,因而時間一久,性情也變得急躁,對“傾聽”顯得膩煩,甚至別人剛一啟齒,還未等對方把話說到正題上,就會予以否定,一口咬定沒興趣,然後以十分武斷的口氣闡述自己的觀點。

這類人往往是想通過“短、平、快”的方式,以雄辯的口才顯示自己的能力,在公開場合打下根基。但這樣做的結果,表麵看自己的目的好像達到了,事實上卻得不到別人認同,無法建立真正的友誼,達到心靈的溝通。曆史上、現實中,許多實踐經驗表明,在事業上有成就的傑出人物,往往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如果有人當真忙得無暇顧及傾聽他人的意見,那麼至少可以肯定地說,這個人不會合理安排時間,或者說是這個人心胸狹窄,聽不進他人的意見,到頭來反而隻能落得孤家寡人的處境。

張濤和趙剛都是剛剛參加工作的新職員,張濤的性格比較活潑,不拘小節,趙剛則細心溫和。剛進入新單位,開始時大家都十分喜歡他們,熱心地幫助他們。但是,漸漸地情況發生了變化。張濤覺得大家都變得不大愛和自己說話了,而趙剛似乎沒有這種煩惱。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出在平常他與人交往的每一個細節裏。

同樣做為年輕的同事們聚在一起閑談,通常會聊起哪裏有什麼好吃的飯店等。但是不等別人說完,張濤就會迫不及待地突然插話道:“那有什麼好吃的啊,我曾經……”或者“對對對,我就吃過……”而趙剛則會等到同事把話說完,才會很真誠地說:“要怎麼坐車去那裏呢?”或者“第一次去的話,你有什麼好的菜推薦……”。

在和同事交談的時候,閑不住的張濤一定會同時進行著其他的小動作:看報、修指甲、打哈欠……而趙剛則會安靜地聽,時而加以評論,他從來不會在聽同事說話時離開去打水。

在每個月初,單位都要進行一次本月的工作方案討論,每個職員都鉚足了勁要在討論會上展示自己的才華。但是,在別的同事一個提案尚未說完,如果張濤發現了問題,就會立刻站起來發問,這使得正在發言的同事頗為惱火,但又無法指責他的熱心和嚴謹。

再後來,張濤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合群了,不得已,他辭職了,因為同事們都不歡迎他。

認真地去傾聽對方的講話,就會讓對方知道,你是把他當作你感興趣的人來看待的,或許這就是你能賦予對方的最珍貴的禮物。當對方因為你的傾聽而得到鼓勵時,不僅講述了他高興的事,同時也接受了你的情感。

傾聽對方談話這一行為,與雄辯的高談闊論相比,可謂樸實無華,然而他的效果卻很神奇。並且,我們在認真傾聽對方講話時,也可以從對方講話中得到知識,可以集中更多的智慧。

我們每個人都有訴說的願望,當你作為一名傾聽者的時候,實際上是給了對方以莫大的鼓舞。善於傾聽他人談話,才能更準確地把握談話者的意思、流露出的情緒、傳遞出的信息,更好地促使對方繼續談下去。

忍讓術——忍讓創造人際和諧

忍讓是一種素質、一種美德、一種覺悟,和諧的人際關係需要忍讓。與我們一起相處的人,因為年齡大小老少不同,經曆相佐,性格各異,隨時都會有矛盾和糾紛的產生。遇事忍讓,明他人之長、知他人之短、容他人之過,才能和睦相處。吃不得虧、受不了氣,一件小事就耿耿於懷、小題大做,甚至大打出手,這不但不利於解決問題,不利於化解矛盾,而且也不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

有一天傍晚,獅子爸爸和兒子吃完晚飯,在草原上溜達。走著走著,突然發現前方來了一條瘋狗。獅子爸爸就對兒子說:“兒子,看見沒有,前麵來了一條瘋狗,咱們趕緊避一避,撤到草叢後麵去吧。”

兒子很不情願,因為在它看來,那條瘋狗根本就不足以對他構成任何威脅,但還是被爸爸推到了草叢後麵躲了起來,讓這條瘋狗大搖大擺地走了。

兒子從草叢後麵出來後,滿臉的不高興,生氣地對爸爸說:“大家都說您是百獸之王,其實您是一個膽小鬼,看見一條狗都怕,還算什麼百獸之王?”說完就要離開爸爸。

這時,獅子爸爸叫住了兒子,說:“兒子,別生氣,聽爸爸跟你解釋:第一,爸爸如果打贏了這條瘋狗,能得到什麼好名聲嗎?別人會說我以強淩弱,毀了我一世的英名,是不是?”兒子點了點頭。

爸爸接著說道:“第二,如果在打瘋狗的過程中被瘋狗咬了一口,麻煩就大了,還得花錢去打狂犬疫苗,還要堅持打好幾年,這顯然不合算,是不是?”

兒子又點了點頭。

獅子爸爸最後說:“我們躲避一下,讓瘋狗過去,兩不相傷,大家都好。兒子,你今後一定要記住了,不是你強大了就可以任意與誰打仗的,知道忍讓才能避免受到傷害,這才是真正的強者,知道了嗎?”

兒子高興地說:“知道了,爸爸你真聰明!”

無論是對人對己,忍與不忍事關重大,忍則心平身安,不忍則禍及身家。所謂“一忍百事成,百忍萬事興”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忍讓與克製的反麵就是憂慮、煩躁、憤怒、毫無意義的斤斤計較等,這些都是毫無益處,隻能令我們的追求受到阻礙的不良情緒。對於一些瑣碎的煩惱,如果斤斤計較於其中,那將浪費我們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對這些討厭的壞情緒,我們要學會忍受與克製。

一位修女要為孤兒院募款,因此要去拜訪一位非常吝嗇的富翁。

當天富翁因為股票跌停,心情不佳,又認為修女來的不是時候,大為惱火,揮手就打了修女一記耳光。

但是,修女不還手也不還口,隻是微笑地站著不動。

富翁更惱火,罵道:“怎麼還不滾!”

修女說:“我來這裏的目的,是為孤兒募款,我已收到您給我的禮物,但是他們還沒有收到禮物。”

富翁因修女的態度,大受感動,以後每個月還主動送錢到孤兒院去。

人的秉性不一樣,一旦產生摩擦,如果不懂得忍讓,就會撕破臉皮甚至大動幹戈,這是人際交往的大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解不開的疙瘩,也沒有化不了的矛盾。“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隻要彼此都做到體諒,自然會撥雲見日,雨過天晴。

生活中,有的時候,忍讓實際上也是一種處世的藝術。

曾有一對夫婦,他們的婚姻正瀕於破裂的邊緣。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愛情,他們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繼續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

不久,他們來到一條山穀,這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山穀。山穀很平常,沒什麼特別之處,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南坡長滿鬆、柏等樹,而北坡隻有雪鬆。

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他們支起帳篷,望著紛紛揚揚的大雪,由於特殊的風向,北坡的雪總比南坡的雪來得大,來得密。不一會兒,雪鬆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不過當雪積到一定的程度,雪鬆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向下彎曲,直到雪從枝上滑落。這樣反複地積,反複地彎,反複地落,雪鬆仍是完好無損。可其他的樹,因沒有這個本領,樹枝就被壓斷了。南坡由於雪小,還是有些樹挺了過來,所以南坡除了雪鬆,還有柏樹等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