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的下屬對自己心悅誠服,關鍵在於領導必須記住自己與下屬隻有職位上的差異,而人格卻是完全平等的。在下屬麵前,領導隻不過是“領頭人”而已。絕不能過於張揚和得意。當然,這並不是說上下之間必須完全平等,管理時對下屬還是應該恩威並用,讓下屬心服口服,這樣才能進一步得到下屬的愛戴和擁護。
(1)剛柔並濟,恩威並重
領導要想實現自己的意圖,就必須與下屬取得有效的溝通,而富有人情味就是有效溝通的最好橋梁,它有助於雙方找到共同點,並強化心理上的共同認識。所謂的人情味的溝通就是要求領導善待下屬,不能一味地治之以嚴,一定要恩威並施,隻要這樣,才能讓下屬心悅誠服地擁戴你。
在一個寒風凜冽的夜晚,美國紐約一條不是很繁華的道路上幾乎已經沒有車輛行駛。這時,從街中心的地下管道洞內鑽出一位衣著筆挺的人來。路旁的一個行人十分狐疑,上前看個究竟,一看卻怔住了,他認出這個鑽出洞的人,竟是大名鼎鼎的福拉多!
原來福拉多是因為地下管道內有兩名接線工在緊急施工而特意下去表示慰問的。福拉多還被稱作“一萬人的好友”。他與他的同事、下屬、顧問,乃至競爭對手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這位富有“人情味”的企業巨子,事業如日中天。
(2)威嚴始終是領導人士的一種氣質。
作為一個行政主管,要令出必行,指揮若定,就必須保持一定的威嚴。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在領導與指揮業務時,不能令下屬感到一種威懾力是很難有效果的。單靠有一張和藹的臉,一番美麗動聽的言辭所起的推動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如果隻有威而無恩,很容易在下屬心中形成恐懼的心理,下屬雖然可能工作極其認真,但心卻很可能早就不屬於公司,與領導離心離德了。領導要贏得下屬的擁戴,一定要剛柔並濟,恩威並施。
王子滿18歲那天,收到國王賞賜的禮物:一輛靈便的馬車,兩匹俊美的小馬。王子非常喜歡這兩匹俊美的小馬,上前撫摸了,擁抱了,甚至親吻了,然後問:“這兩匹馬叫什麼名字?”
國王說:“它們一個叫天使,一個叫魔鬼。”
王子笑了,這多麼有趣!他上了車,親手揚起鞭子。
第二年,王子19歲,他從郊外駕車回來,心中一動。
“我的馬,為什麼一個叫天使,一個叫魔鬼?”
慈祥的國王柔聲回答:“孩子,你將來要做國王,你需要天使為你服務,也需要魔鬼為你服務。”
一年又過去了,現在的王子喜歡思索比較艱深的問題:“我既用魔鬼服務,又用天使服務,那麼我自己是天使還是魔鬼?”他內心自問道。
人性兼具善惡,有時人們為了追求至善,也需要有與魔鬼打交道的手段。這種手段就是威嚴。
(3)上司要贏得下屬的心悅誠服,一定要恩威並施。
恩威並施,才能駕馭好下屬,發揮他們的才能。當員工的工作表現逐漸惡化的時候,敏感的主管必須尋找發生這個現象的原因,如果不是有關工作的因素所造成的,那麼,很可能是員工個人的問題在打擾他的工作。有些主管對這種現象不是采取“這不是我的責任”而忽視它,就是義正辭嚴地告誡員工振作起來,否則自己卷鋪蓋走路;也有些主管一味地規範員工而不針對問題的核心。
不論如何,如果主管希望員工關心與認同公司,那麼,管理者首先要關心員工的問題。因此,上述處理的方式可以說輕而易舉,但是無法改善員工的表現。比較合理的方法應該是與員工討論,設法協助他麵對問題,處理問題,進而改善工作績效。
反攻術——對付蠻橫之人要“以毒攻毒”
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方蠻橫無禮,卻又強詞奪理,為了達到目的,他們甚至用荒謬的理由來反對我們,妨礙我們的行動。這種時候,最好的應變方法就是用他們的荒謬邏輯去形成一種理論,反過來去製伏對方。即讓他們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從而使對方的荒謬理論不攻自破。
四川瀘州某養殖場向貴州某孵化廠訂購了一批良種鴨仔,雙方議定價格後簽定了合同。合同規定:由賣方代辦運輸,貨到後如數付款。不料賣方在運貨中管理不善,致使這批鴨仔在中途死去幾千隻。由於合同上未提及損耗之事,賣方便借機要買方承擔損失,死鴨活鴨一塊兒如數付款。買方經辦人自然不依,說:“我們是養殖場,不是烤鴨店,死鴨仔怎能要活鴨仔錢?”
賣方說:“合同上不是說貨到如數付款嗎?難道死鴨仔不是鴨仔?”這麼一問,倒把買方說話人問住了,一時沒了詞。正在這時,該養殖場場長走了過來,笑著朝賣方經辦人說:“哎,同誌,請問你家幾口人?”
“五口。”對方脫口答道。
“哪五口?”場長又問了一句。
“一老母,夫妻倆,倆孩子。你問這個幹什麼?”
“你父親、祖父母呢?”
“早死了。”
“難道他們就不是你家中的人了嗎?”
“唔?”對方一聽,自知理虧,隻好答應承擔損失,一場幹戈就此平息了。
這場糾紛理虧在何方,明眼人一看便知,賣方硬鑽合同的空子,實屬無賴行為。而買方的養殖場場長,“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皮球”反踢回去,讓對方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實乃高明之舉。
以毒攻毒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對對方的邏輯和結論不作正麵反駁,而是把它做為前提加以演繹和引用,引到一個顯而易見的荒謬的結論上去,再由結論的荒唐從反麵證明對方的錯誤。第二種便是模仿對方的推理方法,使趣味升級,從而達到製伏對方的效果。
有一天,古希臘的文學家歐倫斯比格去飯店用餐,店主的牛肉沒有烤好,可是他很餓了,店主建議說:“誰要是等不及正餐,就可以隨便先吃點現成的東西。”於是,他就吃了不少幹麵包。吃飽之後,他坐到烤肉爐邊,等到肉烤熟後,店主請他上桌就餐,他隨意回答說:“烤肉的時候,我聞味兒都聞飽了。”說完之後就躺在爐邊打起盹來。 最後,當店主來收烤肉錢時,歐倫斯比格因沒吃烤肉,而拒絕付錢。店主說:“掏錢吧!你不是說聞肉味兒都聞飽了嗎?所以你應與吃肉的人付一樣多的錢。” 於是,他掏出一枚銀幣扔到長凳上,對店主說:“你聽到錢的聲音了嗎?” 店主說:“聽到了。” 歐倫斯比格馬上拾起銀幣,重又放回了錢袋:“我的銀幣的聲音,正好夠付我聞了你的烤肉味兒的錢了。” 店主將“吃肉”的概念偷換成“聞肉”,這種混淆是非的詭計被聰明的文學家看穿了,他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錢聲”付“肉味”的錢,自然順理成章,店主也無可奈何。 言語論辯中還可以用對方的荒謬邏輯推出更為荒謬的事物來反駁對方,“以謬製謬、以毒攻毒”,令對方啞口無言。對方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觀點不攻而破。
另外,對一些懶人或者不聽話的人,有時用這種方法也很有效果,如:伏爾泰有一個很忠實的隨身小廝,可他的懶惰讓伏爾泰有時非常惱火。
一天,伏爾泰對他說:“儒塞夫,去把我的鞋拿來。”小廝趕忙殷勤地把鞋拿來了。伏爾泰一看驚呆了:鞋上仍然布滿著昨天出門時沾到的泥跡!他問道:
“你怎麼早晨忘了把它擦擦?”
“用不著,先生,”儒塞夫不以為意地回答,“路上盡是泥濘汙濁,兩個小時以後,您的鞋不又要和現在一樣髒了嗎?”
伏爾泰微笑著穿上了鞋,不吱聲地走出門去。小廝在他身後跑步追了上來:
“先生,慢走!鑰匙呢?”
“鑰匙?”
“對,食櫥上的鑰匙,我還要吃午飯呢。”
“我的朋友,吃什麼午飯呢?兩個小時後,你不也將和現在一樣餓嗎?”伏爾泰說道。小廝聽了目瞪口呆。
順著原路捅回是整治那些胡攪蠻纏的人的最好辦法,因為這類人一般情況下很難用“正理”去說服。要想讓他們規矩老實,隻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他們自己的歪理去反駁他們自己。
風頭術——不要在上司麵前搶風頭
有些人認為吹噓自己的天賦和才華可以贏得上司的喜愛——這是個致命然而卻又普遍的誤解。你的上司很可能會假裝欣賞,等到一有機會他就會以聰明才智、吸引力及威脅性都比不上你的人取代你。
永遠讓你的上司感覺到他比你優越。在你渴望取悅他、令他對你產生深刻印象的同時,可不要太過火地展現你的才華,否則你可能達到相反的效果——激起他的畏懼和不安。如果你時常讓你的上司看起來比實質上聰慧,你就達到絕佳境界。
在16世紀末期的日本,茶道風靡貴族階層,統治者豐臣秀吉非常寵愛首屈一指的茶藝家千利體,他是豐臣秀吉最信任的谘議之一。千利體不但在皇宮裏有自己的寓所,其為人也獲得全日本的尊崇。
然而在1591年,豐臣秀吉下令逮捕他,並判處死刑。後來人們發現千利體命運驟變的緣由,是這位成為朝廷新貴的鄉下人千利體,為自己製作了一座穿著木屐(貴族身份的象征)、態度傲慢的木頭雕像,並將這座雕像放置在宮內最重要的寺院裏,讓經常經過的王族能清楚地看見。對豐田秀吉而言,這件事意味著千利體做事沒有分寸,以為自己和最上層的貴族享有同樣的權力。
他已經忘記他獲得的地位,完全是仰賴幕府將軍得以實現的,但他卻反以為自己是憑一己主力贏得了榮寵,這是千利體對自己重要性的誤判,為此他付出生命的代價。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地位是理所當然的,也千萬不要讓任何榮寵衝昏了頭。永遠不要異想天開,以為上司喜愛你,你就可以為所欲為,受寵的部屬自以為地位穩固,膽敢搶主子的風頭,終至失寵的事例簡直是不勝枚舉。
有一個國王生性愛揮霍,生活中充滿著奢華的宴會、漂亮的女人及花天酒地等奢糜情事。一天,他的財政大臣為了展現自己的能力和忠心,決定策劃一場前所未有、奢華壯觀的宴會來討好國王的歡心。宴會一直延續到深夜,賓主盡歡,人人都認為這是他們參加過的最令人讚歎的盛事。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一早,國王便下令逮捕了財政大臣,這名財政大臣被指控竊占國家財富。事實上,他被指控的罪行全部得到了國王的許可。
最後財政大臣被送上了斷頭台。
你一定很疑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國王的傲慢自負,他希望自己永遠是眾人注目的焦點,不能容許任何人在豪奢揮霍方麵淩駕其上,財政大臣當然更是萬萬不可。
有些部屬不懂得迎合上司,而是把老板的“光彩”搶去,臉是露了,可是上司不會給你好臉色看。所以明智的部屬,應懂得如何適時地把自己的功勞歸於老板。雖然這樣做會有委屈自己和逢迎拍馬之嫌,但有什麼辦法呢?誰讓你是部屬而他是老板呢?做老板當然要光彩奪目,而部屬相比之下自然應黯淡些,如果不是如此而是相反,那老板自然容不下你。
王處長的司機近年來逐漸發福,而王處長則是一直保持著消瘦,每次外出辦事,司機陪著王處長都會有些尷尬。因為很多人一見麵就會把司機認作領導,而把王處長本人認作是司機,這讓王處長和司機都非常尷尬,雖然每次司機都走在王處長的後麵縮手縮腳,但還是經常被人認錯。不久,王處長就換了司機,而新來的司機比王處長更加消瘦。
故事中的司機之所以被處長換掉,就是因為他在眾人麵前搶了領導的風頭,這讓王處長非常尷尬,自然非常生氣。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不能比你的領導更優秀、更引人注目。例如,你的穿著裝扮比老板更勝一籌,把別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你身上而忽視了老板,你想你的老板心中會舒服嗎?更有甚者,某些人眼光拙劣,把做部屬的當作老板,卻把老板當作隨從,那老板肯定會把你打入冷宮。因為一般人心目中,老板應是穿得比部屬名貴些、漂亮些。
特別是同性之間,做部屬的穿著比老板還豪奢名貴,那老板必定很不舒服。尤其是女性上司,女性都對服飾特別看重,別人不經意間的讚揚或批評,都能引起其注意。如果你的老板很講究服飾儀表,做部屬的也要注意服飾的整潔得當,但不要搶了老板的風頭;如果你的老板不太看重服飾,那你在穿著上“過得去”便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