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對人真誠也要分清狀況

如果對方是一個頗有心計的人,你卻與之深交、暢所欲言,隻能說明你是一個愚蠢的人。

真誠有三種限製: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對人真誠、袒露胸臆時必須具備這三個條件。是其人但時機不對,不能一吐為快;時機成熟,傾訴的對象不對,也不能說;傾訴對象和時機都成熟,但地方不對,依然不能說。隻有同時符合這三個條件,才能拿出你的真誠。當然這與上麵所講的對人要真誠的說法並不自相矛盾。

總之,真誠待人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來源於生活中的小事,因此,要想成為一個真誠的人首先應從小事做起。當你不便講真言時,也不要編造謊言蒙騙他人。

以上三條真誠準則看起來有些微不足道,但是當你按照此方法去做了。一定能體會到其中的巨大力量,它將使你受益無窮,最終,你會明白,幾乎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都有它本身不容違背的真正內涵。當你探究其中的真諦時,自己的做人方法也在逐漸地完善。

對人要真誠,將心比心、投桃報李的道理每個人都懂,而大部分在交際中獲得成功的人一也是這樣做的,你將一顆真誠的心交給對方,對方也一定回報你一份真摯、濃厚的情。當然在真誠待人的同時,也要分情況對待。

抬高術——以獨特的方式打動對方

如果你有滿腹經綸而又懷才不遇,如果你不願意或者完全不懂對人討好而又急於想為世所用,處於這種矛盾的狀況下該怎麼辦呢?惟一的辦法就是推銷自己。推銷自己的時候,要突出自己的特色,發揮自己最能打動別人的優點。

“香港小姐”的決賽中,為了測試參賽小姐的思維速度和應對技巧,主持人提問說:“假如你必須在肖邦和希特勒兩個人中間選擇一個作為終身伴侶的話,你會選擇哪一個呢?”好幾位小姐選擇了肖邦,但有一位參賽小姐回答說:“我會選擇希特勒。如果嫁給希特勒的話,我相信我能夠感化他,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不會發生了,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家破人亡。”這位小姐的巧妙回答贏得了人們的掌聲。

在這個故事裏,主持人提的問題難度較大,如果回答“選擇肖邦”,則答案沒有特色;如果回答“選擇希特勒”,則很難予以合理的解釋。這位小姐還是選擇了後者,並尋出了合理而充滿正義的理由,從而成功地表現出自己的特色。

在社會生活中,要引起別人的注意,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為人處事要有自己的特色,要以自己的獨特的方式去打動別人。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小的時候家裏很窮,有一天,他放學回家的時候經過一個工地,看到一個老板模樣的人正在那兒指揮蓋一幢摩天大樓。

卡耐基走上前問:“我長大後怎樣才能成為像您這樣的人呢?”

“第一要勤奮……”

“這個我早就知道了,那第二呢?”

“買件紅衣服穿。”

卡耐基滿腹狐疑:“這與成功有關嗎?”

那個老板模樣的人指著前麵的工人說:“有啊,你看他們都穿著清一色的藍衣服,所以我一個都不認識。”說完,他又指著旁邊一個工人說:“你看那個穿紅衣服的,就因為他穿得和旁人不同,這才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也就認識了他,發現了他的才能,過幾天我會安排他一個職位的,所以買件紅衣服也很重要,知道嗎?”

許多時候,如果我們采取千篇一律的方法去說服別人時,對方不一定會接受你,這個時候,就需要你開動腦筋,采取一些獨特的方式,巧妙地去吸引對方的注意,以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當我們的說服對象是一些地位較高相當有名氣的人時,在說服前我們就要多收集一些關於對方的“情報”,這些情報一方麵可以拉近我們與名人的距離,另一方麵也會在無形中抬高我們的地位,從而讓名人對我們刮目相看,不敢輕看。

有一次某雜誌社編輯想請求一位大作家寫篇稿子,但這位作家不是推說太忙就是太累而不予答應,由於他的名氣大,態度自然高傲,所以這位編輯在此次的拜訪中便很輕易的敗下陣來。

因對方名氣大,而自己又是有求於人,所以難免低聲下氣的,會談時也隻有應允的份,毫無說話的餘地,因此而造成的緊張感,使自己不能以對等 的姿態與對方談論,更談不上作何要求了。

因為這位編輯無論如何也要取得他的一篇手稿,所以當他第二次登門造訪時,就以閑談的方式與他聊天。一開口他便說:“先生,聽說你有一部作品在美國十分暢銷,是嗎?” 這位高傲的作家聽了當然十分歡喜的點頭稱是。接著他又問:“先生的文筆十分獨特,難道也能翻成英文嗎?”於是他便答道:“就是因為我的文筆十分奇物,翻起來是有些困難,但是如果翻成了,必定會是本暢銷書?”這位大作家於是便興致高昂的談論著他的作品。本來這位編輯也是不抱有十分的希望,沒想到這位作家的反應竟比他所預期的還要好,而終於願意為他寫稿了。

身為一名忙碌的作家,時常都會為了應付這些索稿的編輯們而感到十分煩躁,所以多數是不予理會。而此次這位編輯先生所以成功,給他戴了頂高帽子當然也是原因之一,但是最有利的因素還是在於他說的一番話,使這位大作家感覺到:“這家夥還滿了解有關我的情況,可見他也一定時常看我的作品,應不可小看他。”於是便答應為他寫稿了。 這位編輯很技巧的提升了自己說話的地位,漸以對等姿態與作家談論到主題,造成對方反而不好予以抗拒,於是他便達成了目的。

任何人,當他和不常見麵的長輩及地位較高者,或是陌生人說話時,心理上難免會有些膽怯,使對方很容易的便能以壓倒性姿態與你對談。為了挽回頹勢,此時你就必須與他聊些有關他的種種,即使是瑣事也無妨。譬如說:“聽說你最近戒煙了。”或“上次的旅行遊玩得很開心吧!”以此類的話題 來表示你是一名情報通,自然而然就會提升自己說話的地位,而不致使對方 產生藐視的心態,於是乎他便一步步走上了你的圈套。

貼金術——別往自己臉上貼金

凡人都好麵子,尤其是中國人,時不時地就想往自己臉上貼貼金,以顯自己的能耐與顯貴。這並非是是什麼見不得人的大事。然而,凡事皆有度,物極則必反。把與己無關的顯達與本事一概攬到自己身上,貼在自己臉上,卻隻會讓人看不起,甚至成為別人的笑柄。

錢永健,美國籍,1952年出生在紐約,現為美國科學院院士、醫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化學及藥理學兩係教授。由於錢永健摘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所以備受各方麵的關注,我國媒體也不例外。

國內的幾大知名網站,在介紹錢永健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時,特地在前麵加上了華裔科學家這幾個字。再看看國內各大報刊,在進行介紹時,又特地加上錢學森堂侄這幾個字,這就是所謂的諾貝爾情結在作怪。

錢永健在獲獎後接受采訪,某記者在采訪錢永健時問:“您是中國人嗎?您會說中文嗎?”錢教授用英語答說“不太會說”。再進一步被問到“先生的成就對於一個中國科學家來說意味著什麼?”時,錢教授說“我是美國生美國長的,我不是中國科學家……但是,如果中國人能為我的獲獎感到高興與自豪,並且能使更多的年輕人加深對科學的興趣的話,將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應該說,錢永健回答得很得體,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沒有所謂的拖泥帶水。也許有人會說,錢永健,你就給我們留點麵子吧;也許還有人會說,錢永健,你就給我們的媒體留點麵子吧;也許還有人會這麼說,錢永健,你就為我們中華民族留點麵子吧。但人家為什麼要給你麵子?又憑什麼要給你麵子?人家隻是一個學者,而且是一個美國學者;人家隻是一位學術專家,而且是一位美國學術專家,領會不了中國的那些人情世故,當然,也沒有必要領悟中國的那些人情世故,為啥?因為人家是美國人呀!

仔細想想,也真夠荒唐的,人家美國人錢永健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我們起什麼哄,又去鬧什麼,為什麼要把人家的榮耀貼在自己臉上,為人家冠以“中國”之名號呢?

“麵子是自己掙的,別人給的。”這句話就是在說,一個人的榮譽都是靠自己努力去爭取來的,然而,這些東西得別人承認才行,一個人不可能想當然地為自己加冕。也許給自己臉上貼金可以蒙別人一時,甚至撈到好處,讓你得到滿足,可是,從長遠來看,這就等於給自己的人生埋下了一個定時炸彈。

如果說,麵子問題會害死人的話,那麵子問題同樣也會禍害一個民族,甚至於一個國家。但是在生活中,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給自己臉上貼金的癖好,好像不吹一吹,別人就看不起自己,心裏那種癢癢的感覺也無法止息。事實上,自戴“高帽”並不高明,給自己臉上貼金是一種令人討厭的習慣,尤其是在交際場合。

給自己臉上貼金的人就如同跳梁小醜,隻能給人一時之樂,不會得到別人長久的真誠。任你吹得天花亂墜,周圍的聽眾哈哈大笑之後也不會當真。在那些正經人的眼中,給自己臉上貼金的人醜態百出、愚不可及。

有個人很喜歡給自己的臉上貼金。

有一次,他在酒桌上多喝了幾杯,便開始吹噓自己的本事和能耐。眾朋友聽後都信以為真,以為真的遇見了高人。其中,有幾位朋友便說起生意上或事業上的難處,希望得到他的幫助。

這個人便習慣性地拍胸脯、打包票,大聲承諾:“好說好說,事情全包在老兄身上。”眾朋友都非常開心。

第二天,這個人酒醒之後,就有麻煩找上門來了。忙活了半天,他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幫人辦事。

事情沒辦成,那些朋友們都知道了,並視他為一個不可靠的人,開始慢慢地疏遠他。

事實上,給自己臉上貼金是一種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有些人老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所以借助吹牛來掩飾自己的貧乏,抬高自己,好讓人刮目相看,可一旦真相大白,人們就會更看不起他。所以,最損麵子的不是吹噓前的一無所有,而是吹噓後的一無所有。魯迅先生曾經講過這樣一則笑話:

有個紳士很有錢,而且勢力也很大,人們都以能和他攀上話而引以為榮。

一天,一個小無賴跟別人吹牛說:“四大人和我講過話了。”

別人問他:“他都跟你說了什麼?”

小無賴回答:“我站在他家門口,四大人出來了,對著我就說:“滾開去!”

吹噓自己隻會讓自己更可笑,即便你真的有很大的功勞與能耐,也不必拿出來炫耀,自己給自己戴“高帽”。事實上,自己給自己加冕,即便是實有其能,別人也會覺得名不副實,反而會以為你是一個貪圖虛名的人,因而對你敬而遠之。

清代大臣曾國藩的名氣很大,然而,他卻不曾居功自傲,自以為是。他在給弟弟曾國荃的信中就有這麼一句詩:“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

詩中用了“屠羊說”這一典故,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宰羊的屠夫幫助楚昭王重新獲得了天下,因此,楚昭王在複國之後就再三請屠夫來做官,但是都被屠夫謝絕了。他對楚昭王說:“以前大王丟了國土,我也丟了屠夫的工作,現在大王又重新登上了王位,而我也能夠重新做屠夫的工作,這不是很好嗎?”

曾國藩在詩中借用這個典故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弟弟:我辦公室的左邊擺滿了朝廷的獎狀,右邊放了一大堆告發和咒罵我的信劄,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人世間的事情就好像天平一樣,總會一頭高一頭低。因此,不要因為有了功勞就忘乎所以,也不能因為別人咒罵就垂頭喪氣。而應該學習“屠羊說”中的屠夫,保持樂觀豁達的胸懷,把榮譽和誹謗都當作藍天上的浮雲。

曾國藩豁達的人生態度贏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尤其是下屬的效忠,而他為人處世的思想與智慧也影響了後世,成為很多人奉行的行事準則。

在交際過程中,每個人都要注意自己對他人心理產生的影響,不要自以為是、給自己臉上貼金,以免讓人心中產生不快而影響人際關係的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