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人與人邊塞間獎旗的橋梁,其主要作用就是交流信息,有溝通,才有理解。新任領導要高效率地實施管理和運轉,就必須把溝通放在第一位,上緊密聯係領導,下緊密聯係下屬,以保證決策的正確和運轉靈活。

溝通比權力更重要

凡是業績優異的公司的領導者都有一個共識,即在以文化促變革的過程中,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協調員工的行為方式至為關鍵,這不依賴於權力,而是依賴於有效的溝通。

溝通是管理的高境界,許多企業管理問題多是由於溝通不暢引起的。良好的溝通,可以使人際關係和諧,可以順利完成工作任務,達成績效目標。溝通不良會導致生產力、品質與服務不佳,使得綜合成本增加。

一個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領導者,一個善於“攻心”的領導者一定是優秀的溝通者,他們深知發揮任何一種攻心術的影響力的主要途徑是人際溝通和互動。作為領導者,生活在複雜的上下級關係之中,不注意溝通,不注意拉近和員工心與心的距離,工作就根本無法開展下去。

鬆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還是溝通。”雄踞世界500強榜首的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公司前總裁薩姆?沃爾頓也曾說道:“溝通是管理的濃縮。如果你必須將沃爾瑪體製濃縮成一個思想,那可能就是溝通,因為它是我們成功的真正關鍵之一。在這樣一家大公司實現良好溝通的必要性,是無論怎樣強調也不過分的。”

溝通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可以用兩個數字來直觀地反映出來,即兩個70%。

第一個70%,是指實際上企業的領導者70%的時間是用在溝通上。開會、談判、談話、做報告是最常見的溝通形式,撰寫報告實際上是一種書麵溝通方式,對外各種拜訪、約見也都是溝通的表現形式,算起來他們有70%的時間花在溝通上。

第二個70%,是指企業中70%的問題是由於溝通障礙引起的。比如,企業常見的效率低下問題往往是由於大家沒有溝通或不懂得溝通引起的。實際上,企業裏麵工作不能順利進行、領導力不高方麵的問題,歸根到底,都與溝通能力的欠缺有關。比如說經理們對員工經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想法,覺得年初設立的目標他們沒達到,自己在工作中寄予他們的一些期望,也沒有達到。為什麼這種員工達不到目標的情況經常會出現?通過調查發現,員工對領導者的目的或者說期望是不清楚的,這無論是由於領導者的表達有問題,還是由於員工傾聽領會的能力不行,歸根結底都是溝通不暢造成的。

溝通不僅能使上下層級關係通暢,做到信息共享,還能起到“攻心”和激勵的作用,讓全員思想統一,行動一致,從而共創佳績。

從行為科學的角度來看,組織是一群人對工作職責的了解、團體精神的感受、情感的交流、需要的滿足所形成的一個心理狀態。溝通有賴於聯絡,有賴於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和了解。對於一個組織而言,有效的意見交流,可以增進領導者與員工之間,員工相互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可以使團體間人際關係得以改善,使團體感、責任心、榮譽感、士氣和服務精神隨之增強,這樣,組織的凝聚力也會因此而得到強化。相反地,缺乏有效的溝通,相互之間得不到理解和信任,就會使組織氣氛處於壓抑狀態,就會使士氣低落、人際關係緊張,由此影響組織工作的績效和效能。

所以,領導一定要在管理中重視運用溝通。英國管理學家L′威爾德說:“領導者應該具有多種能力,但最基本的能力是有效溝通。”

作為一個領導者,與別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是相當重要的。溝通技巧的高低往往決定了一名領導者職業生涯最終能達到的境界。一個善於與別人交流的領導者,可以讓員工充分信任你,讓部門中充滿團結協作的氣氛。

首先,溝通的實現有賴於良好地機製:第一種就是通過正式的溝通渠道:如月會、座談會等;第二種就是通過非正式的溝通渠道:如麵對麵單獨溝通、電子郵件、小範圍聚會等。無論是通過哪種形式溝通,隻要讓員工說話,並且是發自內心的真話。

某上市公司王總,較擅長與內部員工的溝通。雖然,公司的營銷網絡遍布全國,業務隊伍龐大,但是王總無論多麼繁忙,都會在百忙之中抽空打電話或親筆寫信給員工。因而即使是一名身在遠方的普通業務員,都會感到自己與公司的距離很近。公司每月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一線員工的建議書,並且這些建議被采納的還會受到獎勵。

另外,領導者在與員工溝通時,必須把自己放在與員工同等的位置上,“開誠布公”、“推心置腹”、“設身處地”,否則當大家位置不同就會產生心理障礙,致使溝通不成功。

老張曾在一家全國知名的企業工作過,任華東地區某營銷總部的經理。他說:“我和同事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團隊精神。我重視他們的感受,並保持與他們溝通,聽取他們的觀點,讓每個人的長處能夠充分的發揮。上班時他們叫我張總,下班後他們就叫我張哥。這樣的關係讓我們的工作效率超越了其它部門。”所謂平民化溝通,就是讓溝通的雙方沒有距離。

隻要與員工保持良好的溝通,讓員工參與進來,由下而上,而不是至上而下,在企業內部形成運行的機製,就可實現真正的管理。一句話,讓員工把工作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就能真正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獲得企業更大的發展。

如果一個組織內部缺乏溝通氛圍,其領導者是有很大責任的。溝通能力是領導者的基本素質,溝通是管理工作的基本內容,有效溝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因此,作為一個新上任的領導者應該明白:溝通比權力更重要,每一個領導者都必須架起與員工有效溝通的橋梁。

與上級溝通要注重原則

普通職員與上級交流一般都是被動的,而被提升為領導者之後就要學會主動地與上級進行交流溝通。新領導與上司交流溝通要擺正心態,掌握原則。首先要明確:不管受到怎樣不公正的待遇,你的上司如何不講理,一定要勇於直麵現實,娓娓敘說。如果隱忍不發,將沒有人知道你心中所想,畢竟任何利益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不是你給我什麼我就必須接受什麼。

新領導在與上司交談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自信!當然,這一點也基於你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自己心中必然明白,你的上司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隻不過他的任務比你更重而已,他也要麵對來自他的上司、其他部門等方方麵麵的壓力。對絕大多數上司而言,其最大的願望就是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務,而不是想要刁難誰。

有時候,你也許會覺得上司對你不夠公正,這時候,首先要冷靜幾分鍾,想一想“他為什麼這樣做”。如果你過於情緒化,或者一向對上司有成見,可能會和他大吵一架,而這樣隻會使情況更糟。

切忌私下議論或傳播對上司的不滿。如果部門同事對上司有一致意見,可以聯名致信“大上級”。私下議論於事無補,會促成低效率,而且,向外傳播簡直就是自毀形象。

當然,在職場中也有一段時間需要忍耐。最初與上司開始合作時,有一個相互取得信任的過程,你要努力證明自己的實力,對小的不愉快要忍耐。你不妨和上司經常做一些小小的溝通,比如,彙報工作進展,請教如何改進,等等。你甚至可以這麼問:“你能給我一些建議嗎?”“我這一陣總是不能做到完美……”

新領導與上級進行有效的溝通時,如果能按照以下十個建議行事,則溝通水平和效果一定能大大提高:

(1)溝通要勤

隨時讓上級了解情況,特別是在事情剛露出台麵的時候。

(2)切忌越級上報

有意或無意繞過直接領導是觸犯直接領導的大忌。現代管理要求下級對上級逐級負責,多頭管理和越級管理是現代管理中所淘汰的。

(3)切忌報喜不報憂

報喜是應該的,報憂更是必需的,發現問題苗頭,就應火速稟報,以免造成的損失或副作用過大,應把不利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4)急事快為先

發生十萬火急的事情,應盡快約定時間和上級碰頭;事後稟報重大事情,上級領導是不會願意承擔重大責任的。

(5)簡潔明了

提出自己的觀點、建議或意見時,要簡明扼要,不應該長篇大論、不著邊際。

(6)重視書麵材料

提供重大情況、彙報重大消息時,最好有書麵材料,必要時還應附上支持的證據。

(7)忌有問無答

提出問題的時候,應同時拿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不要隻提問題而不管問題如何解決。

(8)絕對服從上級

與上級領導意見相左時,應遵循下級服從上級的原則,先認同上級領導的觀點,再尋機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誠懇地請教上級領導,達到上下級觀念一致。

(9)忌爭功請賞

與上級意見相同時,應將功勞歸於上級的英明領導,切忌爭功或邀功請賞。

(10)態度要適當

如果新領導對自己的建議或決策有相當的把握時,不妨表現出信心十足的模樣,挺直胸膛,否則應虛心地向別人請教,尤其是向上級領導請教。

總之,積極主動地與上級進行溝通交流,可以幫你建立一個融洽和諧的工作環境,快速步入工作軌道,這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向上級彙報工作的技巧

新領導向上級彙報工作情況,是自己的義務所在,是企業管理中常見的業務交往程序,也是與上級交流溝通的一種方式。新領導應該在每一項上司所交辦的工作完成之後,向上司進行必要的工作小結,這是必不可少的業務程序。如何彙報才能博得上級的重視和青睞是非常重要的。學會彙報既是新任領導必須學會的本事,也是新任領導鞏固自己位置、擴大自己影響力的最好機遇。

原則上說,隻要是上司直接交界或委托他人交辦的工作,無論大事小事,無論工作的結果是否圓滿,均應向上司如實做出相應的彙報。

從管理的角度來看,上司準確地掌握下屬的工作總結的材料,有利於及時掌握工作進度及管理運行狀況。對於下屬而言,如能掌握相應的彙報工作技巧,不僅有利於其自身素質的提高,而且會進一步改善其在上司心目中的能力形象。

(1)調整心理狀態,創造融洽氣氛

新領導向上級彙報工作要先緩和以及營造有利於彙報的氛圍。彙報之前,可先就一些輕鬆的話題作簡單的交談。這不但是必要的禮節,而且新領導可借此機會穩定情緒,理清彙報的大致脈絡,打好腹稿。

(2)以線帶麵,從抽象到具體

新領導彙報工作要講究一定的邏輯層次,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講到哪兒算到哪兒。一般來說,彙報要抓住一條線,即本單位工作的整體思路和中心工作;展開一個麵,即分頭儒術相關工作的做法措施、關鍵環節、遇到的問題、處置結果、收到的成效等內容。

(3)突出中心,特點鮮明

泛泛而談,毫無重點的彙報顯得很膚淺。通常,新領導可把自己主管的或較為熟悉的情況和掌握全麵的某項工作作為突破口,抓住工作過程和典型事例加以分析、總結和提高。

(4)彌補失誤,力求完備

新領導向上級彙報工作時,往往會出現一些失誤,比如對一些情況把握不準,或漏掉部分內容,歸納總結不夠貼切等。對於失誤,可采取給領導提供一引起背景資料、組織參觀活動、利用其他接觸機會與領導交流等方法對彙報進行補充和修正,使其更加周密和圓滿。

(5)把握彙報工作的“度”

新領導如果經常找領導或上級聊聊,固然可以了解自己的工作情況,了解自己的能力,熟悉自己的情況,加深對自己的印象。但是,凡事皆有度,次數不能過多,有時也常常會招惹領導的煩心,以至於討厭自己。因此,應當把握彙報工作的“度”,做到適度,不過分。

(6)選擇彙報工作時機

要成為上級好助手的新領導,應該耳聰目明,手腳靈活,能夠關心自己周圍和整體的事情。尤其要用心觀察周圍的動態,正確地掌握對方的心理,然後再采取行動。

(7)不要事事彙報

遇到稍有例外的事,下屬稍有錯失、材料中斷或者旁人看來極瑣碎的事,也都一一搬到上級麵前去請求,這樣的新領導事事請求不但會增加上級的負擔,而且本身也很難“成長”,更不會得到上級領導的賞識。

(8)選擇彙報方式

定期彙報。報告的時機因其重要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很重要的事,須即刻提出報告。至於次要的,或屬日常性事務,可以在一項工作告終之時,提出簡明扼要的報告。

中途報告。如果一件任務完成得很順利或完成時間很短,就用不著中途報告。但完成一件任務需要很長時間,在解決途中就需要向上級進行中途報告,彙報工作的進展情況,以便上級對自己的工作有所了解。另外,有意外事故發生時,也是行中途報告,分析原因展示過程,並接受以後工作的指示。

口頭彙報。內容比較簡單時,一般采用口頭報告的形式;上級急著要知道情況時,一般也采用口頭報告的方式。

書麵報告。一般而言,內容較為複雜,或很重要,需要歸檔,或需轉遞報告時,都要采用書麵報告的形式。

新領導經常與上司打交道,如能掌握上述彙報工作的技巧,必定能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文化品位,同時也會受到上司的信任和賞識。

同級之間溝通有講究

同級既是天然的“合作者”,又是潛在的“競爭者”,同級的內心必然會產生既渴望合作,又警覺競爭的複雜心理。麵對這種複雜、微妙的人際關係,精明的新領導應當懂得如何把同級之間的摩擦降到最低限度,協調好同級之間的關係。因此,新領導與同級交流溝通時要注意策略。

真心誠意地對待別人,友好和善地與他人相處,這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規範和總體要求,也是新領導處理同級關係的首要原則。同級領導之間由於是朝著統一的大目標、大方向而邁進,因此彼此之間沒有理由不團結。所以身為新上任的領導,首先要想著與同級真誠相處。如果同級之間不能和睦相處,相互猜忌,不但會影響個人之間的感情,還會妨礙工作的進展。

然而,凡事皆有度。同級間和平相處、團結協作固然會令人在工作中輕鬆愉快,但是人心隔肚皮,作為新領導,待人處世時多一個心眼是極有必要的。

《增廣賢文》中有句名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看,似乎可以這樣來理解,人人在其工作、謀生的圈子裏都有可能遇到種種“陷阱”,而這些“陷阱”足以挫敗人的成功熱情。特別是在某些單位,明裏拉幫結派、互幫互助,暗地裏互相拆台、使絆子的現象屢見不鮮。雖然我們未必會去設“陷阱”害人,但是如果要做贏家,就必須連別人也考慮進去,以防可能會出現的麻煩。

與同級交流溝通一定要多長幾個心眼,不能說的千萬不要說,不該插手的一定不能插手。下麵幾條規則,對你在交涉過程中防備“不可測”的同事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