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在進行事務管理時,最常見的管理方式就是下命令。下屬工作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與領導者下命令的方法有關。卓越的領導認為讓下屬不必上級命令就能自動自發地去完成任務,則是命令的最高境界。新任領導一定要掌握好命令的技巧與方法,從而讓下屬對你言聽計從。
新任領導委派工作時的口才藝術
作為領導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責就是要把工作委派給別人去做。事實上,許多領導者並不善於給下屬委派工作。由於對工作的情況、下屬的情況不完全了解,他們常常把工作分配給不適當的人去做,結果當然不會好。等到浪費了很多時間以後,他們便又卷起袖子親自去做。這樣一來,不僅浪費了時間和金錢,而且打擊了下屬的積極性。那麼,新任領導怎樣才能做到有效地委派呢?一般隻要做到以下幾點,委派工作就能順利完成。
(1)選定能夠勝任此項工作的下屬
要做到有效委派,領導就需要對下屬進行完整的評價。你可以花幾天時間讓每個下屬用書麵形式寫出他們對自己職責的評論。要求每位工作人員誠實、坦率地告訴你,他們喜歡做什麼工作,還能做些什麼新工作,然後,你可以召開一個會議,讓每個職員介紹自己的看法,並請其他人給予評論。如果你發現有的職員對自己的工作了解很深,並且遠遠超出你原來的預料,這些人就有可能具有擔負重要工作任務的才能和智慧。
(2)注意選擇委派工作的時間
委派工作的最好時間是在下午,你要把委派工作作為一天裏的最後一件事來做。這樣,有利於下屬為明天的工作做準備,為如何完成明天的工作做具體安排。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職員可以帶著新任務回家睡覺,第二天一到辦公室便集中精力處理工作。
(3)要注意委派工作的方法
麵對麵地委派工作是最好的一種委派方法。這樣委派工作便於回答下屬提出的問題,獲得及時的信息反饋,充分利用麵部表情和動作等形式強調工作的重要性。隻有對那些不重要的工作才可使用留言條的形式進行委派。如果要使下屬被新的工作所促進和激勵,就要相信在委派工作上花點時間是值得的。寫留言條委派工作,不會給人以深刻和重要的印象。
(4)讓下屬知道此項工作的重要性
在向下屬委派工作時,需要把為什麼選他完成此項工作的原因講清楚,關鍵是要強調積極的一麵。向下屬指出,他的特殊才能是適合完成此項工作的,還必須強調你對他的信任。同時,還要讓下屬知道他對完成工作任務所負的重要責任,讓他知道完成工作任務對他目前和今後在組織中的地位會有直接影響。
現在有很多企業的員工,不知道工作對他的意義,尤其是現在80後的出來,他們在家裏本來就比較優越,因此現在參加一個工作,他覺得無所謂,尤其是女的員工,對不起,尤其是那種很漂亮的小女孩,那就更不在乎了,因為走到那兒都很受寵,所以我們現在員工的心態上,很難使他明白工作對他的重要性,像這個問題怎麼解決,解決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本書非常詳細的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德魯克的書,德魯克的書專門講到了知識工作者的管理,提出了四條措施,在這裏我不詳細講,我講講我認為的真實可行的方法。
第一,我們的員工現在在工作當中,除了需要錢,他還需要學習機會。因此像現在這些員工,他對你的工作認為重要,他也要看你的學習機會多不多,學習機會多他認為工作重要,這不是工作,他認為學習重要,因此給他更多的學習機會,會使他加深對這個工作的必要性的認識和重要性的認識。這是第一。給員工更多的學習機會,有利於我們的員工對工作更加重視。
第二,現在的員工我們應該更多的給他們做溝通,在歐美企業,經常有一個溝通方法稱之為喝咖啡時間。就是領導者每個月必須拿出四天晚上的時間,就一個禮拜一次,每個禮拜的這一次,不低於三個小時,要跟他的部下的30%的人做溝通。他形成一種嚴格的製度,就當領導的不是那麼簡單去布置任務,而要不斷地找機會跟下屬去溝通,他們的溝通方法就是喝咖啡,當然我們也還可以喝茶。你就要每周必須要抽出一個晚上,而這個晚上不少於三個小時,跟你的手下的30%的人做溝通。這種溝通最好不要直接談工作。就是談學習,談生活,談他怎麼談戀愛都可以。一定要通過這個,深層次的了解這些人的生命需求,而不隻是生活需求。因為現在很多獨生子女生活需求他認為無所謂,不就是1500塊錢嗎,換個地方1600也很容易,他就無所謂,如果你跟他很深入的溝通,那麼他會認為你是一個長者,在對他的人生做指導,那麼他可能走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他對工作就比較認真。
(5)給下屬規定一個完成工作的期限
委派工作時要讓下屬知道,工作要按時完成,除非在最壞的環境條件下才能推遲完成工作的期限。向他講清楚,完成工作的期限是怎樣定出來的,為什麼說這個期限是合理的。另外,還要製訂一個報告工作的程序,告訴他什麼時間帶著工作方麵的信息向你報告工作;同時,你也要向他指出,要檢查的工作的期望結果是什麼,使他明確要求。
(6)對下屬的能力給予肯定
領導要肯定地表示自己對下屬的信任和對工作的興趣。像“這是一件重要工作,我確信你能做好它”這樣的話,可以對下屬發揮很大的激勵作用。總之要記住,委派好工作,不僅能節約時間,還可以在職員中營造一種暢快的工作氛圍。
話不在於多而在於精
托爾斯泰說過:“人的智慧越是深奧,其表達想法的語言就越簡單。”其實,真正打動人心的語言往往不是長篇大論,而是那些簡潔有力的話。作為領導更應懂得其中的道理。工作中常有這樣的領導,明明一句話能講完的事非要長篇大論,毫無重點,讓下屬感覺聽他的話簡直就是一種折磨。而當事人對自己的毛病毫無察覺,仍舊滔滔不絕,享受表達的樂趣,全然不顧下屬的感受。
有一個富人去聽一位牧師的演講,開始的時候,他被深深地感動了,準備拿出很多錢捐款。一個小時過去了,他認為牧師的演講該結束了,但牧師仍在繼續,他有點不耐煩,決定隻捐一些零錢算了。兩個小時過去了,牧師還在滔滔不絕,這個人開始反感,決定一分錢也不捐了。三個 小時過去了,牧師還在翻來覆去地講同一個道理,這個人煩透了。好不容易挨到牧師演講結束,開始時準備捐錢的這個富人,最後,不但一分錢沒捐,還趁人不注意從捐款缽裏拿走了一些錢。
這個小故事中給我們的啟示是:如果一個人的講話時間過長,對他人的刺激過多、過強,如果超過了合理的限度,使人們不耐煩,事物就會朝相反方向發展,心理學上將這一行為稱作“超限效應”。作為領導如果希望自己說的話能夠在下屬身上起作用,講話的內容就要重點突出、簡潔明了,這樣才會達到講話的最佳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麵對希特勒的強有力的進攻,英國節節敗退,人心惶惶,士兵士氣低沉。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覺得有必要做一場演講,來激勵士兵的士氣,挽救國家的命運。丘吉爾拄著拐杖,戴著草帽,慢步走向講台。他先把草帽放在講台上,然後用眼光從左到右橫掃了整個軍營,大聲說:“永不放棄!”然後又用眼光從左到右橫掃了整個軍營,高聲說:“永不放棄!”整個軍營鴉雀無聲,連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可以聽到。最後他又用眼光從左到右橫掃了整個軍營,加大力度說:“永不放棄,永不放棄,永不放棄,永不放棄!”整個軍營都振奮起來,歡呼聲淹沒了整個軍營。此後,全體將士一直被這精辟簡短的演講極大鼓舞著,接連打敗了德國希特勒的數次進攻。
這就是丘吉爾最著名的演講,世界上最震撼的演講,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短的演講。講話簡潔精練,在我們這個講究效率的時代,特別是在工作場合更為適用。作為明智的領導不要用你的長篇大論來浪費下屬的時間,折磨下屬的耳朵,隻有簡潔明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領導的話不在於多而在於精,隻有講話重點突出,精簡扼要,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樹立自己的威望,受到下屬擁戴。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話不在多而在於精,惜字如金,惜時如金,才是領導講話的應有的、科學合理的態度。“以講清楚問題為原則”,可以說是一個最起碼、最基本的最低要求。然而即便如此,要真正做到,做好這一點,還真需要費一番功夫。因為核心問題究竟是什麼,本質和關鍵是什麼,需要領導幹部去體會、琢磨、尋找。而這,並非隻是一種語言形式、講話技巧的問題。因此上說,把問題講清楚不容易,一個優秀的領導幹部,不但是一個政治家,更是一個“思想家”,一個領會力強,能融會貫通的“翻譯家”,而不能是一個隻習慣於“原音重現”的“模仿秀”!
靈活多樣發號施令
發號施令是每個領導者的特權,但是如何更好地運用這個特權,卻往往被人們忽視。令旗有成千上萬種揮法,但在某時某地某件事上,也許隻有一種揮法最恰當。那就是,察言觀色。
領導者在下達命令時,最重要的是:先看著對方的眼睛,再簡要地傳達自己的意思。有人在說話時不喜歡看對方,如有這種壞習慣應及時改正。
如果說話時用詞草率,或者省略內容,那麼可能無法明確地傳達自己的意思,比如“用平常的‘那個方法’就可以了,”“把‘這個’做成‘那個…”,使用這類含義模糊的句子,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下屬中有比你年長的人時,在態度及措辭方麵就須留意了。尤其要注意,雖然你必須對他下命令,但在平時,仍可表達適當的敬意。
在工作場合,尤其你為上級的時候,直呼年長者的姓名並不為過,你不需要為此大傷腦筋。你若表現得太在乎,反而會被誤解為你缺乏自信。因此,即使對方是位年長者,也須明白地說:“某某,這件事由你來完成。”
同樣地,對於女性下屬,也要注意自己的措辭。不可太輕浮,也不可太過拘謹。切勿輕浮地要求對方為你辦事。
按理說來,領導都是叫下屬到自己的辦公室,再傳達命令。但是,有時你不妨到下屬那兒下命令。特別是在初上任時,如此做法較容易留給下屬良好的印象。若你聽到如“新上任的科長好像很高興”、“他考慮得可真周到”之類的評語時,也不需太在意。因為事實就是如此,你不需要提出反駁。
一個領導要善於捕捉下屬一刹那的情感和心理變化,準確地揣摩到下屬的心理活動。下屬在想什麼,他到底要我幹什麼。對於這些,領導者都要有一個心理上的考慮。這樣,在下達命令時,他就能根據下屬的微妙的心理變化,把命令下達到他想做的事上。有的領導雖然下達了命令,但由於他不善於把握下屬特定時刻的心理變化。因此雖然命令已下,但命令所起的作用還是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在這個時候,一個高明的領導者就要考慮到自己下達命令的方式問題了。
領導者下命令的內容雖然相當重要,但是,同時你也必須明白地表明這項任務要由誰負責,這一點不能忽視。比如,一個公司老總對三位下屬說:“去把那個樣本拿來。”但是,他們三人隻是互相看了一眼並不做任何回應。此時,若你置之不理,結果是誰也不會去做。這就是領導下命令易犯的錯誤。其實,隻需再指名“某某,拜托你啦”就OK了。
我們經常還會聽到這類的指示:“誰來打印這份原稿?誰幫我拿一下資料?”上司中的“誰”到底在哪兒?下屬經常是一頭霧水。所以,上司在下了命令之後,還必須確定自己口中的“誰”指的是哪一個人,切勿模棱兩可。
如何下一道有魄力的命令,使下屬能按期望來完成任務,且不能有猶豫的機會?如以被命令者的立場來思考,就可以得到很清楚的答案:當一位性格溫和、待人誠懇的經理命令你做一份工作;之後,你又被一位表情嚴肅的科長指示“三點之前必須完成”另一份工作。你該怎麼辦呢?
你會先完成慈祥的經理交代的任務,還是先完成嚴肅的科長下達的任務?由此可以了解,利用個性來下達命令的重要性。
怎樣利用個性來下達命令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大聲下命令。若你的聲音太小,有可能被下屬誤以為是在說一件不重要的事情。因此,你必須明確地表示:這是上司在對下屬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