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批評人的事誰都不願去做。在其位必謀其政,作為一名領導者,責權是對等的,當你的下屬犯了錯誤時該批評時一定要批評。不過,身為領導,要靈活地運用批評藝術,批評的同時就應該盡量減少批評所產生的負作用,減少下屬對批評的抵觸情緒,從而保證批評效果能盡可能的理想。

新任領導要掌握批評下屬的學問

在職場中,批評人的事誰都不願去做。在其位必謀其政。作為一名領導者,責權是對等的,當你的下屬犯了錯誤時該批評時一定要批評。批評也是溝通方式的一種,但要掌握好它則大有學問。

作為新任領導,麵對比你年長的下屬、女性下屬、晚輩下屬,你該如何 “藝術” 地進行批評?如何讓逆耳忠言使人心悅誠服地接受呢?

作為年輕的新任領導,在立足不穩的時候,往往不願意批評下屬。但如果麵對錯誤不進行批評和指正,那麼就等於你放棄了一個管理工具。最重要的是,你對錯誤的漠視很可能導致多米諾效應,結果將更加無法估量。

1.多樣批評方式

領導在批評以前要了解事情的真相,這是有效批評的前提。並且要根據這個錯誤對部門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采取相應的批評方式。以重要性和緊迫性為兩個維度,可以形成四個組合,這也是批評的四個層次。

首先,對於重要而緊迫的事情發生的錯誤,急於批評不是辦法,應該盡快去彌補錯誤。因為此時批評很容易言語過激,最重要的是於事無補。而事情處理好後,則要進行正式的批評。畢竟,在這類事件上發生的錯誤是非常致命的,不僅要分析原因,更要讓當事人總結出經驗,可以在會上組織或者寫成分析報告,以供所有同仁引以為鑒。

其次,對於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發生的錯誤,需要及時批評。並要當事人拿出解決辦法,讓其將功補過。

再次,對於緊迫但不重要的事情發生的錯誤,先解決問題是關鍵。然後,對當事人進行私下的批評,告誡其不要再發生類似事件。當然,如果這個錯誤是很多人都容易常犯的錯誤,就要進行公開批評,目的當然是提醒更多人。

最後,對於不緊迫又不重要的小錯誤,進行暗示性批評即可。有時隻需要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態度,而不要給下屬 '挑剔鬼' 的感覺。

2.批評的門道

遭到批評或者批評人,永遠不會是一件好事。但是你可以讓壞事向好事的方向發展。

首先,既要批評也要有肯定。 “一棒子打死”'似的批評,不僅會讓人心灰意冷,還可能會使當事人產生逆反情緒。新主管一定要肯定當事人的優點和你對他的重視,並且寄予他更高的希望。

其次,批評要就事論事。批評下屬時的態度一定要是真實而善意的,決不能充滿嘲諷和輕視。同時,主管也不能失態地大聲斥責。批評要就事論事,而不要東拉西扯,成為一個表現你對當事人所有不滿的批判會。

再次,要考慮下屬的性格特點。對於內向和自尊心強的員工,要以鼓勵式的批評為主;而對於隨意和很自我的員工,就要更為直接地批評他,並且把其錯誤清清楚楚地列出來。對於嚴重的錯誤,或者是幾位員工同時都犯了類似的錯誤,則必須要采取正式的、公開的批評方式。

最後,批評時間不宜長。主管往往以為批評的時間長,當事人一定會印象深刻,其實不然。批評應擲地有聲,而不宜不斷重複和冗長,要讓當事人感覺到你已經在給他留有餘地和情麵。如果你想和他進行溝通談心,你可以再換一個時間,否則會讓當事人忘記你與他談話的核心。

3.批評是文化的強化

批評的目的不是為了責備,而是讓犯錯者明白和學會如何將事情做好。因此,領導要與下屬交流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找到改善的方法。

但有一個現實是,下屬會強調錯誤是由於其他客觀的因素或不可抗力的原因所致。領導要讓員工知道 “沒有任何借口”'的意義在於,要勇於承擔責任,並且批評是為了督促他認真反省和總結。對於有對抗情緒的員工,領導需要以更為強勢的態度去批評,並要強調其錯誤造成的後果。

最後,每次批評都是一次部門文化的強化,這裏一定滲透著團隊的文化和行為標準。這就像規章製度一樣,要讓員工知道哪些行為會受到鼓勵,而哪些行為會受到批評。新任領導如果可以批評得當,不僅有助於防微杜漸,更有可能會提升威信。

把握批評時機與場合

在日常工作中,每個領導者都會有批評下屬的時候。作為一個領導,怎樣去批評下屬才能既不傷害下屬的自尊心,又能達到自己的批評目的呢?每個人都愛麵子,都喜歡聽讚揚的話,可是作為一個人,我們難免會犯錯,在犯錯的時候,總是會被人批評,這時候,我們的心情一定很不好,所以將心比心,在我們批評別人的時候也要顧及到對方的顏麵,對於批評的話,我們一定要說得有藝術,既能達到批評的效果,又可以顧及到對方的顏麵。

糾正錯誤,一定要注意時機和場合,最好是在沒有第三者的情況下進行。否則,再溫和的批評也有可能會刺激受批評人的自尊,因為他會覺得在同事麵前丟了麵子。他可能以為你是故意讓他出醜,從而認為你是一個不講情麵,不講方法,沒有涵養,沒有風度的人,有的還會覺得你的動機不純。批評人的時候不注意場合,會帶來很多副作用,受到批評的人會心生妒忌,還有可能做出一些傻事。給別人留點麵子,留條後路,讓他很體麵的退卻。

當下屬明確到某一個態度和意見,你又要給他糾正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幫他找一個合適的理由,這個理由不會使下屬丟麵子,還可以使他改變對你的看法,覺得領導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

下屬在做錯事情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種負罪感,一種挫敗感,對於領導的批評心裏一定也是不好受的,可是,如果領導的批評很委婉,很貼切,下屬一定會聽從你的批評加以改正,還會因為你委婉的批評而對你產生感激之情。

領導在批評下屬的時候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要傷害下屬的自尊,還要給他一個台階下,避免難堪,激烈的措辭隻能讓事情越變越糟,背離了你的根本目的。

戴爾?卡耐基認為,在你和別人相處的時候,應該學會尊重別人,盡可能的減少對別人的傷害。積累了幾十年研究和體驗之精華,卡耐基向眾人展示了在與人相處時避免傷害的藝術。

卡耐基說了和他侄女的相處經曆。幾年前,他的侄女約瑟芬?卡耐基,離開了來家,來到紐約擔任卡耐基的秘書,那是她才十九歲,完全沒有做事的經驗。而現在,她已是西半球最完美的秘書之一。

在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她的身上還有很多不足,有一天,卡耐基正想要批評她,但是他馬上又停住了,他對自己說:“你比她的年紀大了一輩,而她的生活經驗,幾乎是侄女的一萬倍,而這時候你怎麼可能讓侄女和你有一樣的想法呢?你的判斷力,你的衝勁——雖然這些都是很平凡的。還有,你十九歲時又在幹什麼呢?你還記得你當初是怎樣的愚蠢嗎?經過了一番思考,卡耐基得出的結論是,侄女現在的行為,要比他當年好很多,自己十九歲的時候做過的蠢事遠比侄女多得多,他承認這一點,但是他並沒有經常稱讚侄女。從那次的事情以後,每次卡耐基想要指出侄女的錯誤時,總是會說:“約瑟芬,你犯了一個錯誤,但上帝知道,我所犯的許多錯誤比你更糟糕。你當然不能天生就萬事精通,成功隻有從經驗中才能獲得,而且你比我年輕時強多了。我自己曾做過那麼多的愚蠢傻事,所以我根本不想批評你或任何人。但難道你不認為,如果你這樣做的話,不是比較聰明一點嗎?”

領導在批評下屬的時候可以從側麵去引導下屬,從其他的話題來引導下屬了解自己的錯誤之處,然後加以改正。

領導在指出下屬的錯誤時,一定要出於真誠的態度對他說教,給其忠告,不要隻圖自己的痛快,而忽略了下屬的感受,不要讓這些不小心或者是一時之快而讓下屬對你產生抵觸的情緒。你的批評也達不到效果。更有甚者,下屬不但不改正,還會變本加厲明知故犯。所以,作為領導者,批評人的話一定要說的很有分寸,不能太多,也不可不說,語言要委婉,還要有力度,既保護到別人的顏麵,還要讓他知道自己的不足與缺陷。時機和場合萬萬不能忽略。

批評不可傷人心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下屬犯錯誤是正常的。同樣,作為領導,你批評他也是應該的。不過,我要提醒大家,批評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他成長,讓他在今後的工作中表現更出色。而不是出氣,也不是要打擊他,更不是要把下屬整垮。所以作為一名領導在批評下屬時,一定要講究方法技巧,批評時千萬不可傷了下屬的心。

夏先生是某鋼鐵廠的老板,有一次,他碰見幾個工人在抽煙,而他們的頭頂上正好掛著“請勿吸煙”的牌子。麵對這樣的情況,夏先生應該怎麼處理呢?有人說,我會指著牌子問他們,你們難道不認字嗎?有人說,我會直接每人罰50塊,這些工人不罰他改不了。

讓我們來看夏先生是怎麼做的。他隻是走過去,遞給每人一支煙,然後說道:“老兄,要是你們到外邊去抽,我會很感謝你們。”

你看,這些工人心裏是知道自己破壞了規定的。可是老板不但沒說什麼,反而給了每個人一件小禮物,他們能不知錯就改嗎?能不敬重這樣的老板嗎?我們中國人有一句俗話:“人要臉,樹要皮。”這個“臉”,就是人的自尊。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自尊,所有的管理之術都會失去作用。那麼自尊又是怎麼失去的呢?有兩種情況:一是自己失去的,另一個是叫人給毀掉的。各位要千萬注意。不少員工的自尊心恰恰是被領導者給毀掉的。

所以,批評下屬時,一定要做到不傷人,更不能挖苦諷刺,侮辱人格。我們說,上級批評下級時,應注意避免以下四大忌諱:

第一,切忌方式粗暴,惡語傷人。批評下屬時,切忌惡語傷人,因為人人都有麵子。常言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對不對?批評下屬時,不要像對待敵人一樣橫眉冷對。我的一個親戚的女兒,很有出息,她靠打工掙了些錢後,就開了一個店,雇了幾個人幫她。她每天都要到店裏看看。有一次,她發現有位顧客等在櫃台前,卻沒有人理會客人。店員們在幹什麼?——聊天。你們猜她怎麼處理的?她沒說一句話,靜靜走到櫃台裏麵,親自幫那位女士結賬,然後把東西交給店員包裝好,便無聲地走開了。

讓我們來評價一下,她這種處理方式是不是就很好?沒有批評卻勝似批評,因為她用實際行動給店員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我聽她說,從這以後,她去店裏時,就再也沒有遇到過類似的狀況了。

她是不是也給我們上了一課?這堂課就是“勿衝動、要冷靜、以德服人”,作為上司,要時刻提醒自己,態度要自然、要放鬆,不要一批評就怒發衝冠、大聲咆哮,甚至出口傷人。

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個孩子脾氣很壞,喜歡打人、罵人、傷害人。孩子的爸爸為了幫助他改掉這種壞脾氣,就想了一個辦法:給孩子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時,就釘一顆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

第一天,他釘下了30根釘子。慢慢地,他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更容易。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不再亂發脾氣了,他告訴他的爸爸這件事。爸爸告訴他,每次你能控製自己的脾氣時,就拔出一顆釘子。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爸爸,他終於把所有的釘子都拔出來了。爸爸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你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它們永遠不能回複到從前了。你生氣時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不管你事後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

如果你隻圖一時之快,傷害了你的下屬,無論最後如何去彌補,他依舊是有傷痕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控製好自己,在打算發脾氣時,先讓自己冷靜5秒鍾。

第二,切忌捕風捉影,主觀行事。有的上司在批評下屬的時候,總是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在不調查的前提下就對下屬亂加批評,結果給下屬留下不好的印象。

第三,切忌背後批評人。我們中國有句俗話:“當麵批評是君子,背後議論是小人。”有的上司喜歡在背後批評下屬,這種做法非常不好。一來,你將下屬的隱私大肆張揚,很容易傷人自尊;二來也容易讓下屬認為你是心懷不軌;三來經他人一傳,很容易把話傳走樣,造成了更大的隔閡。所以批評一定要當麵,便於雙方的意見交流,消除誤會。

第四,切忌緊抓不放,再三提起。批評隻此一次,要一次性把話說到位,切忌緊抓不放,再三提起。批評的話更不要反反複複,一經點明,對方已經聽明白並表示考慮或有誠意接受,就不必再說下去了。如果隻圖“嘴巴痛快”,說個沒完,勢必適得其反。

有些上司喜歡翻舊賬,這種翻老賬式的批評很傷下屬的自尊心,也是做領導的一大忌。

批評下屬要因人而異

不同的人由於經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年齡等的不同,接受批評的能力和方式有很大的區別。這就要求領導者根據不同批評對象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批評方式。

不同的人對於同一的批評,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因為不同的人,性格與修養都是有區別的。

可以根據人們受到批評時不同反應將人分為遲鈍型反應者、敏感型反應者、理智型反應者和強個性型反應者。反應遲鈍的人即使受到批評也滿不在乎;反應敏感的人,感情脆弱,臉皮薄,愛麵子,受到斥責則難以承受,他們會臉色蒼白,神誌恍惚,甚至會從此一蹶不振,意誌消沉;具有理智的人在受到批評時會感到有很大的震動,能坦率認錯,從中汲取教訓;具有較強個性的人,自尊心強。個性突出,“老虎屁股摸不得”,遇事好衝動,心胸狹窄,自我保護意識強,心理承受能力差,明知有錯,也死要麵子,受不了當麵批評。

針對不同特點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批評方式,對自覺性較高者,應采用啟發作自我批評的方法;對於思想比較敏感的人,要采用暗喻批評法;對於性格耿直的人,采取直接批評法;對問題嚴重、影響較大的人,應采取公開批評法;對思想麻痹的人應采用警示性批評法。在進行批評時忌諱方法單一,死搬硬套,應靈活掌握批評的方法。

正確的批評要求細密周到,恰如其分,普遍性的問題可以當麵進行批評,對於個別現象就應個別進行。另外,也可以事先與之談話,幫他提高認識,啟發他進行自我對照,使他產生“矛頭不集中於‘我”’的感覺,主動在“大環境”中認錯。另外,還要避免粗暴批評。

對下屬的粗暴批評不會產生很好的效果。員工聽到的隻是惡劣言語,而不是批評的內容。他們的心中充滿了不服和哀怨。這就使其產生逆反心理而不利於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