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2 / 3)

首聯以問引起,開門見山:祠堂何處錦官城外,數裏之遙,遠遠望去,早見翠柏成林,好一片蔥蔥鬱鬱,氣象不凡,那就是諸葛武侯祠所在了。一問一答,自開自合,總領通篇。點出祠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丞相祠堂”,即武侯祠,西晉末年李雄為紀念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而建,在今成都市內,與劉備合廟而祀。“尋”字,使得一問一答、一開一合巧相連屬,寫出了初至成都的詩人急切瞻仰的心情。這裏不稱“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親切。特別是其中的“尋”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專程來訪,而不是漫不經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環境生疏,所以才下了這樣一個“尋”字。這個尋字有著豐富的含義,它還有力地表現出杜甫對諸葛亮的強烈景仰和緬懷之情,並因人而及物,同時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詩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森森”,形容柏樹的茂密高大,是祠堂所在的標誌,也是曆代人民愛戴諸葛亮的見證。“柏森森”三個字還渲染了一種安謐、肅穆的氣氛。這兩句直承“蜀相”的詩題,起得很得勢,用的是記敘兼描述的筆墨。

“頷聯”寫詩人步入諸葛亮祠堂的所見所聞,把“鏡頭”轉向武侯祠廟周圍景物的細部,屬於工筆細描。這兩句詩襯托出了祠堂的荒涼冷落,並含有詩人感物思人、追懷先哲的情味。它同時還含有碧草與黃鸝並不理解人事的變遷和朝代的更替這一層意思。“映階碧草”、“隔葉黃鸝”仿佛是兩個特寫鏡頭,一在渲染“春色”之怡目,一在強調“好音”之悅耳。然而,詩人用了一個“自”字,一個“空”字,含蓄地表達了他對這些景物的與眾不同的感受——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誘人的,可是,丞相祠廟卻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無人跡,隻有詩人形隻影單而來,孤寂傷懷而返。難道說,武侯已經被世人遺忘了嗎不難看出,在“頷聯”兩句裏,詩人句句寫景,卻字字含情,詩行中寓靜於動,寄情於景,婉轉地流露出因國家分裂而悲愴傷懷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實現統一的情緒。真可謂“情融乎內而深且長,景耀於外而遠且大”(謝榛《四溟詩話》)。

頸聯由頷聯的感物轉為思人,筆鋒一轉,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練、警策的語言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生活際遇、政治理想和輔國功業。上句寫智識才能,見出其匡時雄略;下句寫勤勉忠誠,見出其報國之忱;兩句正好包括了他的事業自三顧茅廬始,而以輔佐劉禪終的全過程。“頻煩”,再三勞煩。“兩朝”,蜀漢皇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開濟”,即開創基業,匡濟時危,指諸葛亮輔佐劉備開國,又幫助劉禪撐持危局。諸葛亮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忠貞不渝,盡了“老臣”之心。詩人通過飽含深情的詩句,不僅讓我們了解諸葛亮這位“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業,以及他對後人的感召力量,而且還能夠讓我們清晰地感知到詩人對諸葛亮的欽羨仰慕之情。這一聯與前一聯一樣,屬對工致,沉鬱頓挫。遣辭雖不藻麗,卻行文壯闊,瀟灑飄逸,可與詩人另一首寫諸葛亮的詩《八陣圖》中的“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二句聯璧生輝。

尾聯承接著頸聯,表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未竟的痛惜心情。前一句寫諸葛亮六出祁山,以圖統一天下。當他最後一次出師,病逝軍中。千百年來,多少英雄人物,往往未達目標而含恨死去。寫諸葛亮的結局和深遠影響,突出出師未捷,千古遺恨,壯誌難酬抱憾而終者,不僅是諸葛亮的遺恨,也是古往今來無數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因此,尾聯在沉摯悲壯中,不僅表達對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時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詩人自己)在國危時艱之際有才無命、壯誌未酬的悲慨。這兩句詩是敘事兼抒情,敘事簡練,情感真摯,具有感人的力量;再加上前麵六句有力鋪墊,使讀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餘味。前人說,“詩貴有眼”。“結聯”兩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可謂《蜀相》的“詩眼”。清代王漁洋也曾經說過:“為詩結處總要健舉。”沈德潛也認為“宕出遠神”是詩歌結尾的一種好方法。所有這些妙處,都在本詩的結句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蜀相》充分體現了杜甫沉鬱頓挫、悲壯蒼涼的詩風。

客至①

杜甫

舍南舍北②皆春水,但見群鷗③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④,蓬門⑤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⑥,樽酒家貧隻舊醅⑦。

肯⑧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⑨。

【作者簡介】

杜甫,見《望嶽》。

【注釋】

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題後自注:“崔明府相過”,明府,縣令的美稱。

②舍南舍北:相當於今天說的房前屋後。舍:指家。

③但見:隻能看到。但:隻。含有一種孤寂的傷感。鷗(ōu):此當指沙鷗。

④緣客掃:因為遊客來訪而打掃。緣:因為。

⑤蓬門:柴門,用樹枝或柴草編製的門。

⑥盤飧:桌子上的飯菜。飧:熟食。市遠:離市集遠。兼味:兩種以上食品,這裏指飯菜不豐富,謙言菜少。

⑦樽:酒器。舊醅:隔年的陳酒。

⑧肯:能否允許,這是向客人征詢。

⑨取:助詞。餘杯:餘下來的酒。餘(yú):相當於今天的“餘”,有“剩餘”的意思。

【譯詩】

草堂前前後後都是春水,溪水滿溢,每天隻能看見成群結隊飛來的沙鷗。庭院中的花間小路沒有因為來客而打掃,這柴門也是今天才剛剛為您打開的。這裏離集市太遠,因為家貧,不能為您置辦什麼好飯菜,隻能用這家釀的陳年老酒招待您。如果您願意邀請鄰居家的老翁過來一塊兒喝兩杯,那我就隔著籬笆叫他一聲!

【賞析】

這首詩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後寫的。全詩洋溢著濃鬱的生活氣息,是一首樸實的紀事詩,它極好地表現了詩人樸實的性格和客人到訪時的喜悅心情,從另一個角度我們也不難體會出詩人隱居草堂的孤獨與寂寞。作為為數不多的迎客詩,這首詩渾然天成,語淡情真,樸實感人。

首聯兩句先從草堂周圍的景色著筆,點明客人來訪的時間、地點和來訪前夕久居於詩人內心的孤寂。“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綠水繚繞、春意蕩漾的秀麗環境表現得十分秀麗可愛,但同時也滲透了一種孤獨寂寞的心境。“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勢漲溢的情景,給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鷗,在古人筆下常常作水邊隱士的伴侶,它們“日日”到來,點出環境清幽僻靜,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隱逸的色彩。“但見”,含弦外之音:群鷗固然可愛,而不見其他的來訪者,不是也過於單調麼!作者就這樣寓情於景,表現了他在閑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這就為貫串全詩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鋪墊。孤寂之中,客人忽然來到,喜悅之情自不待言。

頷聯把筆觸轉向庭院,引出“客至”。這兩句寫的是“客至”之初的情形,見麵之後的客氣與寒暄,是虛寫。這一聯詩人采用了與“客”說話的方式,說老夫連院子都沒來得及打掃,柴門也是今天才為您打開的。花徑不掃,蓬門常閉,可以想見平日的疏懶以及門庭的冷落,來客的稀少。今天也不因來客而掃,可見二人的親密,主人不拘禮數。平時閉門,今天為客而開,表明對客人的竭誠歡迎。寂寞之中,佳客臨門,一向閑適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這兩句,前後映襯,情韻深厚。“不曾緣客掃”與“今始為君開”既有淡淡的詼諧又有真誠的歉意,同時還有主人與客人之間以往深厚感情的滲透,使後麵的酣暢歡快有了著落。

以上虛寫客至,所寫均為寒暄客套之詞,下麵轉入實寫待客,作者以寫實之筆,寫自己是如何款待朋友的。作者舍棄了其他情節,專拈出最能顯示賓主情分的生活場景,重筆濃墨,著意描畫。通過這兩句詩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詩人好像在說:“我這裏離集市太遠,再說家裏境況也不好,飯菜不好,酒也是以前自己家釀的,實在是不成敬意,就請隨便用吧!”我們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頻頻勸飲的情景,家常話語聽來十分親切,令人仿佛聽到了主人抱歉的話語和賓主之間酒杯相互撞擊的聲音。讀來如敘家常,聽之既和諧融洽,又親切自然,字裏行間無不滲透著賓主之間的款曲相通的深情厚誼。

尾聯應該說說主客對酌,卻宕開一筆,寫欲邀請鄰翁同飲:“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這兩句是上聯內容的延續,是酒宴高潮的一個意外推進。我們已然看到詩人杜甫與貴客酒至半酣,興致正濃。而就在這時,詩人問客人,不介意讓我鄰居家的老翁過來一塊陪你喝兩杯吧於是隔著籬笆高聲喊了起來。這是一個典型的細節描寫,工筆描繪,細膩逼真,為讀者呈現了一個更加濃鬱的,興致更高的酒宴氣氛,拓開了一個有別開生麵的新奇意境。這不僅刻畫了酒桌上的熱烈氣氛,也暗示了詩人杜甫平時的另一個生活側麵。就寫法而言,結尾兩句真可謂峰回路轉,別開境界。

杜詩向來以沉鬱著稱,難得有喜悅之作。這首詩一反沉鬱常態,緊扣一個“喜”字,寫得開潤明朗,輕鬆愉快;無論哪一方麵,都獨具特色,構思上,巧妙絕倫。門前景、家常話、身邊情編織成了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透露了濃鬱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前兩聯寫客至,有空穀足音之喜,後兩聯寫待客,見村家真率之情。篇首以“群鷗”引興,篇尾以“鄰翁”陪結。在結構上,作者兼顧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從空間上看,從外到內,由大到小;從時間上看,則寫了迎客、待客的全過程。銜接自然,渾然一體。但前兩句先寫日常生活的孤獨,從而與接待客人的歡樂情景形成對比。這兩句又有“興”的意味:用“春水”、“群鷗”意象,渲染出一種充滿情趣的生活氛圍,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歡欣的心情。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①知時節,當春乃發生②。

隨風潛③入夜,潤物④細無聲。

野徑⑤雲俱黑,江船⑥火獨明。

曉⑦看紅濕處⑧,花重⑨錦官城⑩。

【作者簡介】

杜甫,見《望嶽》。

【注釋】

①好雨:指春雨,及時的雨。

②發生:催發植物生長,萌發生長。

③潛:暗暗地,靜悄悄地。

④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⑤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⑥江船:江麵上的漁船。

⑦曉:早晨。

⑧紅濕處:指帶有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⑨花重(zhòng):花因沾著雨水,顯得飽滿沉重的樣子。

⑩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後人又用作成都的別稱。

【譯詩】

好雨知道要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候降臨。它隨著春風在夜裏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著大地萬物。雨夜中田野間的小路上一片漆黑,隻有江船上的燈火格外明亮。天亮後,看看這帶著雨水的花朵,嬌美紅豔,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賞析】

這首詩作於寶應元年(762)春天,杜甫這時居住在成都草堂。從上年的冬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一帶有旱災,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非常欣喜,他以久旱逢甘霖的喜悅心情來描寫這場春夜細雨。詩從聽覺寫至視覺、乃至心理感覺,從當夜寫到清晨,結構嚴謹,描寫細膩,情調明快。詩中不用喜悅歡愉之類詞彙,卻處處透露出喜悅的氣息。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

首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統領全詩,讚美春雨懂得農家的需求,應農時而降,透出喜悅之情。農諺雲:“春雨貴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寶貴。由於成都地處“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氣候溫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雖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卻又有明媚的陽光。這就正如詩人在另一首詩中所描繪的:“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水檻遣心二首》)春天是植物萌發、生長的季節,正需要雨,它就下起來了。一個“好”字,表達了詩人對春雨的讚美。詩人用擬人手法,盛讚春雨善解人意,它似乎懂得人們的心願一般,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多好的春雨!把無情作有情,把無知當有知,字字含情,讚盛春雨。特別是“知”字和“乃”字,一呼一應,極為傳神,詩人喜雨的心情躍然紙上。“知時節”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

頷聯刻畫春雨的特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煦的春風,趁著夜色悄悄地飄灑大地,綿綿密密,無聲無息地滋潤著萬物,不求人知,無意討好。春雨具有這樣高尚的品格,詩人格外喜歡。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唯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第二聯寫出了和風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你看這雨該多麼好!

頸聯“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寫春夜雨景。詩人希望好雨能下個夠,他開門出來看,隻見天上烏雲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連小路也看不清,隻有江中船上的漁火露出一點亮光。看起來,準會下到天亮。寫的是雨意之濃,從視覺角度描寫了一幅江村夜雨圖。以“江船火獨明”反襯“野徑雲俱黑”,對仗比較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