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1 / 3)

生查子①

去年元夜②時,花市③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注釋】

①生查子(去年元夜時):有一傳是朱淑真之作。

②元夜:正月十五為元宵節。這夜稱為元夜、元夕。

③花市:繁華的街市。

【意譯】

去年元宵夜之時,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佳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之時,黃昏之後。

今年元宵夜之時,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可是卻見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淚打濕了春衫的衣袖。

【賞析】

這是一首相思詞。詞意明白如話,饒有韻味。全詞通過“去年”與“今年”元宵夜的情景對照,通過今與昔、悲與歡互相交織、前後映照,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了舊日戀情破滅後的失落感與孤獨感,揭示了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傷感心理,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上片追憶去年元夜的歡會。“花市燈如晝”,極寫元宵燈火輝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張燈、觀燈的習俗,到了宋朝時此風氣更加盛行。但“花市燈如晝”這是實況實狀描寫,無誇飾之意。但描寫燈市不過是為了展示歡會的時空背景,因而一筆帶過,不多著力。

“月上柳梢頭”二句含“賓”就“主”,再現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黃昏後”,交待主人公與其情侶相會的時間。“月上柳梢頭”,既是對“黃昏後”這一時間概念的形象示現,也是對男女主人公歡會的環境的補充描繪——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樣富於詩情畫意。“人約”,點出男女主人公並非邂逅燈市,而是早有密約。這表明他們即便尚未私訂終身,至少也彼此傾心。

下片抒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不見伊人的感傷。“月與燈依舊”,說明景物與去年一般無二,照樣月光普照,華燈齊放。但風景無殊,人事全異。“不見去年人”二句情緒一落千丈:去年鶯鶯燕侶,對訴衷腸,今年孤身隻影,徒憶前盟,主人公怎能不撫今思昔,淚下如注。因何“不見”,一字不及,或話有難言之隱,或許故意留下懸念。

浪淘沙

把酒①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②洛城東。總是③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④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注釋】

①把酒:端著酒杯。

②紫陌:泛指郊野的大路。

③總是:大多是,都是。

④“可惜”兩句:典出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詩:“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意譯】

我端起酒杯,問候春天,也希望你也留下,與我和美相伴。這裏是繁華的洛城之東,在寬闊的街道兩旁,垂柳依依,春意盎然。去年此時,也是在這裏,我和你攜手相伴,在花叢中歡樂遊玩。

人間聚散總是太匆匆,引人為時光怨恨。今年的花兒比去年的還美麗。也許明年的花兒會更豔麗動人,可是麵對美景,誰是與我一同賞花的心上人呢

【賞析】

這首詞為明道元年(1032)春,歐陽修與友人梅堯臣洛陽城東舊地重遊有感而作,詞的主題主要是傷時惜別,抒發了對人生聚散無常的感歎。

上片首二句端起酒杯迎著東風,對東風言,不僅是愛惜好風,且有留住光景,以便遊賞之意;對人而言,希望人們慢慢遊賞,盡興方歸。“洛城東”點出地點。洛陽公私園囿很多,京城郊外的道路叫“紫陌”。“垂楊”同“東風”合言,可想見其暖風吹拂,翠柳飛舞,天氣宜人,景色迷人,正是遊賞的好時候、好處所。末兩句說,都是過去攜手同遊過的地方,今天仍要全都重遊一遍。“當時”即下片的“去年”。“芳叢”說明此遊主要是賞花。

下片頭兩句深深地感歎:“聚散苦匆匆”,是說本來就很難聚會,而剛剛會麵,又要匆匆作別,這怎能不給人帶來無窮的悵恨。“此恨無窮”並不僅僅指詞人本人而言,也就是說,親人朋友之間聚散匆匆這種悵恨,從古到今,以至今後,永遠都沒有窮盡,都給人帶來莫大的痛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好友相逢,不能長聚,心情自然是非常難受的。這感歎,就是對友人深情厚誼的表現。

下麵三句是從眼前所見之景來抒寫別情,也可以說是對上麵的感歎的具體說明。“今年花勝去年紅”是說今年的花比去年開得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鮮豔,當然希望同友人盡情觀賞。“花勝去年紅”,足見去年作者曾同友人來觀賞過此花,此與上片“當時”呼應,這裏包含著對過去的美好回憶;也說明此別已經一年,這次是久別重逢。聚會這麼不易,花又開得這麼美好,本來應該多多觀賞,然而友人就要離去,怎能不使人痛惜這句寫的是鮮豔繁盛的景色,表現的卻是感傷的心情,正是“以樂景寫哀情”。

末兩句意為:明年這花還將比今年開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兩地,天各一方,明年此時,不知同誰再來共賞此花啊!再進一步說,明年自己也可能已離開此地,更不知是誰來賞此花了。

把離別之情熔鑄於賞花中,將三年的花加以比較,層層推進,以惜花寫惜別,構思新穎,富有詩意,是篇中的絕妙之筆。而別情之重,亦即說明同友人的情誼之深。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①楊柳堆煙②,簾幕無重數。玉勒③雕鞍④遊冶處⑤,樓高不見章台路⑥。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⑦飛過秋千去。

【注釋】

①幾許:多少。許,估計數量之詞。

②堆煙:形容楊柳濃密。

③玉勒:玉製的馬銜。

④雕鞍:精雕的馬鞍。

⑤遊冶處:指歌樓妓院。

⑥章台:漢長安街名。《漢書張敞傳》有“走馬章台街”語。唐許堯佐《章台柳傳》,記妓女柳氏事。後因以章台為歌妓聚居之地。

⑦亂紅:淩亂的落花。

【意譯】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楊柳依依,飛揚起片片煙霧,一重重簾幕不知有多少層。豪華的車馬停在貴族公子尋歡作樂的地方,他們登樓向遠處望去,卻看不見章台路。

春天將過去,下了狂風大作的三月雨,重門將黃昏景色掩閉,也無法留住春意。淚眼汪汪問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花兒默默不語,隻有紛亂的落花,零零落落一點一點飛到秋千外。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詞,以生動的形象、清淺的語言,含蓄委婉、深沉細膩地表現了閨中思婦傷春的複雜的內心感受。

上片著重寫景,以景來寓情。寫深閨少婦寂寞,阻隔重重,想見意中人而不得的感情。首句用“深深深”三字,其用疊字之工,致使全詞的景寫得深,情寫得深,由此而生深遠之意境。

詞人首先對女主人公的居處作了精心的描繪。“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鏡頭由遠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隨著鏡頭所指,先是看到一叢叢楊柳從眼前移過。“楊柳堆煙”,說的是早晨楊柳籠上層層霧氣的景象。一“堆”字,則楊柳之密,霧氣之濃,宛如一幅水墨畫。隨著這一叢叢楊柳過去,詞人又把鏡頭搖向庭院,搖向簾幕。這簾幕不是一重,而是過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詞人一言以蔽之曰“無重數”。“無重數”,即無數重。一句“無重數”,令人感到這座庭院簡直是無比幽深。

到此,詞人用一句“玉勒雕鞍遊冶處”,把視線引向她丈夫那裏;然後折過筆來寫道:“樓高不見章台路”。原來這詞中女子正獨處高樓,她的目光正透過重重簾幕、堆堆柳煙,向丈夫經常遊玩的地方凝神遠望。

詞的下片著重寫情,雨橫風狂,催送著殘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華年齡,美人遲暮,盼意中人回歸而不得,幽恨怨憤之情自現。麵對時光流逝,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風雨無情,留春不住。於是她感到無奈:“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隻好把感情寄托到命運同她一樣的花上。這兩句包含著無限的傷春之感。問花兒,花兒不但不語,反而象故意拋舍她似地紛紛飛過秋千而去。人兒走馬章台,花兒飛過秋千,有情之人、無情之物對她都報以冷漠,怎能不讓人傷心!這種借客觀景物的反應來烘托、反襯人物主觀感情的寫法,正是為了深化感情。詞人一層一層深挖感情,並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筍有苞有節一樣,自然生成,逐次展開,自然渾成、淺顯易曉的語言中,蘊藏著深摯真切的感情。

這首詞語詞寫景狀物,疏俊委曲,虛實相融,辭意深婉,意境深遠,詞中寫景寫情,而景與情又是那樣的融合無間,渾然天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尤對少婦心理刻劃寫意傳神,堪稱歐詞之典範。

此詞從環境來說,它是由外景到內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淒慘的色彩渲染孤獨傷感的心情。

從時間來說,上片是寫濃霧彌漫的早晨,下片是寫風狂雨暴的黃昏,由早及晚,逐次打開人物的心扉。

尤其是結尾句,近人王國維認為這是一種“有我之境”。所謂“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也就是說,花兒含悲不語,反映了詞中女子難言的苦痛;亂紅飛過秋千,烘托了女子終鮮同情之侶、悵然若失的神態。而情思之綿邈,意境之深遠,尤令人神往。

王安石

【作者簡介】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晚年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中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善於用典故,風格遒(qiú)勁有力,警辟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著有《臨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

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鍾山,諡號“文”,又稱王文公。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