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汴京繁盛的歲月,閨中有許多閑暇,特別看重這正月十五。帽子鑲嵌著翡翠寶珠,身上帶著金撚成的雪柳,個個打扮得俊麗翹楚。如今容顏憔悴,頭發蓬鬆也無心梳理,更怕在夜間出去。不如從簾兒的底下,聽一聽別人的歡聲笑語。
【賞析】
李清照的這首《永遇樂》當時流寓臨安時所作。這首詞雖寫元夕,卻一反常調,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對比,抒寫離亂之後,抒發了深沉的盛衰之感、身世之悲、愁苦寂寞的情懷。
上片從眼前景物抒寫心境。寫今年元宵節的情景。開頭著力描繪元夕絢麗的暮景,寫的是落日的光輝,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紅璀璨;傍晚的雲彩,圍合著璧玉一樣的圓月。但緊接著一句“人在何處”,是一聲充滿迷惘與痛苦的長歎。這裏包含著詞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動。置身表麵上依然熱鬧繁華的臨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識到這隻不過是一時的幻覺,因而不由自主地發出“人在何處”的歎息。這是一個飽經喪亂的人在似曾相識的情景麵前產生的一時的感情活動,看似突兀,實則含蘊豐富。
然後詞人又轉筆寫初春之景:在濃濃的煙靄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調,原來先春而開的梅花已經調謝了。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春意尚淺,“吹梅笛怨”,借以抒寫自己懷念舊都的哀思。
佳節良辰,應該暢快地遊樂了,卻又突作轉折,說轉眼間難道就沒有風雨嗎這種突然而起的“憂愁風雨”的心理狀態,深刻地反映了詞人多年來顛沛流離的境遇和深重的國難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詞人的晚景雖然淒涼,但由於她的才名家世,臨安城中還是有一些貴家婦女乘著香車寶馬邀她去參加元宵的詩酒盛會。隻因心緒落寞,她都婉言推辭了。這幾句看似平淡,卻恰好透露出詞人飽經憂患後近乎漠然的心理狀態。
下片從今昔對比中抒發國破家亡的感慨,表達沉痛悲苦的心情。憶往昔,遙想當年汴京繁盛的時代,自己有的是閑暇遊樂的時間,而最重視的是元宵佳節。這天晚上,同閨中女伴們戴上嵌插著翠鳥羽毛的時興帽子,和金線撚絲所製的雪柳,插戴得齊齊整整,前去遊樂。這幾句集中寫當年的著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點,充分體現那時候無憂無慮的遊賞興致,同時也從側麵反映了汴京的繁華熱鬧。
以上六句憶昔,語調輕鬆歡快,多用當時俗語,宛然少女心聲。但是,昔日的繁華歡樂早已成為不可追尋的幻夢,曆盡國破家傾、夫亡親逝之痛,詞人不但由簇帶濟楚的少女變為形容憔悴、蓬頭霜鬢的老婦,而且心也老了,對外麵的熱鬧繁華提不起興致,懶得夜間出去。“盛日”與“如今”兩種迥然不同的心境,從側麵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後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和詞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們在詞人心靈上投下的巨大陰影。
詞人一方麵耽心麵對元宵勝景會觸動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內心的痛苦;另一方麵卻又懷戀著往昔的元宵盛況,想在觀賞今夕的繁華中重溫舊夢,給沉重的心靈一點慰藉。這種矛盾心理,看來似乎透露出她對生活還有所追戀的向往,但骨子裏卻蘊含著無限的孤寂悲涼。麵對現實的繁華熱鬧,她卻隻能在隔簾笑語聲中聊溫舊夢。這是何等的悲涼!
全詞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鮮明對比。感情深沉、真摯。語言於樸素中見清新,平淡中見工致。運用今昔對照與麗景哀情相映的手法,還有意識地將淺顯平易而富表現力的口語與錘煉工致的書麵語交錯融合,以極富表現力的語言寫出了濃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個人身世之悲。
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①,雲窗霧閣常扃②,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③。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注釋】
①幾許:多少。
②扃(jiōng):門環、門閂等。在此謂門窗關閉。
③人老建康城:一作“人客建安城”;建康,又作“遠安”。
【意譯】
庭院有多深門窗關閉,柳樹發綠,梅花開始凋零,偏安建康的南宋又一年的春光來臨,人將老死南陲。
感歎風月多少事情呀,如果老去卻無成就,有誰可憐人已憔悴花已凋零,賞燈、踏雪也沒有什麼心情了。
【賞析】
這首詞作於建炎三年,即1129年初,是李清照晚期代表作之一。這時已是南渡以後,李清照詞風,從清新枯,變為蒼涼沉鬱,這首詞也是她南渡以後的第一首能準確編年的詞作。
國破家亡,奸人當道,個中愁苦,隻能用曲筆婉達。少女時代的清純,中年時代的憂鬱,一化而為老年時期的沉隱悲愴。這首詞不單是她個人的悲歎,而且道出了成千上萬想望恢複中原的人之心情。建炎之初,清照抒寫了許多語悲意明的政治詩,希望朝廷能以社稷蒼生為重,誰知中原恢複大業竟至蹉跎。
詞的上片寫春歸大地,詞人閉門幽居,思念親人,自憐飄零。起句直接采用歐陽文忠公《蝶戀花》詞首韻“庭院深深深幾許”全句,貌寫閨情,實蘊國恨。而且門窗常設卻一直關閉,隻因自己孤寂,憂憤。以景襯情,寫景如畫,但是景卻因情而變的沉悶。又是一年春來到,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來臨了;而自己也是又老一年,一事無成。
下片言情。今昔對比,無限感喟。詞人麵對著南渡偏安的悲劇,既傷北宋之亡,又痛平生所業盡付東流,百感交集。破碎山河無人收拾,詞人憔悴瘦損、流落江南。以元宵在北宋是萬民同樂的燈節為結束。詞人初到建康,踏雪登石頭城,北望中原,今則大勢已去,恢複無望,而金兵日熾,慘酷的現實哪裏還有心情去預賞花燈,踏雪尋詩呢。
聲聲慢①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②。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③守著窗兒,獨自怎生④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⑤,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
①聲聲慢:原調名《勝勝慢》。慢:即慢詞、慢曲,為詞的長調。
②將息:調養休息,保養安寧。
③堪摘:樂意摘取。忺:所欲,想要。
④怎生:怎麼。
⑤次第:情境,況味。
【意譯】
一個人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可是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呈現在眼前的和滯留於心的隻有孤寂和冷清;這怎能不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戚之情一齊湧上心頭,令人難以忍受。特別是秋天這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調養將息了。飲入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晚上的冷風寒意。望著天空,一行行雁字掠過,回想起過去寄給丈夫的詩書中,曾設想鴻雁傳書,互通音信,如今那些雁兒自是舊時相識,可丈夫已故,書信無人可寄,更感到傷心不已。
地上到處都是零落的黃花,如今有誰能與我一同采摘整天守著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才能挨到天黑啊!黃昏時候,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麼能說得盡
【賞析】
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一篇悲秋賦。
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鬱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上片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但是尋覓的結果是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淒慘憂戚。僅此三句,定下一種愁慘而淒厲的基調。
此詞作於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隻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所以,這首詞是寫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刺骨,故言“還寒”。
因為寒冷又閑來無事,於是想起飲酒,以解悲傷。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但是這裏詞人就是借酒無法消愁,正傷心時,看到南方的大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這裏是虛寫,以寄寓作者的懷鄉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而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裏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鬱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
詞人獨坐無聊“守著窗兒”,內心卻苦悶無比,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獨辟蹊徑。詩人寫愁,多半極言其多。這裏卻化多為少,隻說自己思緒紛茫複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麵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
這首詞始終緊扣悲秋之意,盡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寫盡了詞人晚年的淒苦悲愁,是一首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佛夢魂歸帝所①,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②有驚人句;九萬裏風鵬③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④去。
【注釋】
①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②謾:空,徒。
③鵬: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鳥。
④像蓬藳被風吹轉的船。三山:古代傳說中在渤海上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意譯】
水天相接,晨霧蒙蒙籠雲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仿佛回天庭,天帝傳話善相邀。殷勤問:歸宿何處請相告。
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啊,又歎日暮時不早。學做詩,枉有妙句人稱道。長空九萬裏,大鵬衝天飛正高。風啊!千萬別停息,將這一葉輕舟,直送往蓬萊三島去。
【賞析】
這首詞氣勢磅礴、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
據《金石錄後序》記載建炎四年(1130)春間,她曾在海上航行,曆盡風濤之險。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為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湧的波濤、彌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