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人類審美教育科學的發展,是一條流傳不絕的曆史長河,伴隨著觀念的轉變,在不同時代、不同曆史階段的審美教育體係互相消長、不斷更迭和交替的過程中前進的,而這裏的每一次更迭和交替,又都是一次理論體係的質的飛躍———舊理論被新理論所代替的整個理論體係的革命。這種質的飛躍,既不是哪個理論家個人言行的結果,也不是哪一種既定的公式或命題推演的產物,而是審美教育的基本觀念在實踐中確立、發展並接受檢驗這一運動過程的必然結果。科學的審美教育理論的形成,大致要經曆這樣一個過程:從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實踐出發,通過對大量審美教育實踐的觀察分析,形成觀點,找出規律,然後再概括上升為一個由概念和概念間的關係所構成的邏輯體係。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最基本的要素,一個是人們運用思維去把握感覺經驗所必須借助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一個是人們確定這些概念間的基本關係所依據的基本思維結構和思維方式。這兩個要素緊密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審美教育理論體係得以建立的邏輯基礎和基本的結構框架,成為了聯結經驗與理性的中介環節,從而使人們有可能把對全部感覺經驗之間的關係的理性把握建成一個理論體係。可見,正是這兩個要素的存在以及它們在實踐中的確立、發展與變革,才是審美教育理論體係得以確立、發展和變革的本質動因。任何審美教育觀念都不可能是絕對完備和一成不變的,它們都要以由其所提供的思維原則和理論框架所建立起來的理論體係的各個具體結論與不斷發展的藝術實踐相符合的程度來檢驗自己的正確與否。這就決定了審美教育的發展既有量變也有質變,既有肯定也有否定,既有進化也有革命。當不斷增長的經驗知識能夠與原有的理論框架即原有的審美教育觀念相容,並能不斷地被納入到這個既定框架中去的時候,審美教育的發展表現為理論的豐富、結構的完善,形成量變的進化時期。而當新的經驗知識與原有的審美教育觀念發生衝突,已無法為原有的理論框架所容納時,它就會衝破舊的文藝學觀念,而形成新的審美教育觀念,從而在根本上改變原有理論的整體框架,並導致整個審美教育理論大廈的重新構築。這就是審美教育發展的革命階段。
審美教育研究的創新並不拋棄原有理論中的經驗知識,它改變的隻是把握這些知識的思維準則和容納這些知識的理論框架,即原有的審美教育基本觀念,而且在新觀念的構架中,這些舊理論中的經驗知識的本質反而能夠被更加深刻地揭示出來。所以,人類審美教育的發展,不同時代、不同曆史階段的審美教育體係的相互消長、不斷更迭和交替的過程,在本質上就是審美教育基本觀念的更迭過程。
了解人類審美教育發展和變革的本質與機製,這對於把握馬克思主義審美教育基本觀念及其理論體係的確立和發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義,對我們理解知識經濟時代的審美教育在“人的全麵發展”理論史上的曆史地位,以及審美教育的當代價值及實施等問題,都具有基礎和前提性的意義。
審美教育觀念發展的曆史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