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品學兼優的兒子,是聽話懂事的乖乖女,轉眼間,就隻能用“頑劣”“可氣”,甚至“可怕”來形容。
一麵是麵對成人世界的“高傲堅強”,一麵則是與同齡人相處的“敏感脆弱”。
“逆反期”“仇親期”,除了知道這些冰冷的名詞、痛苦於親情的疏離對抗外,我們的家長還能為孩子做些什麼來減少無奈的淚水和焦慮呢?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擔心和憂慮,心理專家指出: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的最大變化就是,從兒童期間依戀父母轉向依戀朋友,因此產生親子關係冷淡,甚至有子女脫離家庭的傾向,也是很正常的。
對此,心理專家給出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的六條建議。
(1)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做對或做好了,要讓孩子知道應該這樣做,並且鼓勵他做下去。但表揚要客觀,不要言過其實,尤其避免在眾人麵前做不切實際的誇獎。孩子做錯或做壞了某件事,要提出適當的建議和批評,甚至嚴厲的批評,並采取懲戒措施,使他吸取教訓,但批評也要客觀公正。
(2)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包括學習知識、技能上的困難,處理生活上的小事和朋友之間的一些摩擦等,家長不要包辦,更不要罵他們為“笨蛋”。要認真地看一看,提示一下,幫一把,讓他們感到自己有能力做好而努力去做,並從解決問題中得到滿足,從而增強自信心。當孩子情緒不愉快時,家長要給予安慰、鼓勵和指導。
(3)家長要讓孩子當自己的參謀和助手,要有意識地與孩子一起商量家中的事情。如到哪兒旅遊,爺爺過生日買什麼禮物,甚至家裏的什麼東西放在哪兒,等等。這樣做會使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和大人一樣擁有參與“家政”的權利,從而更加尊敬父母,並主動為家裏做一些事。
(4)對孩子的事情,隻要他們到了該做的年齡,而且可以做的事,就放手讓他去做,不要過分幹涉或包辦代替,特別是不要過於盤問孩子的電話、信件,一般也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記。這樣,才能在家長和孩子中間架起信任的橋梁,才能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增長才幹。
(5)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切忌期望過高,更不能急於求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天下父母皆同此心,無可厚非。但有些父母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孩子提出一些過嚴、過高的要求,因為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會使孩子喪失信心,出現厭煩情緒,進而產生逆反心理。
(6)對孩子適時正確引導。青少年都不喜歡別人對他的行為橫加指責,因此家長的教育方法要講求藝術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可以在新年或生日時送孩子幾本積極健康、可讀性強的書,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平凡的世界》等;也可給孩子講一點自己青年時的經曆。
如何才能夫唱婦隨
逆反心理在夫妻關係中也普遍存在著,而且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為了避免逆反心理的產生,夫妻之間要知己知彼,互相了解對方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點。夫妻間的相互提醒和批評既是需要也是有益的。不過,要注意方式方法,嘮叨得多了,也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和抵觸,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預防逆反心理,下麵幾點可供夫妻參考。
(1)不斷刷新愛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婚姻才是真正愛情生活的開始。它需要時時的刷新、成長、創造。婚後的愛情不再僅僅是花前月下、亭中河畔的依偎,而應該是兩性間真摯而純潔的攜手,是兩顆心的碰撞和融合。
(2)主動分擔家務:不要以自己不會幹家務為借口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隻會使對方抱怨你懶散,不體貼人,盡管你做家務時,笨手笨腳,卻可以使對方感覺到你的體貼與關心,從而增進感情。
(3)經常主動過問配偶的家事:盡最大的努力去協助解決或出謀劃策,這樣做,能使對方感到溫暖。
(4)經常買一些對方喜歡的東西:這種“小恩小惠”能增進夫妻間的感情。
(5)投其所好:對方理了個流行的發型,或買了件時尚的衣服,即使你認為“不過如此”,也應該讚美幾句,千萬不能潑冷水,隻有在對方拿不定主意時,你才可以參謀一下。
(6)對方做錯事時,不要責怪:過分的責怪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因為對方知道錯的時候,心情是不好受的。此時的指責,隻能是“火上澆油”。
(7)發現對方情緒不佳時要主動關心,細心問候:即使自己的好心未被對方領會,甚至碰了壁,千萬別介意,也不必解釋。
(8)當對方生病時,要體貼入微:不要以為“小毛病,無所謂”,應知道,身體疾病易治,心理創傷難愈。
(9)愛情的“溺加劑”:常陪對方逛商場、遛公園,故地重遊,有利於重溫舊情,增添新誼。
(10)給予對方自由空間:對方外出要熱情告別,勸其“早去早歸”。對方同事、朋友來家,要熱情接待,但不要加入他們的談話,更不要老是不放心地陪著。
(11)彼此信任,不要無端猜疑:愛因斯坦曾說過:“愛情是相互了解的別名。離開了彼此的信任,愛情之樹就會幹枯。”
(12)做對方的意中人:婚前要盡力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婚後,要努力成為對方的意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