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網絡媒體經營案例研究(7)(1 / 3)

三、交友網站社群經營模式——中國台灣酷透網

網絡交友是近年來互聯網熱門的話題之一,根據美國調查機構在2006年2月5日所做的英國網絡行為調查統計中,會員製的社群網站每個月吸引超過一半以上的網絡使用者進入瀏覽參觀,其中又以交友網站穩居首位。

交友網站除了吸引網友前來瀏覽之外,更重要的是讓網友對其網站中所提供的服務感興趣,並成為社群會員且持續參與社群的活動。

虛擬社群的會員發展階段分為四個階段:吸引會員、增加參與、建立忠誠、獲取價值,其中增進會員間的“溝通互動”是經營的軸心。前三個階段皆是在滿足社群賴以存活的四大需求:興趣、交易、幻想、人際關係,第四個階段是要在虛擬社群會員達到一關鍵數量後,虛擬社群經營者才能利用這些會員獲取經濟價值,例如對使用者收服務費、賺取廣告費等。

傳統的經營模式是先投資在基礎架構的建立上,然後再慢慢累積顧客數量,然而虛擬社群的經營方式不同,必須迅速將空無一人的社群變成一個具備關鍵多數會員數量的社群。正因為互聯網這種交互式媒體的特性,若會員沒有達到足夠的數量之前,就等於沒有會員,那麼任何期望獲利的努力都是枉然。

虛擬社群經營的三個階段理論,可以作為建立虛擬社群會員關鍵多數的參考,分別是“製造交通”:努力取得使用者的信賴、鼓勵會員注冊並積極參與,或是實體的造勢活動;“集中交通”:創造誘因,讓會員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停留在社群裏,甚至把一旁觀望的“潛伏者”轉變成積極參與的貢獻者;“鎖住交通”: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建立轉換成本。

當社群成長至關鍵眾數的門檻後,利潤與規模就急遽上揚,而產生報酬遞增的現象,Hagel and Armstrong(1997)也舉出驅動報酬遞增的四個動態循環(內容吸引力、會員忠誠度、會員輪廓數據、交易活動),會影響網站成長與獲利速度。

虛擬社群商業模式主要有:

外部架構模式(External Framework Model)。外部架構參考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式,包含了所有會影響商業模式的設計與發展的外部因素。對於所有的競爭者而言,虛擬社群所處的環境是相同、不可控製的,若能快速反應大環境的變化,就可以讓虛擬社群有差異化的優勢。

策略模式(Strategy Model)。策略模式來自於外部架構模式,核心策略就是考慮了目標族群、競爭者及科技、法律的情況下,選擇虛擬社群在價值鏈的策略位置。

產品與服務模式(Product and Service Model)。產品與服務模式直接關係到產品或服務的提供者或消費者,社群的價值來自於社群成員可以在社群獲取由經營者或使用者產生的信息,信息對社群而言是很重要的產品,可以為成員產生效益或拿來交易。

參與者模式(Actor Model)。參與者模式表達了社群成員與社群經營者、合作夥伴彼此之間的溝通互動,成員對其他人及社群的信任是社群經營者的重要議題。提出社群管理的機製,在會員發展方麵,持續招收新的會員加入是常態的活動,社群經營者還應該努力提升會員的經濟價值。在社群關係部分,關係的維持與強化是一種微妙的平衡行動,它需要固定的規範與指引。而資產管理方麵,社群會隨著時間的演進而累積出一些獨特的資產,社群經營者必須先洞悉哪些資產可以驅動社群的成長,並專注於累積這些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