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民小孩很多學業優秀,個人才藝也很棒,但就是缺少服務社會的精神。從學生自己的作文、自傳及學校評語和老師的推薦信都可能被招生委員會看出你的不足而落選。
在巴爾地摩中學,除了要修完一定的學分外,沒有75個小時的社區服務,你拿不到高中畢業文憑。而申請大學、申請獎學金、榮譽學生評比,社區服務這一欄你絕對不能少。
絕大多數的美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樂於盡義務的人。但是要發展孩子的義務感,他們必須先對自己負責任——照顧自己,完成家庭作業,信守承諾,到一定年齡時打工掙自己的零花錢。
然而,今天我們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義務僅限於完成作業和收拾自己房間。但我認為這些還遠遠不夠,這隻是針對自我的義務,而不是針對他人的義務。
義務訓練應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抓起。即使是兩歲的孩子也已經能夠幫忙布置桌子、拿銀器或迭好擦碗毛巾了。孩子們幫忙越多,越能習慣於給別人幫忙。一旦他們對為什麼應該幫助別人這個問題有了更好地理解,業已形成的良好習慣會幫他們繼續這樣幹下去的。
一位母親還記得當年自己是如何被訓練去幫助別人的:
我出生於一個貴族教派家庭。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不知怎麼的,我知道不論我幹什麼,它一定是以某一方式為別人服務。
不論父親還是母親,總在不斷投入這樣或那樣的社區工作。我記得當我還是一個小姑娘的時候,放學回家後,媽媽會說:“凱莉,亨利太太(住在街道另一頭的一位老太太)整天隻有一個人在家,我想她一定願意和你說說話。”我記得自己總是不停地問,為什麼我要去做這些事情而其他的孩子不用去做。媽媽於是告訴我說,其他孩子做什麼並不重要,我應該去做所有我有能力做的事情。
孩子通過完成照看行為而學會如何服務別人。但是,當我們的生活變得緊張而繁忙的時候,花時間訓練孩子去擔當某種責任和照顧其他人的角色,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時,要求孩子去幫忙比由我們自己去完成工作難得多。
然而,我們必須記住,服務他人的工作對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小時候更多地懂得他們不僅享有權利,而且還有責任,那麼,就不會有許多青少年和成年人總在不停地要求權利而根本沒有盡義務的意識。
說到這裏,又忍不住想發幾句牢騷。在國內常聽到“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這樣的漂亮口號,聽起來很不錯,但很多時候實現起來可能就很難。我一個人這樣做了,可周圍的人把你當傻瓜看怎麼辦呢?
我認為應再加一句“從大家做起”。雖然做起來可能更難,但我認為能更有效地達到目標。因為,很多事情隻有大家達成共識才容易實現。這就需要宣傳、教育,或是用道德甚至是法律來約束,需要更多的人站出來去推動一項事業,而不僅僅限於自己默默無聞地一輩子做好事。
這裏還有一個問題:現在無論是美國小孩,還是中國小孩,他們都隻顧自己,不體諒父母。這已成為國內外教育的通病和難題。我認為,家長要時刻牢記教育孩子為他人著想——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心中有他人。其實,這個“他人”包括他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