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問題聯想。訓練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是課堂學習的有效方式,同時,也培養邊聽讀、邊做筆記、邊思考問題的好習慣。提出問題,加強問題的疑惑性,可以設置正反方辯論場景,記下辯論的主題和對方的主要觀點,收集駁斥對方論點的主要材料,以及支撐己方對問題看法的論據。通過爭論,促進問題思考,加深識記印象。
(2)學習策略的情感態度指向
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習策略問題,還進一步涉及學生的情感態度的培養,對此,現階段主要把情感態度指向於培養自主意識,形成獨立性特征的個性人格。
首先,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較高層次表現,是現代社會終身學習所要求的人才素質,是學生應具備的學習素質的基礎性要求。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出,也是現代學習論研究的走向。
其次,培養自主意識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和基礎,是人的獨立個性培養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沒有獨立個性的學生,隻能是人雲亦雲,很難形成良好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具有獨立個性的學生對事物能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他們富於想象,敢於挑戰傳統習慣,對知識、對事物尋根究底,具有創造動機和探索精神。
觀點碰撞
在西昌市實驗區,有教師提出:課堂上,小組討論、學生彙報等活動就占用了相當多的時間,留給教師講授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這時候,就很難顧及學生自主意識和情感態度的培養。
事實上,教師無需專門抽出時間去設計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情感態度。學生自主意識和獨立個性是在長期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形成的,是滲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每個教學步驟和每項活動中的。教師所要做的是在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過程中去發掘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時間、空間和機會。在課堂上,努力去開拓操作層麵,培養學生的自主、獨立的意識,形成具有創新品質的個性人格。
6.以人為本的課程評價體係
關於課程評價的改革,將主要在評價的功能和評價的方式上有所突破,要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而不能僅僅是篩選與甄別的工具。課程評價體係著眼於三個方麵:學生素質的全麵發展;促進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課程評價機製體係的完善構建。在學生素質全麵發展方麵,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關注基礎知識體係的建立、基本能力要素的獲得的基礎上,關注學習過程評價,關注學習情感態度的評價,關注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評價。
課堂教學方式的變化與教學評價方式是密切關聯的。通過對教學過程評價指向性,促進教學行為的改善,這是形成性評價的意義之一。
問題:改革課程評價體係和方式對於推進素質教育具有怎樣的意義和作用?
過去的課程評價多注重終結成果,對教學過程評價明顯不足。評價的主體是教師,方式單一,方法陳舊,不利於促進學生全麵發展,也不利於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反思。課程要不斷更新,要在教學過程中落實素質教育,就必須改革課程評價機製和體係,倡導建立以學生自評為主,同學、教師、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製度,以整體性地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
——對學生的評價,要側重於三維度教學目標的落實與效果,不僅要關注其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其多方麵的潛力,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其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對教師的評價,要強調其對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對學校的評價,要根據學校對考察的執行情況、課程實施中產生的問題及其克服程度,綜合性地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課程動態更新的機製。
改革課程評價體係和方式,必將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麵落實。
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教師應該確立新人本主義教育觀,認同一個觀點:
“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他們都具有各別的、有潛在價值的思維個性,都存在著經過自主努力達到掌握的學習潛能,在今天的學習人生中蘊藏著未來成功、走向發展的可能性”。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全麵觀察分析每個學生,善於發現和開發學生潛在素質的閃光點,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使他們的思維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揮。主動發展應該允許學生在發展程度和素質結構上存在差別,這即是對“人”的尊重,也是社會發展的現實和未來對人才素質的又一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