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學校管理的法製視野(2)(2 / 2)

當什麼樣的校長?

要當追求卓越、追求和諧、追求成功的校長,當有思想、有願景、有個性、有創新精神、有辦學績效的校長。

怎樣對現代校長角色進行科學定位?

正如一位資深校長所說:“校長是家,不是官,不是商,不是神。”早在20世紀40年代,中山大學王秀南教授就把中學校長分為官僚型、市儈型、學究型和師表型四種類型,其說法都是很有見地的。

在現代社會,校長已由單一角色向多重角色轉變,在扮演多重角色的實踐中實現著自己的理想,創造自己的人生。現代校長是學校行政負責人,學校法人代表,學校工作的組織者,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的實踐者,教育思想的引導者,師生員工、學生、家長及學校所在社區的服務者,學校未來發展的策劃者。經營學校,研究學校,發展學校,是新時期條件下每一位校長的工作實踐。在當代教育背景下,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對校長提出的要求愈來愈高,校長必須充當多重角色,才能辦好學校。

當什麼樣的校長,校長必須把握自己的本質角色,協調好各種教育主體與事件的複雜關係。校長盡管扮演多重角色,但是要認識和把握其本質角色,即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管理者和組織者。學校辦學必須以教育為中心,以教學為主,“校長素質是關鍵,教師素質是主體,學生素質是目標”,這是20世紀90年代四川省西昌市的提法,至今還沒有過時。應該認同這樣的說法: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管理是校長的第一任務,短於教學、不抓教學管理的校長是不合格的。

有這麼一種說法很有見地:一把手校長指導教學,分管領導入微教學。校長在把握本質角色的同時,要協調好各種角色的關係,善於分配,善於分權,學會“彈鋼琴”。人非聖賢,但人確有各自專長的一麵,發揮各自的特長,為教學服務。

要走適合於自己學校發展的路,走特色化之路,做一個有個性的校長。在學校日益社會化的今天,隻有堅持本土化的實踐,堅持自己的個性、特色,不盲目跟風,不“東施效顰”,才可能實現學校的發展,取得卓越的效果。辦學實踐表明,學校領導有鮮明個性的教育思維,學校就可能出現不一般的發展,反之,沒有個性化的決策就難以有學校的辦學特色。

要立足學校,和學校共生發展。學校是校長立業之基、成才之本。盡管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是煩瑣的、平凡的,充滿著矛盾,很辛苦,但恰恰就是這些煩瑣、矛盾、辛苦,成就著人的成長與發展。離開學校工作,人的發展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校長成功之花植根於成功學校這塊沃土之中。學校執政者要有一種精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執著追求,積極奉獻,全身心地投入,做學者型校長,做專家型校長。

2.校長的決策管理

“當什麼樣的校長,辦什麼樣的學校”,這是作為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堅力量的校長,必須麵對和思考的問題,這不僅關係到校長自身的角色認同,還關係到學校的辦學方向和發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