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組織有兩種:社會教育組織和學校教育組織。在本質意義上,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沒有區別,學校教育是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可以說學校教育隻是社會教育的集中化。在文明社會,學校教育具有多種功能——人的發展、社會分層選拔、促進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在現代,社會教育又日益引起人類的關注,但現在的社會教育指的是和學校教育一體化的教育。在一些發達國家出現了學校教育社會化和社會教育學校化的趨勢,即終身教育已經開始興起。社會教育組織和學校教育組織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具體辦學方麵。這裏我們僅以學校組織來說明。教育最終由學校來進行,學校組織有對本校教育活動的計劃、組織、實施、檢查、評估、反饋和調控的職能。學校是辦學的主體,作為主體必然有其主體性,沒有主體性的學校辦不好學。學校的主體性是學校作為辦學主體在辦學過程中所具有自主性、開放性和創造性。學校教育主體性的發揮對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主體性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人類教育的主體性、國家教育的主體性和教育係統的主體性三者的統一和整合就構成了宏觀教育的主體性,這是微觀教育的主體性展開的基本條件。沒有國際間教育的交流和合作,沒有對全人類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的正確了解和認識,一個國家也就不能對提高什麼樣的民族素質和如何提高國民素質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國家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性,有時甚至是錯誤地開展教育活動,違背人類本性發展教育。對教育係統來說更是如此,教育係統運行的方向、質量取決於教育行政組織和辦學組織對教育本質和人的本質的認識水平。宏觀教育的主體性主要表現在它的獨立性、自主性、開放性、正確的方向性和在對微觀教育進行規劃、組織、協調和管理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具體體現在對教育目的、教育規劃、教育方針、教育政策的製訂、教育發展的各種必要的物質和文化條件的提供、對各級教育進行必要的督導與評估等等方麵,根本體現在為微觀教育的展開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宏觀教育主體性發揮得如何,直接影響到微觀教育活動的開展,製約著微觀教育主體性的發揮,最終對受教育者主體性的發展產生影響。
二、微觀教育的主體性
微觀教育是直接建構受教育者主體性的活動。這說明微觀教育必然有主體性。微觀教育的主體性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整合的主體性,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最佳配合和統一。在教育活動中教育者要充分發揮其主體性,受教育者也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但任何單一方麵的主體性都是不夠的,隻有兩者相一致的時候,成正比例關係的時候,即相互配合和協調的時候,才形成微觀教育的主體性。這裏我們分別對教育者的主體性、受教育者的主體性進行分析。
1.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性。教育者的主體性是指教育者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這裏說的教育者指的是專職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其中主要指教師。社會發展需要教育,人的發展也需要教育,而教育是由教育者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的活動。荀子說:“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中國古代一直把教育者的地位擺在了和天、地、君、父母同等的地位。在現代社會,學校教育或組織化的教育必須有專門的教育者。社會離不開教育者,它依賴教育者培養適應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每一位家長也離不開教育者,他們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教育者,希望教育者把他們教育成人;在根本意義上,每一個人良好的發展離不開教育者。隻有教育者才能提供係統的、良好的教育條件,以促進人的良好發展。教育者是學生、家長和社會都需要的人物,是社會的主角,而不是配角。所以,教育者和其他社會成員一樣有其主體地位,家長、政治家和社會都不能取代教育者的地位和功能。
現代社會一般都承認教育工作的職業性,並試圖使教育者的工作也像律師工作、會計師工作一樣成為規範化的職業活動。美國中小學教師基本上全部由全國師範教育檢定委員會(NationalCouncilforAccreditionofTeacherEducation)認可的普通高校的教育學院或教育係培養,招收二年級結束時確定的以教育專業為主修或副修的學生,或本科畢業願意從事教育工作的學生,強調對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對教師實行資格證書製度。但高校教師很少進行教育專業訓練。英國無論什麼人,要想成為中小學教師,包括已經獲得高級學位者,要想在中小學任教,原則上都必須接受師範教育。日本也有嚴格的教師資格認可製度,其他國家也都作出了相應的規定。我國對教師資格也做了政策和法律上的規定,但還主要停留在對教師所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方麵和思想道德方麵的要求,對教育者的教育專業方麵要求比較低。總的來說,教育者的活動在理論上和法律上已被作為一種職業活動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