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教育建構人的主體性是自在的活動,而不是外界強加的,同人的遺傳之河一樣,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不為時代的變遷而中斷,不為黨派的利益而扭曲,它浩浩蕩蕩,奔騰向前。如果違反其本性幹擾它或截斷它,隻能給個人、民族或人類帶來災難。
二、作為自為的存在
教育是自為的存在,指教育本身代表著人的積極的、創造的和能動的追求。人的進化實際上使人遠離其自然本性,他無依無靠地來到這個世界上,不能依靠本能而生存。正因為如此要生存和發展,就需要以積極的、創造的和進取的方式生存,就需要教育。教育是人的自為存在的重要表現。自在和自為相互聯係。教育作為自在的存在,指的是教育的客觀實在性。但教育在自在的基礎上具有自為性,即它不斷在超越著自在的存在,是發展變化的。昨天的教育和今天的是不一樣的,今天的教育和明天的又是不一樣的。如果說教育的自在性指教育的靜態方麵,教育的自為性則指教育的動態方麵。教育的自為性具體表現為能動地、積極地、創造地建構人的主體性。教育不是消極的、被動的和無為的,不是跟在學生發展的後麵,而是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麵。我們知道人的生存是不能依據其本能,而是依據其後天發展而來的能力。人雖然沒有專門化的本能,但他的發達的大腦具有巨大的、幾乎是無限的發展的潛能,這已為生理學和心理學所證明。有人認為,腦的存儲量足以記錄每秒1000個新的信息單位(從出生到老年)而仍有富餘,事實上我們能夠記住發生在我們周圍的每一件事。我們現在用的智力的潛能是非常少的,可能是0.l%還不到。但我們認為人的潛能需要提供適當的教育使其得到發展,如果教育不當就可能抑製了人的發展。比如心理學的研究證明人的發展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平衡的,人的發展主要是在人的早期。但新近的研究認為人的一生智力都在發展。但發展如果錯過一定的時期,就可能影響人的一生。研究發現:許多在最初三年中曾被剝奪母親照料,三個月或三個月以上在教養院養育的兒童,比之由母親或母親代理人養育的兒童,在整個兒童期中,身體、智力和社會性的發展都較落後,而且在許多實例中,這種影響一直保留到青年期和成人期。適時地向學生提供適當的教育,是人的發展的重要條件。
教育的自為性也體現在教育的各個維度上。從教育者的教育活動來說,表現為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這是教育自為性的重要方麵。教育活動開展得好壞,學生發展得如何,從外部來說主要取決於教育者方麵的工作,這包括教育環境的建設,教育活動的組織,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選擇與使用等,還包括教育者的人格特征,總的來看教育者首先應保持對教育工作的飽滿的熱情和科學的態度。沒有對教育的熱愛,也就不可能對學生產生情感。人是有激情的動物,沒有感情的教育,就是死板的教育,受教育者對教育者無激情的講授、無生氣的活動不會感興趣。另一方麵,教育者在教育中還要講究科學性,教育工作僅僅靠熱情解決不了問題,必須使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達到科學統一。同樣的教育內容,由不同教育者處理,會產生迥然不同的教育效果。其次,教育者的教育活動是創造性的。教育者所麵對的是學生,而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就是一個變化著的世界,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誌,“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這裏有一個對學生了解、理解和隨時根據學生的變化而變換教育方式或方法的問題。在教育的活動中體現著教育者的機智和教育創造性。如果所展開的教育活動千篇一律、方法僵化,對所有的學生都是一個標準、一種要求,這樣的無創造性的教育也同樣阻礙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