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真、善、美和自由都是人所追求的理想目標和精神境界,人類為實現這一精神境界而不懈努力。文德爾班認為真、善、美是一種絕對判斷,它們是作為最高目的、獨立自存的價值意識:思維的目的為真,意誌的目的為善,感情的目的為美。張岱年說:“真為認識的價值,善為行為的價值,美為藝術的價值。”李連科說:“知識價值、道德價值和審美價值,是精神價值的三種主要形式。三者之間的關係,就是真、善、美之間的關係。”李德順和袁貴仁等也都把真、善、美作為價值的基本形式來認識。既然真、善、美是價值的基本形式,因而它們也是教育所要培養學生的基本品質。從孔子、蘇格拉底到當代的羅傑斯莫不如此。從存在的角度看,人的主體性和主體性教育有生物學、心理學和文化學基礎,是自在、自為的文化、社會、生活和曆史性存在。從價值角度看,人的主體性和主體性教育有其價值形態,指向於真、善、美和自由和諧統一的理想境界,有真、善、美和自由等基本價值規定。作為價值的教育同樣含有兩種意義:一是對學生進行真、善、美、自由等價值的教育;二是教育本身是真、善、美、自由的。我們把二者統一起來進行分析。

一、真的教育與教育真

“真”有兩種含義,一是指認識和科學研究在內容上的真實性或實證性,也表示結果的客觀性。這裏的真和事實同義。比如實證主義所堅持的凡是得到證實的才可以相信;而在證偽主義者看來,隻有被推翻的認識或理論才是假的,人們不是在證實中而是在證偽中學習。但二者都在尋求真理。二是指與“假”和“偽”相對,作為主體的一種思維、行為方式、態度或準則的時候,在與真、善、美的統一中作為人的一種精神境界和理想,對於主體來說它就是一種價值。通俗地說就是真誠和本真,如《漢書·宣帝記》說:“使真偽勿相亂”,《莊子·秋水》:“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又《山木》:“見利而忘真。”從根本上來說,真就是主體在與客體相互作用中堅持客觀原則和立場,以求得對事物正確的、真實的認識,是主體在與自己、他人和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所堅持的原則和追求的理想。這裏實際上說的是科學和科學精神的關係。科學不僅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人文社會科學。人們要認識和實踐必須掌握科學知識,要有事實性或真理性的知識。但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具備科學精神比擁有科學知識更為重要。所謂科學精神也就是人們追求真理的拚搏精神、獻身精神,這包括探求自然、人生和社會真理的過程中所必需的堅定的信念、滿腔的熱情、頑強的毅力和卓越的膽識。這是主體的心理需要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表現。知、情、意是人的心理的基本構成要素。其中“知”就是人的認識,人有認識各種事物的需要,有對真理進行探索的愛好和興趣。從人類學來看,人類的發展是在這種追求真理的生活中發展到今天的。比如,古希臘哲學家早就開始探討世界的本質是什麼、人的本質是什麼、人的幸福生活究竟是什麼。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蘇格拉底因為教育人認識自己而被判處死刑,但他毫不畏懼地為自己辯護,坦然地為真理而獻身,為後人樹立了一個為正義和真理不惜生命的獨立人格形象。布魯諾因為讚成哥白尼的理論、對宗教迷信進行批判而被羅馬教廷燒死。在近現代,啟蒙時期的法國的一些思想家們為了宣傳他們所堅持的社會理想和信念,身陷囹圄或流亡國外在所不惜,即便是在國外,仍然宣傳其理論。許多中國人為了民族的利益和解放,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譜寫了壯麗的英雄史詩。這些也都是追求真理精神的具體寫照。在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有所作為的人都是以科學精神對待生活的。所以,培養學生的求真或科學精神是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麵。這種精神不單是指向自然,也指向人生和社會。對自己也有一個求真的問題,自己的精神和外表統一,自己的言行一致,自己是本真的,而不是虛假的。人們常說:“君子坦蕩蕩”,這說的就是人的本真的人格特征。對社會來說也是如此,人們崇尚真實,而對社會的虛假現象都深惡痛絕。求真主體精神的培養首先就是對人的真實性的培養,引導他成為一個真實的而不是虛假的、熱愛真理、為真理頑強拚搏和獻身的人。培養受教育者的主體的求真精神有兩個方麵,一是培養學生對科學認識的求真精神,二是培養學生對做人的求真精神。

主體的求真或科學精神可以理解為這幾個方麵。首先指的是從事物的必然而不是應然的方麵認識事物的精神。這是最基本的,如果沒有這一點,就不可能達到科學的認識。人們對真理的認識總是相對的,人們都是在逼近真理,而不能窮盡真理。學生固然要內化人類的科學文化知識,但這些知識都是需要更新的,有些可能是錯誤的。所以,任何知識都不是金科玉律,以批判的態度和存疑的態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才能培養出科學的創造者或主體,而不僅僅是文化知識的傳聲筒。對社會認識也是這樣,一方麵要認識到社會好的一麵,另一方麵要認識到社會惡的一麵,作為一個社會主體來說,在接受社會現實的時候要有改進社會的勇氣。培根在其《新工具》中指出要破除“劇場假象”、“洞穴假象”、“市場假象”、“種族假象”。這就是強調用理智的態度對待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其次,要有超越利害的精神。在現實中,每個人都要遇到各種誘惑和壓力,比如利益的誘惑、權威的壓力、環境的限製等等。進行科學認識和實踐是十分困難的。如果屈服於利害關係,那就沒有求真精神可言了。教育學生抵製各種利害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隻要主義真,砍頭不要緊”等等,這些都是勇於堅持真理、探索真理的人的高尚品質。所以,教育學生敢於、勇於堅持真理反對謬誤是科學教育的重要內容。第三,尊重科學的精神。尊重自然規律和本性,尊重社會的公理,尊重道德的普遍法則,尊重人類的科學文化,尊重個人的勞動成果,這也是科學精神教育的重要內容。科學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合理的社會製度和符合人性的道德價值也都具有普遍性。另外,科學與寬容、理解、民主、開放、合作緊密聯係著。從現實意義上看真理是相對的、是發展的。任何理論或科學體係都不能以絕對真理自居,應容忍和理解別人的不同的觀點,允許別人對自己的觀點提出疑問、批判或否定。這些都要求人具備民主的、開放的和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