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首先就是激發受教育者對人性美的追求和向往,發展其人性美的品質的過程。人性美,主要指人的心靈美、智慧美,當然也包括人的儀表美、風度美等等。心靈美指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智慧美指人在創造中表現出來的聰明才智。人性美要符合人道的要求,教育兒童熱愛自己和他人,熱愛人類,認識到人的高貴和偉大,認識到人的尊嚴和價值,人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要排除人性醜惡的因素。盡管我們在現代社會要講究自利,但個人獲得利益是以互利為條件的,競爭和合作統一的。其次就是激發受教育者對自然美的熱愛和追求,培養兒童對自然的美好情感,使其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就是一種美,對大自然的破壞就是一種醜惡的現象。人對自然的改造應該以不損害人類的利益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為條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美是人的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第三,教育要激發受教育者對社會美的追求,發展其社會美的品質。主體性的發展和發揮要符合社會文化發展的趨勢和要求,應該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就要求每一個人有良好的社會美德。總之,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他們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熱愛美是主體性教育的重要內容。隻有愛美的、有審美能力的人,他才會發現生活的美、人生的美、社會的美、自然的美,才會對社會上一切醜惡的現象嫉惡如仇,並為鏟除醜惡現象而采取行動。所以,美的教育更多的是把受教育者發展為一個發現美、熱愛美、欣賞美、創造美的主體。
美的教育也要求教育本身是美的。教育美指教育本身具有審美價值,能夠引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對其產生強烈的吸引力或誘惑力,使在教育過程中的人們得到幸福的美感體驗,按照馬斯洛的說法就是達到高峰體驗,從而使受教育者主體性得到美的發展。具體說來教育美有這幾個方麵的內容:首先,教育思想具有審美價值。教育以人的發展本身作為教育目的,發展學生的審美主體性也是教育本體方麵的內容和目的,是人的本體的需要,而不是把審美教育作為促進人的智力和道德發展的工具。也就是說,教育美的第一個標誌就是把學生作為教育的目的,使學生在教育中得到美的體驗,以發展其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其次,教育過程具有審美價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尊重和熱愛、平等和合作的關係,而不是相互敵視、相互不信任、控製和被控製的關係。開展的教育活動是自由和民主的,是學生自覺自願的,而不是強製的。第三,教育環境具有審美價值。校園鳥語花香.教室窗明幾淨,學生儀表整潔,教師舉止優雅……這些對養成受教育者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最為重要的是教育者從其行為儀表、言談舉止到其文化修養和精神風貌的美都會對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產生良好的影響。
四自由的教育與教育自由
一、自由是人追求的最高價值
自由不僅具有終極意義,也具有現在的意義。所以,人類和個體一直在為爭取更多的自由做不懈的努力。那麼何為自由?首先自由是限製與打破限製的統一。在限製和自由的關係上,有雙重規定:首先從絕對的意義上來說,自由永遠是對限製的打破。人生來就是追求自由的,“不自由毋寧死”,自由是人的最高價值。無論是盧梭還是薩特都把自由看作人的本質。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獲得自由。但僅從絕對意義上來看還不夠;二是必要的限製是自由的保證。沒有必要的限製就沒有自由。沒有交通規則的約束,就沒有安全行車的自由;沒有安全生產規則的約束,就沒有安全生產的自由;沒有各種法律條文的約束,人的社會安全自由就沒有保障。另外,人的自由選擇還受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的限製。這裏既有經濟條件和法律規則的限製,也有曆史文化和政治製度、道德、風俗、習慣等等的限製,還有人類進化和個體生物性的限製。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曆史文化中,他的自由是在內化曆史文化的基礎上的有限的自由行動和自由創造。人的任何行動和創造都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但自由是人的目的,各種必要的限製隻是人實現自由的手段。人遲早要打破這些限製,獲得更大的自由,為了保證更大的自由又有新的限製。自由就在這種限製和限製的打破及其重建中不斷擴大和發展。其次,自由是必然基礎上的自主選擇。必然性就是客觀性和規律性。自由和規律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恩格斯說:“自由不在於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於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毛澤東說,馬克思的貢獻不是否認“自由是必然的認識”的真理,“而是在承認這個真理之後補充了它的不足,加上了根據對必然的認識而‘改造世界’這個真理。‘自由是必然的認識’——這是舊哲學的命題。‘自由是必然認識和對世界的改造’——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命題。”自由是人對必然性的認識和把握。人的主體性就是在認識和把握必然性的基礎上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也隻有這樣,人才有自由。反之,就是主觀任意性。人掌握了必然性或規律性,才能在實踐上獲得自由,其主體性才能得到發展和發揮。所以,人的自由和人的主體性的大小取決於人對必然性和規律性掌握的程度。必然性分為客觀必然性和曆史必然性。前者指自然客觀的必然性,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後者指人類在曆史中創造的文化所形成的必然性,比如人所創造的文化又成為曆史的客觀事實,後代總是在曆史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造,這就是曆史的必然性。人的自由是在掌握自然必然性和曆史必然性基礎上的思想和實踐的自主的選擇性。掌握必然性是為了超越必然性,而不是受必然性的束縛。自由也就是對必然性的超越。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主體性是合規律性的自由選擇性。歌德寫到:“誰要成大事,就必須集中全力,在限製中顯出大師的本領,隻有規律才能給我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