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性是人類實踐的一個根本特性。一種正確目的的提出,首先是建立在現實的可能性的基礎之上的。同時,目的本身又是一種預期的東西,它反映了事物發展的一種客觀趨勢。教育目的一般要具有兩個方麵的規定性,“一是就教育所培養的人的身心素質作出規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識、智力、品德、審美、體質諸方麵的發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種個性結構。二是就教育所要培養出的人的社會價值作出規定,即指明這種人符合什麼社會的需要或為什麼階級的利益服務”。
其中,關於身心素質的規定是教育目的結構的核心部分。由於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複雜的社會實踐活動,周期很長,所以隻有製定出一個明確的教育目的,才能給各方麵的教育力量和影響指出共同遵循的方向,並激發受教育者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教育活動中,教育目的對於明確教育方向、確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評估教育質量等,都起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
由於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人們關於教育過程預期結果的價值取向,是從事教育活動的主體依據自身需要對教育價值的選擇;由於教育具有多方麵的功能,人們有多項選擇的可能性;而且還由於人們所處政治、經濟地位的不同,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念、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認識水平、實踐經驗,人們對於教育目的的選擇勢必會有不同的價值取向。在教育史上,關於教育目的的爭論,影響較大的曾有兩種對立的觀點——“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即教育活動究竟是注重於個人的發展還是注重於社會的需要。“社會本位論”主張的教育目的在於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符合社會準則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會化,保證社會生活的穩定與延續。這種目的觀,究其實質就是把人當作一種手段或工具來塑造,以國家、社會的名義壓抑甚至抹殺人的個性,忽視個體發展的需要,否認個體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這種教育常常成了人的發展的桎梏。“個人本位論”則相反,他們主張教育的目的和職能在於使人生來就有健全的本性和本能得以順利地發展。這種目的觀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們認識到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強調教育要從人的自身需要出發,尊重人的價值和地位,讓人的個性得到解放,這是有進步意義的。但個人本位論者所說的人是離開社會實踐的、抽象的人,忽視了教育目的的社會曆史製約性,把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完全對立、割裂開來,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全麵的。
主體性教育的目的觀是以馬克思主義的主體理論為基礎和根據的。首先,發展人的主體性這一目的,是在人與社會的辯證統一、個體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這一認識基礎上確定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人與社會有著質的統一性——人是構成社會的基礎,社會是人存在的形式: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因此,講社會離不開人,講人也不能脫離社會。正如馬克思所說,“人是曆史的創造者,又是曆史的劇中人。”這就是說,一方麵,人作為曆史的劇中人,必然要受到社會的製約,一定曆史條件下的社會關係的總和規定了人的活動方向與性質。“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即人的思想感情、觀點信念和心理意識都是社會關係的反映;但另一方麵,我們應該看到也不能忘記這個事實:人作為曆史的創作者,社會曆史這部劇是由人編導的;社會是由自覺的個體組成的,首先有了人,才會有社會和社會關係。在人與社會的關係中,人是受動和能動的統一體,但能動是人的更為本質的一麵,是人與動物的分野所在,“人,像動物一樣,服從著社會的各種法則,但是除此之外,他還能積極地參與創造和改變社會生活形式的活動。”可見,人並不是完全聽命於社會關係擺布的被動生存物,而是能夠自覺地、能動地認識和改造社會。當社會不能滿足人的生存和發展需要時,“人決心以自己的行為來改變世界,”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生存條件,創造一個有利於自己發展的社會環境。一部社會發展史,歸根到底就是一部人的發展史,一部分人類追求自身完善和解放的鬥爭史。因此,在人與社會的關係上,在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鏈條上,人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社會要前進,就必須首先著眼於人的發展。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人作為社會的主體,既是社會曆史的生成物,更是社會曆史的創造者。沒有個體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也就沒有社會曆史。其次,發展人的主體性這一目的,也是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人的發展觀提出的。馬克思認為,造成人的片麵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私有製條件下的舊分工,它把人的活動強製地固定在某一活動範圍內。這樣,人本身的活動對人來說就成了一種異己的、與他對立的力量,“這種力量驅使蔻人,而不是人駕馭著這種力量,”人在自身的發展中完全喪失了自由,勞動“在他們那裏已經失去任何自主活動的假象。”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特別強調在全麵發展基礎上的“個人獨創的和自由的發展”,特別強調人的“自由個性”。例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誌意識形態》和《反杜林論》中曾做過如下表述:共產主義社會是“個人的獨創的和自由的發展不再是一句空話的惟一的社會”;“通過社會生產,不僅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因此我們不難看出,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人的全麵發展同時也是人的自由發展;全麵發展的個人,同時也應該是具有個性和主體性的人。所謂自由發展,一是說每個人的發展不屈從於其他任何活動和條件,例如屈從於奴隸般的分工、屈從於他被迫從事的某種活動等;二是說人的發展能為個人所駕馭,“……一直統治著曆史的客觀的力量,現在處於人們自己的控製之下了。隻是從這時起,人們才完全自覺地自己創造自己的曆史。”所以,隻有實現了個人獨創和自由的發展,人才會“成為自己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這時,人類社會也就從“必然王國”進到了它的彼岸——“自由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