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體性教育過程探討

主體性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思想和理論,既是培養人的教育規律使然,又是當今社會的價值取向使然。從靜態上看,主體性教育是主體實現其目的的一種手段;從動態上看,它是一種特殊的認識和實踐活動過程。在對主體性教育的目的進行探索之後,接下來的工作便是對主體性教育過程的探討了。

一、提倡主體性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改革和現代化是世界性潮流。在西方國家,工業、農業的現代化帶來了較高程度的物質文明,但這種物質現代化同時也帶來了人的主體性失落、人格分裂和個性喪失,使人成為片麵的人、畸形的人、異化的人。喚醒人的主體性,被看作是擺脫現代西方文明困境的惟一出路,在一些長期致力於現代化探索的發展中國家,開始時曾天真地認為,隻要從國外引進作為現代化最顯著標誌的科學技術,移植先進國家卓有成效的工業管理方法、政府機構形式、教育製度以至全部課程內容,就足以使他們躋身於現代化國家的行列之中,但無情的事實打破了他們的幻想。在經過一場陣痛和磨難之後,人們才逐漸認識到,現代的技術設備、完善的管理製度和管理方法,本身隻是形式,隻是軀殼,僅僅是照搬國外的現代化模式,而本國國民缺乏賦予這種模式以真實生命力的現代精神基礎,“如果執行和運用著這些現代製度的人,自身還沒有從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都經曆了一個向現代化的轉變,失敗和畸形發展的悲劇結局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先進的現代製度要獲得成功和取得預期的效果,必須依賴於運用它們的人的現代人格、現代品質。由此可見,人的現代化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它是現代化製度與經濟賴以長期發展並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而不是國家現代化過程結束後的副產品。如果不首先實現人的現代化,無論這個國家引進了多麼先進的經濟製度和管理方法,也無論它如何效仿最現代的政治體製和行政管理製度,這個國家的現代化都隻是徒有虛名,隻是人們的一廂情願而已,這也正如法國學者讓·莫內所說,現代化需先化人後化物。現代化作為一個曆史範疇,它有三個基本層次,即物質層麵(表層)的現代化、製度層麵(中層)的現代化和觀念行為層麵(深層)的現代化,其中人的現代化是核心和關鍵。特別是我國當前正處於由計劃經濟體製向市場經濟體製過渡的轉型時期,正處於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同曆史上任何一次偉大的變革必然在突出人的問題一樣,人的問題一直伴隨著我們改革的進程……人和人的主體性問題再次成為當今時代精神的精華——真正的哲學主題。一方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建設是一項係統工程,它包括製度建設、體製建設、組織建設和人的建設等,而人的建設則是其中一項基礎工程。人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建設的主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是通過人來建設、運作和發揮作用的。人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狀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和現代化的實現,最終取決於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建設也必將引起我國整個社會生活的深刻變革,其中人的變化將是最根本的變化。人的變化包括很多內容和方麵,而就我國的曆史和現實情況來說,核心問題就是解放個人,增強人的主體意識,培植個人主體性,因為這是我們當前最為需要但又甚為缺乏的。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種以個人為本位的自主性經濟,它要求把從事經濟活動的個人從對指令性計劃、行政命令和長官意誌的人格依附中解放出來,使其獨立走向市場,並成為經濟運營的自主的主體。教育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建設的這種迫切需要,就必須自覺地以培育受教育者的主體性為目標,把他們培養成為具有強烈的主體意識、自主自立的精神、堅強的意誌和奮鬥精神及敢於創新、百折不撓、不斷追求新知且能獨立思考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否則,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就會成為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