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農業的三生性:即生產發展、生活提高、生態改善。它們是持續農業永恒的主題。
持續農業的三農性:即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強調農業和農村的共同發展,強調提高農民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
綜上所述,持續農業並不是一項具體的農業措施,而是一種長遠的、全麵的農業發展戰略體係,是一種創新的農業生產係統,是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林業在內的大農業,強調采用現代先進農業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的結合。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種農業資源和社會經濟資源,以適度的能源與物質的投入和適用有效的農業技術措施,提高土壤生產潛力的同時,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保持資源利用的有效性和永續性。持續農業絕對不排斥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物化能源的投入,它的實質是用集約的信息管理和高科技投入,去取代農業對商品性和不可再生性投入物的高度依賴,即依靠科技、智力、資本投入,替代日益稀缺的自然資源,以獲得並持續地滿足當代人和後代人對食物和纖維的需求。
從這個意義上講,持續農業是一個變革和發展的過程,並非是一種固定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資源的開發、投資的方向、技術進步的導向以及體製、機製的變革都應協調一致地進行。因此,持續農業非常強調解決“持續性”問題的多學科綜合途徑,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工程技術科學。而且,隨著人們對持續農業研究的不斷深入,持續農業的概念和內涵也在不斷地升華和發展,由最初的隻注重環境和資源持續性問題,逐漸發展為強調農學的、環境的、社會的、經濟的、政策的多維目標,持續農業是生產持續性、經濟持續性與生態持續性的三者統一,是農業經濟係統(產前、產中、產後)良性循環、農村社會係統(農業、農村、農民)良性循環、自然生態係統(人口、資源、環境)良性循環的統一,隻講生產與經濟而不顧資源與環境的保護,或隻講資源與環境而放鬆生產與經濟的發展,都不是持續農業。
持續農業的發展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三個發展目標
吃飽和穿暖的溫飽目標。即通過實施持續農業發展戰略,發展農業生產,增加糧食產出,確保全球人類對食物和纖維等不斷增長的需要,滿足人類吃飽和穿暖的基本生存需求。
促進農業和農村綜合發展的致富目標。即通過實施持續農業和農村發展戰略,促進農業和農村各種產業綜合發展,以便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就業機會和擺脫貧困及脫貧致富(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
保護資源和環境良性循環的持續目標。即通過實施持續農業發展戰略,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資源與環境條件,使資源的利用、環境的保護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持續地處於協調的良性循環中。
二、三項基本要求
千方百計提高整個農業生產、加工、銷售和消費體係內的效率(包括產品、土地、勞動、資源綜合利用等),努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使農業生產由產量速度型逐步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並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
增加農業生產後勁,穩定農業收成,在利用自然資源和物質投入過程中,力求維護和提高再生產能力,增強後勁,促進資源和投入物的利用與生物的多樣性,以適應各種多變的外界條件,減少風險,穩定收成。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開展多種經營,實行產供銷一體化,促進產前、產中、產後係統的多樣性,從多方麵增加農村經濟收入,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