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農業是一種強調依靠化肥、農藥以及農場外部購買性投入獲取高產量的一種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製度。這種農業製度曾在美國盛行一時。除了當時的國內經濟環境外,更重要的是政府有一套有利於其發展的政策,並且這種製度給農場主帶來了可觀的利潤。隨著人們對土壤保持和環境汙染的關注,以及這種農業製度本身出現的嚴重問題,人們開始尋找一種製度來替代常規農業,這種製度就是持續農業。
1986年,美國農業部的決策者們開始討論降低投入農業耕作製度,特別是降低來自農場外購買性投入的建議,並於1987年1月18~20日在威斯康星州召開了低投入農作製度會議。隨後,國會舉行了一係列聽證會,並決定授權美國農業部從事持續農業製度和教育的研究。1987年11月5日,農業部助理秘書組建了持續農業製度研究和教育委員會。該委員會的職責包括政策建議、獎勵基金程序建立、合作研究與推廣活動。
1988年,由基金會提供資助的項目有53個,一般地,這些項目主要是多學科的,由公眾和私人組織共同努力的項目,並特別強調項目有助於為農場主提供有價值的技術成果。
盡管有許多難以對付的特殊政策和廣泛的體製和結構上的限製,但美國的持續農業製度已經得到了發展,而且正在繼續發展。總的說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農場采用了現代化的農業技術和現行農場結構的不斷演變,促進美國農業已經形成了工業化的生產特征。這些結構的變化,不利於持續家庭耕作方式的采用。美國目前農業體製與生產狀況,如相對低的能源價格、土地市場價格不斷上漲,大規模資金集約型農業技術的利用、給予大農場主獲取優惠農業信貸、形形色色的稅務法規、商品基價支持政策等,在過去60年時間內一直影響著農場的發展戰略。在這一時期,美國農場規模不斷擴大,並向高水平專業化與集約化經營轉移。
5.新時期美國農業發展。美國農業研究機構由農業部直屬的農業研究中心、國立大學研究機構、150多家農業試驗站和上千家由公司、私人設立的研究機構組成。農業部所屬的研究機構主要負責具有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基礎性研究,隸屬地方政府的農業試驗站或分支機構承擔著應用課題研究與科技推廣任務,而公司和私人的研究和投資更多地帶有實用主義色彩。
美國農業研究中心的經費來源主要是聯邦政府預算,農業試驗站經費的30%來自聯邦政府,45%來自地方政府,25%來自公司或私人投資。這個比例並不是一個很固定的數,有些農業試驗站可能因接受私人委托的研究項目而獲得一筆較大投資。
附屬農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經費主要來自各級政府預算和國家科學基金撥款、基金組織、個人或企業的資助。目前美國農業科研經費來源日趨多樣化,來自民間的投入已經占到全部農業科研經費的55%。
美國政府財政年度農業預算的增長幅度與其經濟增長速度基本保持同步。不過,美國最近在基礎性研究經費的分配上,也希望更多地引入競爭機製。科研經費的競爭機製是一種通過競爭性的同行評議將課題經費授予以專家領銜的研究者個人,項目負責人對研究人員的組成擁有裁量權,有權決定其工資福利及雇傭形式。
美國政府在2007~2008財年中,農業競爭性研究經費預算比上一財年增加了353%。美國政府的一項研究表明,由政府指定研究經費的具體用途,研究項目和目標往往受利益集團左右,有些甚至會出現“拍腦袋”的項目,結果導致研究效果較差。
近年來,美國政府年均安排農業預算800多億美元,直接用於農業科研的經費比重並不高,大約占農業總預算的3%,這其中還包括用於農業經濟信息分析和數據統計方麵的支出。不過,與農業科研相關的雜七雜八支出則占了農業總預算的相當一部分。比如食品藥品安全,包括科研在內政府每年撥付近10億美元。
美國每年還安排專項資金40億美元左右,用於濕地保護、草原保護、地下地表水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等。這些單列的預算都在農業總預算中。另外,美國農業部2007年初公布的農業開支法草案,為使用木屑和草等原料生產乙醇燃料的工廠提供21億美元貸款擔保,並拿出16億美元專款用於乙醇原料來源多樣化的研究。
二、法國持續農業的發展
1.法國環境保護型農業提出的背景。在歐共體各成員國中,法國農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法國農業始終追求高效率和擴大生產規模,通過農場之間的激烈競爭,實現了農業集約化和現代化經營。隨著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品種改良和化肥、農藥使用量的增加,以及畜牧業集約化經營,由此引起的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水資源汙染日趨嚴重,威脅了人畜健康,引起了公眾強烈的反映,也越來越受到法國政府和研究人員的關注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