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法國成立了全國環保型農業委員會,經過幾年的工作,全國委員會認為環境保護型農業是消除集約化農業的消極作用和保護農村環境的有效途徑,應當在全法國推廣實施。法國環保型農業追求的總目標是:改進現有農業技術,使之更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注重產品質量、環境和資源的保護及管理;改善和提高農民的收入尤其是淨收入和生活條件。這些與其他國家倡導的持續農業有許多類似之處。
2.實施環保型農業的方針和政策。法國農村占國土麵積的90%。20世紀90年代初期,法國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措施,積極推行環保農業,以改善和提高廣大農村地區的環境質量,為農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為農村居民的生活創造優美環境。
(1)增加財政撥款,保證環保型農業的實施。1991年11月,在由法國總理親自參加的國土治理委員會上,製定了19條發展農業的具體措施。其中多處提到建立和健全有利於保護資源和環境的農業生產體係,鼓勵發展保護自然環境和資源的農業生產活動。農業部為推行環保農業的財政預算逐年增加,1990年的預算為5300萬法郎,1992年為6200萬法郎,1993年達到8500萬法郎,近年來更是呈現遞增的大好趨勢。在農業發達地區,政府鼓勵農民采用生物產品、人工操作和機械係統進行農業生產。但與集約化生產相比,這種以保護環境為目的粗放式生產的產量有所下降,平均下降20%左右,影響了農民的收入。為了彌補收入上的損失,政府鼓勵農民開展多種經營活動,在投資和稅收上給予優惠。政府規定,用於這方麵的投資需專門立項,作為農業生產投資發給農民。從事環境保護型農業的農民收入的來源是多渠道的,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農村旅遊業、家庭手工業、林業生產、政府的補貼金,等等。
(2)推行優質農業食品計劃。生產優質農產品是法國環保型農業的一項重要任務。由於集約化農業食品的汙染問題,所以消費者越來越偏愛天然無汙染的農產品,或稱綠色食品。鑒於此,法國農業部開始推行優質農業食品計劃,該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
①調查農產品中的汙染情況,這項工作以國家獸醫和食品研究中心及食品質量信息中心為主,並配合有關的行政部門和專業研究所來共同完成。主要對農作物、蔬菜和果樹等的汙染情況進行調查。②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尋找防治汙染的方法和技術措施。③加強對貝類等水生生物的細菌學和化學的控製研究。有關專家認為,監測水中貝類的生長情況,可明顯觀察到環境質量的變化。④執行農產品衛生合格證製度。當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等諸方麵符合政府規定的標準時,由權威機構發放衛生合格證。⑤發展生態農業。生態農業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製品,是一種保護土壤和水資源的耕作方式,生態農業的發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多樣性,對消費者和生產者及經營者的健康都有益。
1988年1月,法國生態農業審批委員會成立,由從事生態農業的從業人員、加工銷售人員、消費者代表組成。法國對使用生態農業標識的生產單位有嚴格規定,其生產經營條件要達到全國審批委員會製定的標準,經審核批準後方可從事生產。1988年,法國有9家生產單位使用生態農業標識,1990年,增加到14家生產單位,農場數量和種植麵積也相應增長。據1993年的民意測驗顯示,有10%~15%的法國人表示願意購買生態農業產品。這對於山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的農民,是一個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從事生態農業的農民,在過渡時期因產量下降,或不能及時生產出符合生態農業標準的農產品時,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
(3)減少農業經營活動造成的汙染。在山區和自然資源及自然景觀受到嚴重汙染威脅的地區,法國積極推行有利於保護環境和資源的環保農業,如號召農民發展有科學價值的傳統經營方式,發展生態農業、限製大牲畜飼養頭數和建立環保試驗區等。
在經濟發達和農業技術先進地區,研究實行集約化農業與自然環境和資源相容的技術措施。在種植業方麵,法國優先考慮三個方麵的問題:①合理施肥,改變和調整農業生產技術。②改變以往汙染環境的化學製品的處理。③保證水質清潔,加強排灌管理。1991年,法國明令禁止使用汙染嚴重、殘留多的除草劑和殺蟲劑。法國農業部將對經營農用化學製品的廠商收取高額定期稅捐。1991年3月,農業部和國土治理及工業部共同代表政府與化肥銷售行業簽訂了一項協議,協議中要求化肥供應更好適應農民耕作需要,減少化肥對農業環境的危害。在這項協議上簽字的還有代表農民利益的社會團體,如全國肥料聯合會、全國農業供應合作社聯合會、法國農業合作聯盟等。如此眾多的社會團體與政府簽訂旨在減少化肥汙染的協議,這在法國尚屬首次,它為深入開展農村預防水資源汙染活動打下了良好的社會基礎。預防水資源汙染是農業環保工作中優先考慮的問題,自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旱災以來,法國加強了對水資源的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