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不同類型國家持續農業發展比較(3)(2 / 3)

農業高產需要高投入。在荷蘭建造1公頃現代化溫室大棚所需投資約為100萬歐元。目前,荷蘭擁有超過1萬公頃的現代化溫室大棚。

2001年,荷蘭花卉蔬菜園藝業出口達152億歐元,占出口總額的6%,大大超過畜禽產品的出口。

(3)畜禽養殖業。據2002年統計,荷蘭共飼養150萬頭奶牛、110萬頭肉牛、140萬隻羊、690萬頭豬、3889萬隻蛋雞、5466萬肉雞。除羊、小肉牛和肉雞外,其他動物的飼養量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按照歐洲共同農業政策,分配給荷蘭產奶總配額為110斤/年。

近年來,畜禽養殖業連遭重大挫折。自1997年以來,瘋牛病例時有發生,至今未能根除。2003年,荷蘭爆發了禽流感,造成了2500萬隻禽類動物死亡,估計經濟損失在2億歐元以上。2001年,荷蘭畜禽產品的出口值為112億歐元。

(4)大田種植業。荷蘭大田種植業在農業生產中居次要地位,其產值占農業生產總值的比例不大,並呈下降趨勢。2001年,大田種植麵積為798萬公頃。大田主要作物為飼料玉米、馬鈴薯、小麥、甜菜、大麥、花卉球莖。

四、日本持續農業的發展

日本農林水產省從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起,開始推行包括有機農業在內的環保型農業措施。1991年8月,農林水產省以全國農業集團為調查對象,進行了“關於推進與環境協調的農業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日本農村實施環保型農業的背景和動機,首先是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其次是為保持地力,降低成本和提高農產品銷售價格。1992年6月,日本農林水產省在發表的新政中明確指出,把確立和普及推廣環保型農業技術作為今後日本農業的發展目標。

所謂環保型農業的基本含義,是指以有機物還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及合理的耕作體係為基礎,通過對化肥、農藥有效合理利用和生物肥料、生物農藥等技術的開發,逐漸減小對農用化學品的依賴,從而使資源環境的保護與生產率的提高相協調,並為社會所接受的農業。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實際調查結果分析,日本環保型農業可歸納為三種類型:自然農法、有機農法、常規農法。

1.自然農法。它是日本岡田茂吉先生(1882~1955年)創立的一種持續而係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目前在日本已有一個龐大的包括科研、教學、株式會社、農場試驗示範和協會在內的組織網絡從事自然農業的宣傳、教育、研究和推廣工作。它的基本思想是:從事農業要遵循自然生態規律,把土壤和植物看做有機的生命體,不使用化肥和化學農藥,通過不同作物的間作、輪作、施用堆肥和經發酵加工的有機肥等培養地力,保持土壤養分平衡和農田能量平衡,通過生物防治,防治病蟲害,從而達到保護土壤生物生態係統、保障食物安全、促進人類健康、使人和自然協調共存且繁榮的目的。

2.有機農法。其主要主張與自然農業是一致的,即不使用化學合成的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等,提倡使用堆肥、間作、套作、輪作、共生、天敵治蟲和采用一些生物技術,但不完全排斥必要時使用少量的化肥和農藥。

3.常規農法。其含義為當前習慣性實行的農業耕作方法,即在傳統農業耕作方式基礎上同時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即大量施用化學合成肥料和農藥等進行生產的農業耕作方法。

日本非常重視環保型可持續農業的發展,從1992年起把環保型農業作為重點預算之一,主要解決開展環保型持續農業生產的新技術研究、農業資源再生利用研究、國土保護和環境保護等方麵的問題。其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建立推進環保型農業的組織機構。日本農林水產省把環境保全型農業當做一項重要工作來抓,1992年1月,組織召開了全國性的推進環境保全型農業研討會,同年4月,即在農業園藝局設立了“環境保全型農業對策室”,負責全國環境保全型農業的政策製定和研究推廣工作,各都道府縣成立了“環境保全型農業推進協議會”,負責製定基本方針,啟發環保意識。由“農業改良普及所”組織“環境保全型農業”講習會,組織活動,並設置展示場所來宣傳所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