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不同類型國家持續農業發展比較(4)(1 / 3)

二是2000年以前實現實用化的技術。主要包括五個方麵:①土壤改良和施肥技術。如根據葉色和生長發育的診斷確定施肥品種與數量;研製肥效調節肥料;研製具有選擇性耕地功能的插秧機。②病蟲害防治和清除雜草技術。如研製選擇性強、殘留量小的農藥;研製用量小、難分解的除草劑;利用植物免疫功能防治水稻病害;菜地引進具有特殊功能的植物防除雜草和線蟲;利用近紫外線防治茶薊馬(忌避作用)。③品種選育技術。如培育各種優質、多抗品種,培育多抗、耐低溫砧木品種(蔬菜);培育在粗放管理條件下也能栽培的適合加工新產品的茶葉品種。④土地利用技術。如開發雙季稻無土栽培技術。⑤其他技術。如研製蔬菜嫁接機器人與多抗土壤病害砧木配套利用;開發生物分解性無公害薄膜;探索和引進新的昆蟲作為溫室設施內的傳粉媒介以替代生長刺激素;應用把生育診斷、預測預報和施肥診斷結合在一起的綜合管理方法。

三是2010年以前實現實用化的技術。主要包括三個方麵:①土壤管理和施肥技術。如利用由家畜糞尿生產的難分解堆肥(水稻、果樹)等。②病蟲害防治和清除雜草技術。如研製組裝電腦的植保機器人;利用激素促進天敵活動防治害蟲(蔬菜、茶);利用抗性誘導材料防治病害(蔬菜、茶);利用植物寄生菌和寄生昆蟲清除菜地雜草;開發利用電磁波防治害蟲(果樹);研製高效率果園噴藥機器人;利用茶園生態係進行綜合防治。③品種選育技術。如培育吸肥力強的水稻優良品種;培育耐深水水稻品種;培育競爭力比雜草強的水稻品種;培育少肥適應型品種(蔬菜、茶),通過基因重組培育蔬菜、茶的多抗病蟲品種;培育優質抗病蟲果樹品種。

畜牧業部門,對家畜糞尿處理利用技術的實用化預測,也可劃分三個階段:

一是現在進入實用化階段的技術。主要包括三個方麵:①防治惡臭的技術。如開發和利用新塑料材料;利用生物過濾器的生物脫臭技術;利用堆肥設施的脫臭技術。②防治水質汙濁技術。如可利用通過水質自動監測器進行活性汙泥處理的設施和管理技術;高效率汙水濃縮堆肥技術。③堆肥技術。如回收利用輔助材料的堆肥技術。

二是2000年以前進入實用化階段的技術。主要包括四個方麵:①防治惡臭的技術。如開發利用微生物的無臭堆肥技術;應用在畜舍糞尿水中排除臭氣的方法。②防治水質汙濁技術。如開發利用微生物回收磷的技術;利用環保型多餘汙泥回收處理技術;利用降低排泄物中氮、磷含量的技術。③有效利用甲烷發酵微生物開發簡易脫硫技術。④堆肥技術。如利用微生物開發無臭堆肥技術;改進包括堆肥設施在內的中、小家畜畜舍。

三是2010年以前進入實用化階段的技術。主要包括五個方麵:①防治惡臭技術。如利用排泄物(糞)無臭技術。②防治蠅的技術。如利用生物學防治技術。③防治水質汙濁技術。如利用膜處理技術開發低成本、汙水高淨化技術;利用生物反應堆開發淨化處理和回收有用物質的技術;利用畜糞尿與高碳低氮汙水合並處理技術;利用海水和海藻開發淨化尿汙水回收氮、磷技術。④研製甲烷發酵係統(低溫下高效率獲得甲烷),加快液體堆肥大麵積流通與利用,以及培育超高產飼料作物品種技術。⑤堆肥技術。如利用無害昆蟲促進堆肥發酵的技術;利用功能性堆肥製造技術。

5.日本環保農業的發展。環保農業是由集約農業發展而來的,由於經濟方麵的問題,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正相繼出台了一些具體政策來促進環保農業的發展,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國民的環保意識,以期盡早實現農業的持續發展。

(1)日本的水稻研究居世界先進水平,水稻生產也有其自身的特色。隨著人口的增長對產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土壤養分趨於不足,需要把人畜糞尿、植物殘體等用作堆廄肥施入水田,這樣一來,容易造成河流、湖泊、封閉性海域的富營養化,飲用水也可能受到汙染。因此,有關專家從水出發構想了環保農業的具體姿態。

(2)水的淨化。沿水流的淨化及廢水的重複利用:一方麵,活化水田淨化機能,利用還原土實現硝酸還原;另一方麵,利用水渠河岸的植物除去營養物質。

水的循環利用淨化:地下水通過管道灌溉旱田,其營養物質就被土壤及作物吸收而淨化,這種情況某些程度上需要有灌溉用蓄水池和為抑製藻類的發生而配備的適宜的裝置。

建立地域水循環體係:將地域內地下水和地表水結合起來考慮,建立一個適當的地域水循環體係,以除去地域整體的富營養物質。為使地域外的負荷達到最小,而在地域內設計一個以農業為中心的地域環保計劃,發展環保型農業。

(3)有機廢棄物的地域內循環處理。在地域環保型農業中,地域內產生的有機廢棄物要在地域內循環處理,或利用耕地的還原作用使地域環境得以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