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農村改革步伐,促進農村經濟綜合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農業持續發展創造必要的社會環境。
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在考慮農業發展的持續性時,除了重視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以外,還必須強調農村經濟體製改革和提高農民物質、文化水平的重要性。政府為解決當前農村發展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推行了多項改革措施:
(1)改革現有土地製度,增強農村經濟活力,為農業現代化創造較好的投資環境。其中心內容是修改憲法第二十七條,改革已不適應農業現代化需要的村社土地所有製。村社在曆史上作為土地改革的產物曾有其進步意義,它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需求。按法律規定,村社土地屬集體所有,分給社員個人使用,但社員對土地隻有使用權,沒有買賣、轉讓和出租的權利。由於農民占地麵積太小,這種製度不利於土地的規模經營和綜合利用,因而束縛了農村生產力的提高。修改後的憲法,允許社員出租和出售土地,允許社員和私人小土地所有者合夥經營和開發利用土地,或將土地用於其他生產活動,允許工商界對土地進行投資,包括修建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外國資本可以通過與墨西哥農民合營獲得農業用地,但外資比例不得超過49%。這些措施為墨西哥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創造了較好的投資環境。
(2)在重申糧食自主這一戰略目標的同時,鼓勵發展出口農業,實行多種經營。多年來,墨西哥政府為了保持城鄉食品供應的穩定,一方麵強調糧食自給,動員農民多種糧食,另一方麵將糧食價格控製在較低水平,以保證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利益,結果農民因無利可圖,缺乏生產積極性,生活也越來越貧困。20世紀90年代,政府根據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大力發展出口農業,擴大蔬菜、水果、水產品的出口,用農產品出口所得外彙適當增加糧食進口,以減輕糧食生產的壓力。為使農民盡快富起來,政府鼓勵發展農村工業和旅遊業,依靠個人、集體、國家三方麵投資,發展農村多種經營。
(3)增加農業投入,加快實現農業生產手段的現代化。為滿足農業現代化的資金需求,政府一方麵增加對農業的撥款,改革農業信貸體製,區別不同情況為不同地區農業的發展提供貸款;另一方麵,鼓勵私人部門增加對農業投入,包括中長期投資。為加快農業機械化的步伐,政府允許農業機械免稅進口。
(4)改革農產品貿易體製,逐步放開對農產品價格的控製。過去,十種主要農產品都由國家規定保證價格,並由國營人民生活必需品公司進行統一收購和銷售。經過改革,除玉米和菜豆兩種最主要的糧食由國家控製價格以外,其他農產品的價格一律隨行就市。隨著外貿體製的改革,墨西哥農產品進出口逐步取消許可證製度。但是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對糧食進口仍然保持較高關稅。為進一步擴大農產品出口,政府允許生產者擁有更多的外貿經營自主權。
3.加強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探索科技興農新模式。綠色革命作為一場深刻的農業技術革命在墨西哥掀起了科技興農的高潮。但是,如前所述,綠色革命未能解決農業發展的持續性問題。為了達到既能有效、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又能滿足社會對農產品的需求等雙重目標,必須研究和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加強現代農業科學知識與傳統農業知識的有機結合,重點研究農業生態學和民族生態學。農業生態學主要研究農業生產活動所引起的生態變化和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經濟和政治環境中生態技術的發展方向;民族生態學主要研究傳統農業中農民靠本身的經驗長期積累起來的、使人和自然界保持和諧關係的農業知識和耕作技術。許多墨西哥農學家認為,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傳統農業中有許多值得研究的農業知識和耕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