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人工林複合經營模式(促使人工林快速生長,又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

10.多係統、多種群結合提高整體效應模式(通過調整各個亞係統及各亞係統內各個組分來達到大係統的協調發展和發揮整體效應的目的。整體效應的優化模式主要由各種生產結構優化來體現)。

什麼是庭院生態農業模式

農村庭院生態農業模式是一個以庭院為核心,由多種產業組成的複合生產係統。該模式也常稱為“庭院經濟”,是我國農村興起的一個新的生產領域。涉及的產業部門相當廣泛,內容十分繁雜。

農村庭院生態農業模式以其很高的經濟效益受到了廣大農民和各級政府的熱烈歡迎。一些地方稱其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脫貧致富的法寶之一。一些省農村庭院生態農業模式收入已經占農村收入的1/3左右,如河北省1988年庭院經濟收入就高達6896億元,占全省農民家庭總收入的23%以上;遼寧省到1986年底推廣庭院生態農業模式農戶已有100萬戶,利用麵積3萬多公頃,產值35億元,占全省農業總產值的14%;安徽省庭院麵積10萬公頃,1991年全省推廣庭院生態農業模式的經濟總收入130億元,戶均收入500元以上;山東省全省推廣庭院生態農業模式獲經濟收入近120億元。據1980年定點試驗結果和近年各地材料證實每畝庭院收入相當於當地大田收入的20倍以上。

生態庭院經濟的組成和模式類型有哪些

1.集約種植型。在房前屋後的空地上,巧用空間、時間差,種植名優水果、精細蔬菜、反季節蔬菜、時令花卉,培養食用菌和盆景。有“果—菜”、“果—花”、“果—菌”或“果—菜—豬—沼”等骨幹模式。

2.規模養殖型。模式以規模養殖(每年年均養豬10頭,或養雞100隻,或養牛5頭)為主,再配以種植業,發展沼氣,形成能流暢通的高效良性循環。主要模式有“豬—沼—果—菜”。

3.立體種養型。利用微地貌差異,低窪地挖塘養魚,塘基種植水果、蔬菜、花卉,建沼氣池。“魚—果—豬—沼”是其主要模式。

4.食物鏈。根據生態學中的食物鏈原理,在庭院剩餘的空間內補充動、植物種類,提高係統能量流動總量,以適量的投入獲取最高的產出,是係統結構合理、功能效益高的模式類型。主要有“果—豬—沼—菜—菌”模式。

5.加工增值型。這種類型既有初級生產和次級生產,又有轉化增值的加工業,適宜在城郊和種植業大戶中推廣。主要模式有“糧—畜—沼”、“糧—果—畜—沼”模式。

如何進行立體庭院設計

由於農村庭院麵積較小,為了提高效益就要盡可能地充分利用空間。立體庭院就是這個意思。一般把庭院空間分三個基本層次:

1.高空層:指庭院2米以上的部分(包括屋頂)。目前利用方法有栽培攀緣植物,像葡萄、獼猴桃、瓜蔞、南瓜;屋頂養蜂、兔、雞等小動物;栽用材樹、果樹等。

2.地麵層:指地麵以上2米的空間,它是庭院的黃金空間。也是人類生活的主要場所,更是庭院生態農業模式的主要空間。目前的庭院加工、庭院養殖、庭院園藝主要在這一部分來進行。如河北省廊坊、張北,遼寧省遼南地區的庭院大棚蔬菜,全國各地的庭院養豬、牛、羊、兔、雞,各地的庭院農副產品加工業、庭院服務業、庭院果樹栽培等。

3.地下層:指地麵以下的部分,這一部分包括地下室、菜窖、陽畦、魚池、地下工程等。這部分不與動、植物爭空間,又具有夏季冷涼,冬季保溫的特殊環境。利用這一空間開發儲藏保鮮、栽培食用菌、育蒜黃和韭黃、養魚、育菜秧等。

近年來全國各地很多的農民,已經開始綜合利用把高空、地麵、地下層,使之互利互補。這就是常說的“海、陸、空”多層次利用。如庭院高空栽葡萄、葡萄架下養雞、養豬、養兔……地下沼氣池;高空葡萄架下建池,池中多層養殖;塑料大棚種蔬菜,大棚下麵建沼氣池;屋頂建池養金魚,地下室養食用菌(或儲藏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