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認證方式不同。有機食品的認證實行檢查員製度,綠色食品的認證以檢測認證為主,無公害食品的認證以檢查認證為主,檢測認證為輔。
(5)標準不同,分級不同。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標準各不相同,但總的可以分為三個檔次,即無公害食品是基本檔次,A級綠色食品是第二檔次,A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為最高檔次。
3.問:隻要不施用農藥、化肥就叫“有機農業”了嗎?
答:不是。有機農業同時還特別強調農場質量跟蹤體係的建立。有機農業提倡輪作,以及在一個農場建立農作物——植物——畜禽三者有機結合的農業係統。在有機種植過程中,可以在農作物旁播種苜蓿草和禾本科植物,這也是一種控製有害昆蟲的方法。通過這種做法,為蜘蛛和地甲蟲提供了可以生存的隱蔽場所。這些捕食者又可大量捕食蚜蟲——棉花地中最具危害性的害蟲之一。另外,不同種類苜蓿草和青草的混合物是最常見的綠肥。綠肥從雨水和土壤中吸收養分,防止氮化物流失而進入地下水,並且,苜蓿草能夠從大氣中固氮。在新的農作物播種前,將綠肥翻犁入土壤中,就為土壤提供了氮化物,也就促成了土壤中腐殖質的形成。
在農場從事畜禽養殖,可以利用畜禽的糞便和稻草堆製成糞肥,這種堆肥促成了土壤中腐殖質的形成。但必須強調的是,這種堆肥在使用前必須充分腐熟。
4.問:如何有步驟地開展有機農業生產?
答:首先是選基地,氣候上要選擇暖溫帶、溫帶和氣候比較涼爽的地區,這樣病蟲害較少;生產地區要選擇環境好、基本無汙染地區(包括空氣汙染、土壤汙染和水質汙染)。其次是選品種,無論是種植和養殖,都應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最好是當地的土特產或地方優良品種,易於有機生產,最後是按照有機標準進行生產。
5.問:如何選擇生態有機食品市場?
答:市場選擇應以發達國家和國內大中城市為主,銷售對象應麵向經濟收入高,比較富裕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階層以及兒童和孕婦,可向賓館、合資企業、獨資企業、航空等部門銷售。
6.問:如何提升生態有機食品品牌?
答:(1)積極申請國際權威認證機構認證。
(2)積極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企業間技術交流與合作。
(3)努力爭取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
(4)積極組建一支充滿智慧、合作及創新精神的學習型的人才團隊。
(5)盡快建立標準化的生產管理及質量保證體係。
(6)積極申報科研成果與專利。
(7)大力度地進行廣告宣傳與企業文化傳播。
(8)充分利用基地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及生態優勢。
(9)努力開發極具地方特色的優良產品及創新產品。
(10)積極拓展市場使市場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不斷攀升。
7.問:為什麼有機食品比常規食品貴?
答:市麵上出售的有機產品一般較常規產品昂貴,但事實隻是常規產品的價格未能反映它的真正成本。常規產品的背後,還有不少隱藏成本,雖然無須消費者實際負擔,但其實最終仍須由納稅人繳付,由整個社會共同承擔。這些隱藏成本包括:監管化學農藥、清理汙染的食水及環境、醫治由化學農藥所引致的疾病及傷害及野生環境的損失、水土流失及其他環境的破壞。相反,有機耕種包含了對環境的保護及改善,讓農場工作人員的健康更有保障,而且會顧及牲口的福祉。所以購買有機產品,我們是為可持續的環境付出代價。
再者,由於單位產量勞力投入高、企業種類繁多意味著不能實現規模經濟,有機食品生產成本通常較高;有機產品和常規產品的收獲後處理必須分開,尤其是加工和運輸,因此數量較小的有機食品成本高;由於數量小,有機產品的銷售和流通渠道效率較低,成本較高。隨著有機食品和有機產品的需求增加,技術進步和規模經濟應當降低有機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成本。
8.問:有機食品有哪些品種?
答:根據農業部發布的《有機食品認證技術準則》,可以進行有機食品認證的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食用菌、茶葉、奶製品、畜禽產品、水產品、蜂產品、調料等。
非食品產品包括:飼料、肥料、棉麻、天然殺蟲劑及驅避劑、切花、盆花、木材及木材產品以及化妝品和清潔用品的個別成分。
9.問:有機蔬菜如何選購鑒別?
答:(1)憑口感。你可以從有機蔬菜中吃到“生命力”。有機蔬菜吃起來給你很新鮮的感覺,即使是烹調後,還是會有不一樣的感覺,這不是蔬菜經過處理可以製造出來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