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逐步轉變,實行農業標準化就變得越來越重要而迫在眉睫,對於農產品品牌的創立,擴大農產品貿易都具有重要作用。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農業更直接地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在國際貿易中,積極采用標準化生產,建立起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生產規程的農業綜合標準體係,提高農產品標準和環境標準,實施名牌戰略。

一些農村問題專家還建議,國家實施的擴張性政策應向農業傾斜,建立農產品出口創彙基地,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鼓勵各種所有製形式的企業投資開發外向型農業,凡是具有條件經營農產品出口貿易的,都應賦予其自營進出口經營權,支持具備條件的農產品出口企業進入國內外股票市場發行股票,擴大企業規模,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

五、農業標準化與農民意識

“農業標準化”這個概念究竟有多少農民聽說過?如果聽說了,在他們的腦海中根紮得有多深?最近的調查中顯示:農業標準化離農民的實際還有些遠,現在我國的生產絕大部分仍舊遵循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當前我國實施農業標準化的突出問題就是,在農民中推廣普及不夠。

即使是正在進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的農民,對這一名詞也是一頭霧水。如某村農民張某為一家種子公司種了5畝甜玉米,他說:“我認為農業標準化就是人家公司讓咱幹啥就幹啥,讓咱怎麼幹就怎麼幹,不明白也別問,秋後能多掙錢就行。”張某除了播種和進行鋤草等田間管理需要親力親為外,施肥和噴灑農藥等技術環節都由公司派的技術人員掌握,根本不用他操心,張某也“樂得清閑”。

也有不少的農民反映標準化確實很好,但我們農民都是一家一戶種植,像盤散沙一樣,自己根本搞不了標準化。

我國農業標準化建設麵臨的難點和對策

一、我國農業標準化存在的問題

世貿組織的加入,說明中國貿易與世界貿易的關聯程度越來越緊密了,意味著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進程加快,同時世貿規則亦成為中國農產品進軍國際市場的準則,針對這一新的曆史形勢,並結合目前我國農業標準化的實際情況,現階段我國農業標準化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標準化程度不高,標準不全、不統一。

中國農業標準化現在尚處於試點和起步階段,與國外先進的農業標準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在我國現已製定的農業標準中,由於製定標準的組織不規範,製定標準的時間太倉促等原因,造成標準不全,不統一,標準質量不高等諸多不足,產中技術規程多,產後標準少,監督機製也沒有跟上,與市場流通直接相關的標準太少,標準的可操作性不強等。

(1)在標準體係方麵,特別缺乏有機農產品標準。據調查,國家環保總局於2001年12月25日發布了行業標準《有機食品技術規範》,並於2002年4月1日起實施,但截至2003年1月31日,還沒有製定有機農產品國家標準,在全國所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中,隻有浙江省製定並發布了有機茶、有機稻米兩個地方標準,江蘇正在加緊製定有機梨、有機茶、有機稻米、有機鴨、有機藕、有機蟹等一係列農產品標準。在標準統一性方麵,僅以圓白菜為例,在對發布於1988年的相關蔬菜國家標準進行修訂並實施以前,北方有些地方稱之為“包菜”,而東北叫它“大頭菜”,西北地區則起名為“回子白”,還有一些地方稱其為“卷心菜”。

(2)在標準質量方麵,NY/T5054—2001無公害食品羅非魚養殖技術規範、NY/T5061—2001無公害食品大黃魚養殖技術規範、NY/T5067—2001無公害食品中華鱉養殖技術規範、NY/T5069—2001無公害食品鰻鱺池塘養殖技術規範、NY5070—2001無公害食品水產品漁藥殘留限量、NY5071—2001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2—2001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七項標準從2001年10月1日實施以來,由於製定的質量不高,導致在使用中存在很多爭議,農業部遂在農市發[2001]26號通知中暫停了其在全國範圍內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