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服務體係。要製定一些激勵政策,鼓勵官辦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地方合作經濟組織、農民技術協會等,共同構成我國農業標準化服務體係。積極行動起來,充分發揮這些機構自身的優勢,大力開展指導和服務,為農業標準化示範、推廣等工作獻計獻策,及時為農民提供各種必要的技術標準谘詢,為創彙農業企業排憂解難。
(4)監測體係。製定標準隻是農業標準化工作的,也是衡量農業標準化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要對國際上流行的動植物病蟲害和殘留物進行監測,分析對國內的潛在危害,達到防患於未然。
(5)認證體係。根據農產品標準化的要求,對農產品開展產品認證和質量體係認證,以更好地實施農業品牌戰略,積極扶持和培育優質產品,使一批品質好、規模大、效益高的名牌農產品成為國際名牌,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做法,目前發達國家已有上萬家企業獲得了ISO14000認證,而發展中國家獲取認證的企業數量不多。為扶持和培育優質農產品,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我國急需開展農產品認證工作。
5.創造良好的農業標準化實施環境。
(1)強化農民的農業標準化意識,拋棄傳統落後的小農經濟觀念和種養習慣。政府相關主管部門要鼓勵和支持農業標準的示範工作,不斷引導農民形成市場、科技、質量、標準等新觀念,使農業標準化意識轉化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2)加大投入力度,拓寬投資渠道。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農業標準化作為一項獨具特色的科技成果,沒有一定的財力和物力的投入是不可能很好的得到貫徹實施的,各級政府一定要拿出一定的資金投入到農業標準化中去,同時要鼓勵企業和社會團體投資農業標準化領域,開創農業標準化投入的多元化局麵。
(3)加強農業標準化隊伍的建設。
農業標準化工作是一項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需要配備專門的工作人員,這些人員需要有較強的政治責任感,有吃苦耐勞、樂於奉獻的精神,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有敢於創新的勇氣,要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較高的學曆層次。在這些人員進入這個領域以後,對他們進行全麵的培訓,提高其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適應科技和時代發展的要求,為農業標準化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加強農業標準化信息網絡建設。
科技不斷地向前發展,信息量也在不斷地擴大,信息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農業標準化的信息也隨之不斷增加和變化,通過建立農業標準化信息網絡,能夠及時準確地為廣大農民提供農業標準化發展的最新前沿信息,拓寬他們的視野,提前獲得最新的科技成果,從而推動農業標準化的發展。
農業標準化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技術進步,改進農產品質量,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農業標準化是指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的標準化。它的主要任務是:貫徹國家有關方針、政策,組織製定和實施農業標準化規劃、計劃,製定(包括修訂,下同)和組織實施農業標準,對農業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
第三條農業標準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項綜合性技術基礎工作。農業標準化計劃應納入國民經濟和科技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