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農業是用終產出的產品來加以界定,就是說其產品必須是農產品中的精品、上品,具有高品質的特點,尤為重要的是它在市場上所表現出的高競爭力、高價格、高收益的市場特征。精品農業的魅力首先就在於它的市場價格。在當前農產品價格趨於穩定,農民增產不增收的市場環境下,精品農業卻成為市場的亮點:春節期間上市的反季鮮桃一個40多元;施用了微生物技術的SOD蘋果一個10多元;出口到國際市場上的大櫻桃一個竟達8元,與那些大宗農產品不同的是,它們通常不是按重量而是按數量在市場上銷售的。
經濟學告訴我們,市場上商品的價格首先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盡管從中長期看,我國糧食的供給態勢依然偏緊,但隨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不斷提高,農產品的供給已經從全麵短缺轉變為總量基本平衡。與此同時,農產品的市場需求則呈現多樣化、優質化的趨勢,尤其城市家庭正進入新的消費結構上升階段,對農產品的品種、質量、檔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這種供求結構的變化,為在農產品市場上實施差異化戰略提供了可能。盡管精品的生產成本要高於普通農產品,但由於它是農產品中的珍品、上品、稀有品,如果消費者能夠感知它的獨特性,總會有一部分人願意為此支付較高的溢價。2003年,大連的SOD蘋果還未成熟下樹,就有一半以上被挪威、法國和俄羅斯的客商以平均每個1美元的價格訂走了,餘下的也被沃爾瑪連鎖超市以平均每個10元人民幣的價格悉數包下。
如果說供求是價格形成的基礎要素,那麼競爭則是本質要素。正是通過競爭使某種產品的供求趨於均衡,並形成均衡價格或市場價格。競爭規律所帶來的不僅是優勝劣汰和社會勞動在各個部門的合理分配,還使人們不斷開辟新的生產領域,發展新產業,擴大產品的門類和種屬。這正是精品農業發展的動因所在。
精品農業不僅以其產品的品質優良而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且作為稀有商品甚至具有某些壟斷性的特征。這種壟斷性有些是由品牌效應帶來的,有些是由技術原因決定的,而有些則是由自然條件形成的。從國際市場看,世貿組織的“馳名商標”、“地理標識”等規則,客觀上也對精品農業的這種壟斷性起到了保護作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在一些大宗農產品出口遇到了更多阻力的情況下,發展精品農業將有利於增強農產品的出口能力,從而使農民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多收入。
三、精品農業需要我們共同嗬護
農業生產不單純是經濟的再生產,同時也是自然的再生產,具有生產上的不可逆性。尤其是精品農業,其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變量因素多,隻有把生產經營的決策權交給生產經營者,才能適應這一狀況。所以發展精品農業,必須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同時,由於農產品在儲、運、銷等環節上又有比其他產品更為苛刻的要求,保證其最終成為市場上的精品,這是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單位難以解決的。如果讓一家一戶的農民到市場上去“提籃小賣”,別說壟斷超額利潤,即使是平均利潤恐怕也難以獲得。所以在穩定家庭承包的同時,還必須充分發揮集體經營的作用,走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通過農業產業化,幫助農戶解決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等方麵的難題。精品農業獲利大,投入和風險也大,也隻有實行家庭與集體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才能更好地抵禦風險,為農民提供穩定的收入。
精品農業並不等同於“三高農業”,它所采用的技術可以是現代高新技術,也可以是傳統技術。但是必須看到,精品農業是一種“牛犁+鼠標”的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在精品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發展精品農業首先要有具有特色的優良品種,要在傳統優質品種的基礎上不斷引進和開發新品種,這就需要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發展精品農業還要求基礎設施和作業手段與之相配套。我市在實施精品農業工程中建起的溫室,采用的無土栽培、配方施肥等技術,都大大促進了農業基礎設施和作業手段的現代化。精品農業還要求生產經營者也必須掌握一定的現代科技知識。因為無論是品種、設施還是作業技術,都需要掌握現代科技知識的人去駕馭,這就要求農戶也必須掌握有關知識和技術。因此,不僅要發揮全市400多個農業技術協會的作用,加強對農民的科技服務,還應當通過農業產業化的途徑開展對千家萬戶的技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