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努力抓好出口基地和示範園區建設。根據國際市場需求,充分利用本地勞動力和土地資源,引進國外優良品種和先進生產技術,建立種植基地,產品直接銷往國際市場,使產品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
(3)要把農業產業鏈條置於世界經濟之中。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進行優化配置,不斷增強競爭能力,拓展發展空間。
城市擴散型
此種模式適合於那些離城市比較近的近郊農村地區,通過與城市的產業對接或者為城市提供急需的、優質的農副產品來發展當地的經濟。由於位於城鄉結合部,村莊規劃及環境治理是難點。
下麵以四川省雙流縣為例進行介紹:
四川省雙流縣抓住西部大開發、成都城市南移和雙流新一輪發展等諸多機遇,堅定不移地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通過科學製定計劃、城市產業發展帶動農村的全麵發展。其基本做法是:
1.提出了具有戰略眼光的“35223”發展思路(即統籌推進“三個集中”,大力實施項目帶動、工業強縣、都市農業、三產富縣、人才興縣“五大戰略”;傾力打造西航港開發區和空港物流園區;突出建設東升、華陽成都城市次中心;加快建設錦繡東山生態觀光走廊、蜀風牧山文化旅遊走廊、麓山大道國際社區走廊。)彙成了一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超強活力。
2.製定了新農村建設“三步走”的五年規劃——第一步:1年內完成10個村的整治任務;第二步:3年內完成100個村的整治任務;第三步:用5~8年左右時間,把全縣廣大農村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僅2005年,雙流縣用於農業策劃和規劃的費用已超過4000萬元,相當於過去20多年用於農業規劃上的費用的總和。
3.大膽實施全民創業計劃。就是要讓老百姓把閑餘的時間轉到創業上。“百姓創家業”是起步,“能人創企業”是個體戶向私營企業和現代企業轉變,“老板創大業”是指規模較大的企業做大做強。
4.積極建設各種基地。在昆山村建設萬畝城市菜地,在白果村及周邊建設1000畝美國紅提葡萄基地,在南新村引進了溫州投資商建設2000畝楊梅基地、引進西昌投資商與成都投資商合作建設2000頭高山生態養牛基地。
從雙流發展農村經濟情況來看,雙流縣通過靠近成都市的優勢,利用中心城市的產業支撐力、經濟輻射力、文化影響力、要素集聚力來影響、輻射、帶動、拉動這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帶動當地新農村建設,改變當地農村經濟的麵貌。我們把這種運作模式稱為城市擴散型的新農村建設模式。從這一運作模式我們受到以下啟發:
(1)要有清晰的發展思路。既要係統總結經驗,又要向專家學者借智,學習先進找差距,借鑒別人的先進經驗,提出自己的清晰發展思路。
(2)規劃先行,試點引路,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在盡量保留傳統民居文化的基礎上,按照“人與自然和諧,貫穿生態理念、體現文化內涵、反映區域特色”的原則,做好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
(3)要把新農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推進城鄉一體化。要堅持工業強縣的發展策略。加大硬環境建設的同時,著力打造一流的投資軟環境。
能人引領型
此種模式適合於那些當地具有知名的能人,通過能人的效應帶動當地優勢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的富裕。缺點是能人的“能量”有限,如何保持和擴大能人的“能量”是關鍵。
下麵以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為例:
王樂義,1941年生於三元朱村一個貧寒之家,1965年入黨,現任壽光市孫集鎮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壽光市政協常委、壽光蔬菜協會理事長。2002年當選為中共十六大代表。山東壽光三元朱村在蔬菜大王王樂義的帶領下,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4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