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心鑽研蔬菜大棚技術。1988年的春節剛過,王樂義和村裏的7名黨員骨幹到遼寧瓦房店市的一個小山村,找到了掌握技術的韓永山學技術。半個月後,王樂義與12名黨員幹部又去了瓦房店,韓永山被感動了,悉心傳授了大棚蔬菜技術。

2.抓住時機,推動技術普及。1989年12月24日,三元朱村的第一批越冬黃瓜上市,每公斤20元,17個大棚平均純收入兩萬七千元。沒建棚的人家都後悔,也都搶著建大棚。第二年,全村冬暖式蔬菜大棚一下子發展到144個,現在三元朱村共建起大棚492畝,基本達到一戶一個“綠色銀行”。

3.不斷創新,推動技術本土化。一是根據本地氣候條件,把牆體加厚到1米多;二是模仿老花鏡的原理,試著把兩個山牆一溜斜坡改為中間起高,增加熱量儲存;三是采用了無滴膜,提高透光度;四是把黑籽南瓜嫁接技術,嫁接到黃瓜上。

4.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保持產品領先地位。王樂義先後與中國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17個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掛鉤,長期聘請39名專家教授定期進行現場指導,幫助進行新品種、新技術的實驗開發,不斷提高大棚的科技含量。

從三元村發展農村經濟情況來看,通過鄉土能人的辛勤耕耘和創業,使先富起來的鄉土能人,發揮自身管理、技術、資金、銷售優勢,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帶動和組織周邊群眾創業,帶富一方百姓,拉動一方經濟。從而實現農村麵貌的改善。我們把這種模式,稱為能人引領型的新農村建設模式。從這一模式我們受到以下啟發:

(1)新農村建設必須要有一個能人來領路。要有一個無私奉獻、信念堅定、能領著鄉親們艱苦創業的致富能人。

(2)要充分發揮鄉土能人的技術輻射力,帶動其他鄉村迅速致富。要通過多種方式把能人的技術推廣出去,最大限度地實現農業產業化。

(3)要樹立能人品牌。有了品牌,要抓質量;打出了牌子後,要注重保持品牌。

(4)農村能人要有紮根農村、無私奉獻的精神。

資源開發型

資源開發型是指在具有豐富礦產、水利、電力等資源的農村,加強能源消費管理,搞好節能工作,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資源集約型農村經濟。此種模式適合那些具有一定礦產資源的村莊,難點是如何對資源進行可持續利用和開發。在一些具有豐富資源的農村,如山西省,由於在能源生產和消費中存在不少問題,例如,能源生產、利用、消費方式落後,技術水平低,設備陳舊,資源浪費嚴重等,農村發展建立在能源大量消耗和浪費基礎之上,農村經濟以粗放式經營為主,遠遠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因此,山西省提出采取積極發展燃用型煤,大力推廣節煤爐,改造鄉鎮工業鍋爐,改造磚瓦窯,開發利用新能源等措施加快資源集約型農村經濟建設。

旅遊帶動型

旅遊帶動型是指依靠村莊的自然人文環境,大力發展旅遊、餐飲、商貿、娛樂等服務業,促進農業的更新和發展。此種模式適合那些具有自然景觀或人文風景的農村地區,如何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是此種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例如,江西南昌市進順村,以旅遊業為核心,重點發展集體經濟,村裏曾利用盤活土地存量資產的融資手段,建設了郡陽大酒店,以此為龍頭,組建旅遊行業的企業集團,大力發展旅遊服務業,進而先後興建多家賓館、購物廣場等,形成了餐飲、住宿、娛樂、購物等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格局。在第三產業獲得巨大發展的同時,興建工業園區,並逐步改善村容村貌,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再如,北京平穀區,利用曆史悠久、文化厚重、生態環境良好的優勢,對現有民居進行改造,村民自己興辦民俗休閑旅遊業,促進了農民的增收致富,改善了生活質量,推進了新農村建設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