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民主管理,雅文樓村先後製定完善了《民主管理製度》、《民主選舉製度》、《民主監管製度》、《民主決策製度》、《村兩委聯合議事規則》、《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財務管理製度》、《幫殘工作製度》、《人民調解工作製度》、《計劃生育管理製度》等製度,並做到製度上牆。創新外來人口管理,吸收了外來務工人員參加平安護村隊,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安寧的農村環境。
在硬件設施改善後,雅文樓村還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為豐富村民生活,提高村民素質,村集體又投資數萬元建設了燈光籃球場、乒乓球室、閱覽室等,安裝了路燈82盞,購置了十餘台體育健身器材,建立了黨員活動中心、青年民兵之家、老年協會活動室,配備了彩電、播放機、象棋、羽毛球等文化娛樂用品。還在村內設置黑板報、宣傳窗,定期刊登農技、衛生、法製、公民道德規範、人文義烏等宣傳內容,引導村民開展健康有益的娛樂活動,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樸實、文明、和睦的村風。同時,不斷完善社會保障製度。村裏的殘疾人、“五保”人員、最低生活保障以下人員均納入了社會救助範圍,由政府實行救助和集中供養,保障他們的生活。雅文樓村兩委積極宣傳和引導群眾樹立新時期養老、醫保觀念,在村經濟緊張的情況下,對參加大、小額醫療保險的村民,除享受市鎮每年補助54元外,村裏再補助6元/人。目前全村的參保比例達90%以上,並配套建設了多個醫療保健站,有效提高了村民健康保障水平。
雅文樓村“村莊整理”工程的成功,主要是得到了廣大村民的支持和擁護,充分發揮了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到這一點,一方麵是由於村莊整理方案有著較好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麵是村莊整治工程的開展有著嚴格的製度保障。
四、天津市武清區周莊村
周莊村是武清區文明生態村。全村103戶,331人,耕地麵積668畝,有股份製企業3家,民營企業2家,養殖小區90畝,村集體年收入20萬元,社會總收入237萬元,人均年收入7000元。其成功做法和經驗包括:
1.因地製宜、科學規劃,得民心、順民意。周莊村首先對全村的產業發展、生活環境、鄉村管理進行整體規劃。黨支部從解決農民最緊迫的生產和生活問題入手,以改善全村的生活環境為突破口,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經村兩委班子認真研究和村民代表討論,最終確定了8個建設項目。實施能源改造工程,建設沼氣池71個,改造戶廁103戶,基本實現了生態村建設目標。實施道路硬化工程,硬化主幹道2450米,基本實現了村莊道路硬化。實施自來水管網改造工程和汙水管道建設工程3500米。實施的這8個項目都是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工程,充分尊重了群眾的意願,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2.量力而行、勤儉辦事,群眾支持、群眾滿意。借助市級、區級的政策扶持,增加村集體的投入,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到讓農民滿意。例如沼氣工程,每戶建一個10立方米的沼氣地,總投入在2500元左右,市、區兩級補助資金1000元,村級補助900元,每戶出資600元,群眾對此非常滿意。
3.多方參與、形成合力,支部領導、支部帶動。在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後,周莊村兩委班子認為一要抓住當前好政策的機遇,二要充分發揮全村老百姓的積極性,參與到創建工作中來,三要增強村兩委班子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村裏以“清潔田園、清潔水源、清潔家園”為重點,探索集中處理垃圾的辦法,發展畜牧業養殖小區,推廣太陽能、沼氣等生物質能源,加強農村道路、自來水管網和排汙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農村改廁工作,全麵優化、美化了農村人居環境。
周莊村新農村建設的實踐給我們以下啟示:
(1)抓好黨支部建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周莊村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不斷引導幹部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思想,提高全體黨員幹部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推行工作承諾製,村裏重大工作事項一律公開承諾,接受群眾監督。加強黨支部及村委會建設,堅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劃建設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多聽取群眾意見,使絕大多數群眾自覺參與新農村建設。
(2)發揮村辦企業的支撐作用,擴大農民就地就業。周莊村不斷壯大村辦企業,增加村集體積累,實現農民就地就業。同時,通過積累的資金改造傳統農業,發展壯大畜牧業。從收入結構看,村辦企業收入已經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