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村河村作為京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麵旗幟,它的建設和發展主要是靠能人的帶動,歸根結底靠的是一種精神:一是創業精神;二是集體主義精神;三是敬業精神;四是進取精神。韓村河村就是靠這種取之不竭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保持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該村是能人帶動型和名村反哺型相結合模式的典型。
七、山東省棗莊市中區孟莊鎮裏筲村
山東省棗莊市中區孟莊鎮裏筲村農民楊保富,養殖山羊急需資金2萬元,孟莊信用社信貸員劉慶元了解情況後,及時將所需的資金送到了他手中,解了燃眉之急。這是棗莊市中區農村信用聯社2006年實施“億元資金支持農民新農村建設”的又一具體行動。
2006年初,這個聯社為切實支持當地農民新農村建設,積極籌措了一億元專項資金用於支農工作,並行文下發了《關於加大對農業信貸投入、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意見》,明確全區信用社按照農業生產及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在做好轄屬農民農業生產及新農村建設資金需求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突出信貸支持重點。一方麵,抓好特色農業的扶持,引導農民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技術條件,因地製宜,發揮優勢,實現農業規模生產和產業結構區域化、專業化發展;另一方麵,支持良種繁育、節水灌溉等實用有效的科技農業,加快農產品科技轉化,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同時,積極做好生態農業及循環經濟的扶持力度,促進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並按照“優質、創新、便捷、效益”的原則,積極推出四大利農、惠農措施,服務當地農民新農村建設。
推出“兩卡”,開辟綠色通道。2006年2月,稅郭鎮馮莊村農民王長坤一個電話打到了稅郭信用社,信貸人員顏成安了解情況後,及時為其辦理了所需的1萬元貸款。這是棗莊市中區農村信用聯社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推出的“兩卡”便民新舉措。“兩卡”即“支農貸款明白卡”和“支農貸款聯係卡”(以下簡稱“明白卡”、“聯係卡”)。“明白卡”主要內容是介紹支農貸款發放範圍、貸款基本條件、貸款發放方式等;“聯係卡”注有信貸人員姓名、聯係電話及業務範圍等,並組織信貸人員以鄉(鎮)為單位,深入各村戶,將“兩卡”發送到農民手中。農民需要貸款時,按照“明白卡”上的貸款須知,直接與“聯係卡”上轄屬信貸人員聯係,便可隨時辦理貸款,解決農民想貸款不知怎麼貸的問題。
核發“貸款證”,隨用隨貸。即這個聯社針對農民貸款季節性強、周轉頻率高、額度小的特點,對符合貸款條件的農民,核發“農戶小額貸款證”,並按照“金額一次核定、餘額控製、隨用隨貸、周轉使用”的原則,明確貸款額度及期限,農戶持貸款證隨時在信用社營業櫃台辦理貸款業務,就像存、取款一樣方便。2006年以來,先後核發貸款證1078個,貸款餘額3603萬元。營造誠信環境,做好信用村、戶評定。凡貸款無逾期、社會信譽好的村、戶,經過嚴格審查,評定為信用村、戶。對評定的信用村、戶,實行授信製度,逐一建立台賬檔案,簡化辦貸手續,明確貸款優先、利率優惠政策,進一步培育和改善農村信用環境,營造良好的誠信氛圍,各村、戶積極參與。文明、守信蔚然成風。2006年前兩個月,先後評定信用村35個,建立信用戶檔案13萬戶,核發信用貸款1019萬元。
優化服務,全麵推行農貸上櫃台。為切實保障對農民需求的資金辦得好、更直接、最快捷,這個聯社對農戶貸款全麵實行上櫃台服務,在各營業網點櫃台分別設立了農戶貸款信貸專櫃,並在各專櫃明確一名業務素質高、工作能力強、技術水平好的專業人員擔任操作員,直接為農戶辦理信貸業務,方便農民貸款。
助農富農,農民是最好的“晴雨表”。孟莊鎮葛窪村農民王光亮感謝信用社之情不盡言表。幾年前,原本在本村幾間廢棄的舊廠房養豬,想大幹一場,卻苦於沒有資金的王光亮,通過信用社先後為其發放的50萬元貸款,一躍發展成為擁有豬舍200多間,存欄1800多頭,年出欄肥豬2000多頭,收入達10萬多元。於是王光亮逢人便說:“是信用社幫助改變了窮麵貌,甩掉了窮帽子”。
“建設新農村,加快農民致富步伐,是我們農村信用社應盡的責任。在新農村建設征程上,我們將以百倍的努力和更加優質的服務,為新農村建設再立新功、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棗莊市中區農村信用聯社理事長王廣富如是說。
八、北京市平穀區將軍關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