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年齊桓公不顧管仲反對,率兵伐魯,在長勺與魯軍交戰,被魯將曹劌擊敗。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國。支持管仲對內大膽進行改革,對外高舉起尊王的旗幟,實施管仲的稱霸不用兵車戰略。
公元前8年齊桓公采納管仲之謀,與宋、陳、蔡、邾等國之君於北杏會盟,齊桓公主盟,以平定宋國內亂。遂國(今山東肥城南)不參加北杏會盟,齊桓公率師滅遂,並以此向魯國施加壓力。魯莊公與齊桓公盟於柯地(齊邑,今山東肥城南),會盟時,魯國司馬曹沫手劍劫桓公,要求退還汶陽之地。桓公依照管仲的意見,答應退地。
公元前80年柯地會盟,使齊桓公名聲大振,各國諸侯紛紛與齊結盟。至此,齊桓公真正認識到了稱霸的本質,對管仲擁有了一種銘心刻骨的信任,拜管仲為“仲父”。是年,齊桓公與管仲率師會同陳、曹兩國伐宋,因宋違背北杏之盟。伐宋途中遇衛人寧戚,管仲薦桓公,桓公拜寧戚為大夫。寧戚赴宋說服宋桓公求和。
公元前79年齊桓公與衛、鄭、宋三國之君盟於鄄(今山東鄄城北)。諸侯威服,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
公元前78年鄭國違背鄄地之盟,齊桓公與宋、衛之師討伐鄭國。
是年,齊、魯、宋,衛、陳、鄭等國於幽地會盟。
公元前7年齊桓公會同宋、陳之師討伐魯國。
公元前7年齊桓公與魯莊公會盟於扈地。
公元前8年齊、宋、魯三國之師討伐徐國。
公元前7年齊與魯、宋、陳、鄭盟於幽地。周惠王賜齊桓公為侯伯。管仲審時度勢,作出重大戰略調整,變尊王稱霸為尊王攘夷。
公元前年齊桓公奉周惠王之命,率師伐衛。
公元前年山戎侵犯燕國。齊桓公與管仲率師救燕,至令支、孤竹,剿滅山戎。
公元前年齊師凱旋,齊桓公將伐由戎的戰利品的一半贈魯莊公。
公元前年齊築小穀(今山東東阿)為管仲采邑。魯莊公為感謝齊桓公,為管仲在小穀築城。
公元前年狄人侵犯邢國,齊桓公率師救邢,敗狄師。
公元前0年魯國公子慶父作亂。為安定魯國,齊桓公依管仲之謀,立公子申為國君,並大義滅親,殺其侄女哀薑。
是年,赤狄侵犯衛國。齊桓公派公子無虧率軍擊潰赤狄,助衛戍守。
公元前9年赤狄侵犯邢國,齊桓公與管仲同宋、曹兩國聯兵救邢,打敗赤狄,為邢國在夷儀重新築城,派軍助邢戍守。
公元前8年齊桓公諸侯為衛國築新城。
公元前年齊桓公與管仲率齊、魯、宋、衛、鄭、許等國聯兵討伐蔡國,蔡侯聞風而逃,繼而以不尊周天之子罪討伐楚國。楚請求講和。諸侯與楚於召陵會盟。
公元前年齊桓公依照管仲之謀,與宋、魯、陳、衛、許、鄭、曹等國君會於首止,與周世子鄭定盟,確立世子鄭太子地位,以穩定周室。
周惠王指令鄭國與楚國聯合,離間首止之盟。
鄭文公不辭而別。
公元前年齊桓公責鄭文公逃首止會盟,率諸侯討伐鄭國。
鄭請求講和。
公元前年齊桓公與魯、宋、陳、鄭於寧母(魯邑,今山東魚台)會盟。
公元前年齊桓公與魯、衛、宋、許、曹等國君會盟於洮,以固周襄王之位。
公元前年周襄王派太宰賜齊桓公胙。齊桓公與宋、魯、衛、鄭、許、曹等國君會盟於葵丘,慶賀天子賜胙。
公元前0年北狄侵犯衛國,齊桓公率師相救。
公元前8年齊桓公會同諸侯為衛國築新城,以防備北狄入侵。
公元前7年齊與宋、魯、陳、衛、鄭、許、曹等國會盟於鹹,共謀保衛周室,防備戎人入侵。
公元前年齊、宋、魯、陳、衛、鄭、曹諸君會盟於牡丘(今山東聊城東北),商討伐楚救徐之策。
是年,管仲卒。
公元前年齊桓公卒。齊諸公子爭奪君位,齊國大亂。易牙殺群吏,擁立公子無虧為君。太子昭逃奔宋國。
公元前年宋襄公平齊亂,太子昭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