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固事貴,不肖固事賢。貴之所以能成其貴者,以其貴而事賤也;賢之所以能成其賢者,以其賢而事不肖也。惡者,美之充也。卑者,尊之充也。賤者,貴之充也。故先王貴之。
【原文】
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所謂德者,先之之謂也。故德莫如先,應適莫如後。
先王用一陰二陽者,霸;盡以陽者,王;以一陽二陰者,削;盡以陰者,亡。量之不以少多,稱之不以輕重,度之不以短長不審此三者,不可舉大事。能戒乎?能敕乎?能隱而伏乎?能而稷乎?能而麥乎?春不生而夏無得乎?先王事以合交,德以合人。二者不合,則無成矣,無親矣。
凡國之亡也,以其長者也;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長者也。
故善遊者死於梁池,善射者死於中野。命屬於食,治屬於事。無善事而有善治者,自古及今,未嚐之有也。眾勝寡疾勝徐,勇勝怯,智勝愚,善勝惡,有義勝無義,有天道勝無天道。凡此七勝者貴眾,用之終身者眾矣。人主好佚欲亡其身失其國者,殆;其德不足以懷其民者,殆;明其刑而賤其士者,殆;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極已者,殆;身彌老不知敬其適子者,殆;蓄藏積,陳朽腐,不以與人者殆。
凡人之名三:有治也者,有恥也者,有事也者。事之名二:正之,察之。五者而天下治矣。名正則治,名倚無名則死,故先王貴名。
【原文】
先王取天下,遠者以禮,近者以體。體、禮者,所以取天下;遠、近者,所以殊天下之際。
日益之而患少者,唯忠;日損之而患多者,唯欲。多忠少欲,智也,為人臣之廣道也。為人臣者,非有功勞於國也家富而國貧,為人臣者之大罪也;為人臣者,非有功勞於國也,爵尊而主卑,為人臣者之大罪也。無功勞於國而貴富者,其唯尚賢乎眾人之用其心也,愛者憎之始也,德者怨之本也。其事親也,妻子具則孝衰矣;其事君也,有好業,家室富足,則行衰矣;爵祿滿則忠衰矣。唯賢者不然。故先王不滿也。釜鼓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故先王不滿也。人主操逆,人臣操順。
先王重榮辱,榮辱在為。天下無私愛也,無私憎也,為善者有福,為不善者有禍,禍福在為,故先王重為。明賞不費明刑不暴賞罰明則德之至者也,故先王貴明。天道大而帝王者用,愛惡愛惡,天下可秘愛惡重閉必固。先王之書,心之敬執也,而眾人不知也。故有事,事也;毋事,亦事也。吾畏事,不欲為事;吾畏言,不欲為言。故行年六十而老吃。
八觀第十三
【原文】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裏域不可以橫通,閭不可以毋闔,宮垣關閉不可以不修。故大城不完,則亂賊之人謀;郭周外通,則奸遁逾越者作;裏域橫通則攘奪竊盜者不止;閭無闔,外內交通,則男女無別;宮垣不備,關閉不固,雖有良貨,不能守也。故形勢不得為非,則奸邪之人愨願禁罰威嚴,則簡慢之人整齊;憲令著明,則蠻夷之人不敢犯;賞慶信必,則有功者勸;教訓習俗者眾,則民化變而不自知也。是故明君在上位,刑省罰寡,非可刑而不刑,非可罪而不罪也;明君者,閉其門,塞其途,弁其跡使民毋由接於淫非之地,是以民之道正行善也,若性然。故罪罰寡而民以治矣。
【原文】
行其田野,視其耕芸,計其農事,而饑飽之國可以知也。
其耕之不深,芸之不謹,地宜不任草田多穢,耕者不必肥荒者不必磽以人猥計其野,草田多而辟田少者,雖不水旱,饑國之野也。若是而民寡,則不足以守其地;若是而民眾,則國貧民饑;以此遇水旱,則眾散而不收。彼民不足以守者,其城不固;民饑者,不可以使戰;眾散而不收,則國為丘墟。故曰:有地君國而不務耕芸,寄生之君也。故曰:行其田野,視其耕芸,計其農事,而饑飽之國可知也。
行其山澤,觀其桑麻,計其六畜之產,而貧富之國可知也。夫山澤廣大,則草木易多也;壤地肥饒,則桑麻易植也薦草多衍則六畜易繁也。山澤雖廣,草木毋禁;壤地雖肥,桑麻毋數薦草雖多,六畜有征,閉貨之門也。故曰,時貨不遂,金玉雖多,謂之貧國也。故曰:行其山澤,觀其桑麻,計其六畜之產,而貧富之國可知也。
【原文】
入國邑,視宮室,觀車馬衣服,而侈儉之國可知也。夫國城大而田野淺狹者,其野不足以養其民;城域大而人民寡者,其民不足以守其城;宮營大而室屋寡者,其室不足以實其宮;室屋眾而人徒寡者,其人不足以處其室;倉寡而台榭繁者,其藏不足以共其費。故曰:主上無積而宮室美氓家無積而衣服修,乘車者飾觀望步行者雜文采,本資少而末用多者,侈國之俗也。國侈則用費,用費則民貧,民貧則奸智生,奸智生則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於匱不足;匱不足之所生,生於侈;侈之所生,生於毋度。故曰:審度量,節衣服,儉財用,禁侈泰,為國之急也。不通於若計者,不可使用國。故曰:入國邑,視宮室,觀車馬衣服,而侈儉之國可知也。
【原文】
課凶饑,計師役觀台榭,量國費,而實虛之國可知也。凡田野萬家之眾,可食之地,方五十裏,可以為足矣。
萬家以下,則就山澤可矣;萬家以上,則去山澤可矣。彼野悉辟而民無積者,國地小而食地淺也;田半墾而民有餘食而粟米多者,國地大而食地博也;國地大而野不辟者,君好貨而臣好利者也;辟地廣而民不足者,上賦重,流其藏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