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禮。一設而不更,此謂三常。兼而一之,人君之道也;分而職之,人臣之事也。君失其道,無以有其國,臣失其事,無以有其位。然則上之畜下不妄,而下之事上不虛矣。上之畜下不妄,則出法製度者明也;下之事上不虛,則循義從令者,審也。上明下審,上下同德,代相序也。君不失其威,下不曠其產,而莫相德也。是以上之人務德而下之人守節。義禮成形於上而善下通於民,則百姓上歸親於主,而下盡力於農矣。故曰:君明、相信、五官肅、士廉、農愚、商工願,則上下體而外內別也;民性因而三族製也。

【原文】

夫為人君者,蔭德於人者也;為人臣者,仰生於上者也。為人上者,量功而食之以足;為人臣者,受任而處之以敬。布政有均,民足於產,則國家豐矣。以勞受祿,則民不幸生。刑罰不頗則下無怨心。名正分明則民不惑於道。道也者,上之所以導民也。是故道德出於君,製令傳於相,事業程於官,百姓之力也,胥令而動者也。

【原文】

是故君人也者,無貴如其言;人臣也者,無受如其力。

言下力上,而臣主之道畢矣,是故主畫之,相守之;相畫之,官守之;官畫之,民役之;則又有符節、印璽、典法、藉以相揆也。此明公道而滅奸偽之術也。

【原文】

論材、量能、謀德而舉之,上之道也;專意一心,守職而不勞下之事也。為人君者,下及官中之事,則有司不任;為人臣者,上共專於上,則人主失威。是故有道之君正其德以蒞民,而不言智能聰明。智能聰明者,下之職也所以用智能聰明者,上之道也。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職,上下之分不同任,而複合為一體。

【原文】

是故知善人君也。身善人役也。君身善,則不公矣。人君不公,常惠於賞而不忍於刑,是國無法也。治國無法,則民朋黨而下比飾巧以成其私。法製有常,則民不散而上合竭情以納其忠。是以不言智能,而朝事治國患解,大臣之任也。不言於聰明,而善人舉,奸偽誅,視聽者眾也。

【原文】

是以為人君者,坐萬物之原,而官諸生之職者也。選賢論材,而待之以法。舉得其人,坐而收,其福不可勝收。

官不勝任,奔走而奉其敗事不可勝救也。而國未嚐乏於勝任之士,上之明適不足以知之。是以明君審知勝任之臣者也。故曰:主道得,賢材遂,百姓治。治亂在主而已矣。

【原文】

故曰:主身者,正德之本也;官治者,耳目之製也。身立而民化,德正則官冶。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是故君子不求於民。是以上及下之事謂之矯下及上之事謂之勝。

為上而矯,悖也;為下而勝,逆也。國家有悖逆反迕之行有土主民者,失其紀也。是故別交正分之謂理,順理而不失之謂道。道德定而民有軌矣。有道之君者,善明設法而不以私防者也。而無道之君,既已設法,則舍法而行私者也。為人上者釋法而行私,則為人臣者援私以為公。公道不違,則是私道不違者也。行公道而詫其私焉,寢久而不知,奸心得無積乎?奸心之積也,其大者有侵殺上之禍其小者有比周內爭之亂。此其所以然者,由主德不立,而國無常法也。主德不立,則婦人能食其意國無常法,則大臣敢侵其勢。大臣假於女之能,以規主情婦人嬖寵,假於男之知以援外權。於是乎外夫人而危太子,兵亂內作,以召外寇。此危君之征也。

【原文】

是故有道之君,上有五官以牧其民,則眾不敢逾軌而行矣;下有五橫以揆其官,則有司不敢離法而使矣。朝有定度衡儀,以尊主位,衣服盡有法度,則君體法而立矣。君據法而出令,有司奉命而行事,百姓順上而成俗著久而為常,犯俗離教者,眾共奸之,則為上者佚。

【原文】

天子出令於天下,諸侯受令於天子,大夫受令於君,子受令於父母,下聽其上,弟聽其兄,此至順矣。衡石一稱,半斛一量,丈尺一製,戈兵一度,書同名車同軌,此至正也。眾順獨逆,眾正獨辟此猶夜有求而得火也。奸偽之人,無所伏矣。此先王之所以一民心也。是故天子有善讓德於天;諸侯有善,慶之於天子;大夫有善,納之於君;民有善,本於父,慶之於長老。此道法之所從來,是治本也。

是故歲一言者,君也;時省者,相也;月稽者,官也;務四支之力,修耕農之業以待令者,庶人也。是故百姓量其力於父兄之間,聽其言於君臣之義,而官論其德能而待之。大夫比官中之事,不言其外;而相為常具以給之。相總要者官謀士,量實議美匡請所疑。而君發其明府之法瑞以稽之,立三階之上,南麵而受要。是以上有餘日,而官勝其任;時令不淫而百姓肅給。唯此上有法製,下有分職也。

【原文】

道者,成人之生也,非在人也。而聖王明君,善知而道之者也。是故治民有常道,而生財有常法。道也者,萬物之要也。為人君者,執要而待之,則下雖有奸偽之心,不敢試也。夫道者虛設,其人在則通,其人亡則塞者也。非茲是無以理人,非茲是無以生財。民治財育,其福歸於上。是以知明君之重道法,而輕其國也。故君一國者,其道君之也。

王天下者,其道王之也。大王天下,小君一國,其道臨之也。

是以其所欲者能得諸民其所惡者能除諸民。所欲者能得諸民,故賢材遂。所惡者能除諸民,故奸偽省。如治之於金,陶之於埴製在工也。

【原文】

故將與之惠,厚不能供將殺之嚴,威不能振。嚴,威不能振;惠,厚不能供,聲實有閑。有善者不留其賞,故民不私其利;有過者不宿其罰,故民不疾其威。賞罰之製,無逾於民,則人歸親於上矣。如天雨然,澤下尺,生上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