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費水平提升過程中的地區差異

我國經濟不均衡發展帶來的消費水平差距不僅表現在城鄉居民之間,而且還表現在不同地區農村居民之間。實際上,我國三大地帶農村居民之間的消費水平也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從三大地帶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的截麵數據看,2004年東部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323076元,中部為194745元,西部為171621元,東部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比中部多122372元,比西部地區圖2-2城鄉居民實際生活消費支出變化多128331元,而中部地區農村居民的支出又比西部多23124元。在東部11省(市)中,隻有河北、海南、遼寧三省的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在中部8省中,隻有湖南的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高於全國水平;而西部12個省(自治區)的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均小於全國平均支出。東部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要遠遠大於中西部地區,而且這種差距缺口還在不斷拉大;中西部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雖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二者的差距在不斷縮小。此外,2003年末,我國東、中、西部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的人口加權變異係數為0497、0139和0152,極大極小指標為0718、0329和0418(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金融研究處課題組,2005)。這表明在三大地帶中,東部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之間的差異和分化速度要大於中西部地區,而西部地區又大於中部地區。

從三大地帶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的時序數據看,東、中、西部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提升速度的差距也十分明顯。在1995~2004年期間,東部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增長了135518元,中部地區為726058元,西部地區為71326元。東部地區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絕對增長量要高於中部和西部地區,而西部地區又高於中部地區。從增長率看,東部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年平均增長率為1032%,中部為849%,西部為1016%,西部地區的增長率要高於中部地區並與東部地區的增長率相當,但由於基數比較小,到2004年其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還沒有達到東部地區1995年的水平。中部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在三大地帶中增長最慢,其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在不斷拉大,與西部地區的差距在不斷縮小。

從東、中、西三大地帶農村居民擁有的耐用品數量看,2004年東部地區每百戶家庭擁有的電風扇、洗衣機、電冰箱、摩托車、彩色電視機、照相機等數量都明顯多於中部和西部地區。其中,東部地區農村居民幾乎每戶就擁有2台電風扇,而西部地區每兩戶才有1台;東部地區農村居民洗衣機的普及率過半,但中部地區隻有3633%,西部則更少,隻有2585%;東部地區農村居民電冰箱普及率達到4278%,而中西部分別隻有1065%和772%,東部地區要比中西部地區分別高出3213和3506個百分點;東部地區農村居民幾乎每戶就擁有1台彩色電視機,而中西部地區彩色電視機的普及率才分別達到7090%和6257%。從這些數據的對比可以看出,東部地區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要遠遠高於中西部地區。再從中西部對比情況看,中部地區農村居民擁有的現代化耐用消費品數量又多於西部地區,整體消費水平要比西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