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山東省曲阜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農民實行“一卡通”。
在新型合作醫療製度的實施中,曲阜市積極探索合作醫療管理模式,利用現代信息係統管理技術,建立了全市一體的合作醫療信息管理網絡係統,實行了就診報銷“一卡通”、無線上網報銷、網上監督等一係列管理服務措施,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目前全市參加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達到94%,群眾對合作醫療的滿意度達到95%以上。
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開展之初,實行逐級轉診、轉院審批和鄉鎮集中報銷製度,這樣不僅手續繁瑣、不方便,而且限製了農民自主就醫的權利。因此,曲阜市根據實際情況,改革了轉診轉院和補償報銷製度,取消了市內轉診轉院,實行全市合作醫療就診報銷“一卡通”。“一卡通”不但簡化了就診和補償手續,而且尊重了患者自主就醫的權利,避免了不必要的重複檢查和治療,降低了患者的醫藥費用負擔。另外,曲阜市還為每個鄉鎮配備了手提電腦,由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巡回下村報銷補償費用,使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報銷醫療費用,大大方便了農民群眾。
“一卡通”信息管理網絡係統,可以通過網絡係統對全市就診農民的醫療信息實行“全天候”監控,不定期地到各定點醫療機構或進村入戶進行調查,一旦發現冒名頂替、違規用藥、超範圍報銷等問題及時處理,並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因此,這一製度有效地加強了合作醫療管理,保證了合作醫療基金的有效使用。全國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借鑒曲阜市的經驗,在新型合作醫療中引進技術支持,不過建立信息管理網絡係統的費用不能由農民來承擔。
4.西藏——更多農牧民從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中享受“免費醫療”。
在過去幾年裏,國家對西藏農牧民一直實行免費醫療政策,即國家補助15元,西藏各級政府補貼15元,共30元作為每個農牧民的免費醫療資金。西藏農牧區近80%以上的農牧民參加了合作醫療,大大降低了農牧民在醫療保健上所承受的經濟負擔。但是另外20%沒有參加合作醫療的農牧民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從2004年起將全麵推行新的農牧區醫療製度,這種建立在免費醫療基礎上的合作醫療製度,將使全部農牧民享受到實惠。
新的農牧區醫療製度是一種農牧民自願參加,政府、集體和個人多方籌集資金,以大病統籌為主的互助合作製度,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它仍然堅持“政府出大錢、農民出小錢”的原則,但在對個人籌資政策方麵做了調整,參加醫療籌資的農牧民個人每年交納的費用不低於10元。而以往實行的籌資標準是農牧民個人按當地年人均收入的15%~3%交納費用。
新製度規定:沒有參加個人籌資的農牧民也享受按比例報銷醫療費用的權利,隻是參加個人籌資的人將享受更高的報銷比例和更多的優惠。在同等情況下,交納個人籌資的比沒有交納的報銷比例高出20%。另外,交納個人籌資的農牧民還將享受再補償政策,即因患大病、重病發生大額醫療費用或住院醫療費用超過報銷封頂線的,縣(市、區)醫管會根據患者家庭的經濟情況,從醫療救助基金中給予一定數額的再補償。
2003年,西藏達孜縣章多鄉農民桑桑拉姆,因產後大出血花費了巨額費用。根據規定,她從合作醫療基金中得到18萬多元的補償報銷費用。而她參加合作醫療的費用每年僅為10元錢,不足她年收入的2%。
5.山東省青島市——受惠農民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捐贈資金。
自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以來,眾多參合家庭獲得了醫療費補償,真正解決農民看病問題,使大多數農民覺得生病不再是恐懼的事情。還有一些從中受惠的農民,為感謝新型農村合體醫療給他們家庭帶來的健康,主動將補償資金捐助給新型農村合體醫療資金,以用來幫助更多急需用錢的農民家庭。
青島即墨市華山鎮9歲的小朋友張吉龍,自小被診斷為先天性心髒病,兩歲時其父因病去世,使本來艱苦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從此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了母親王美花的肩上。由於沒有經濟能力支付幾萬元的手術費,其母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兒子病情日漸惡化,家庭變故和親人疾病讓這位樸實的婦女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和命運的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