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領導億萬農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創造幸福生活的偉大實踐,是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的係統工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曆史任務的提出,既為解決“三農”問題帶來難得機遇,也為農村文明創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提升了農村社會和諧文明程度。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出了一係列重大決策部署,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指明了努力方向。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深入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加快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所以,認真貫徹中央關於“三農”工作的總體部署,努力開創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局麵具有重要的意義。

隻有圍繞農村穩定、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目標,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切實加強和改進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才能推進農村各項事業的全麵發展,構建農村和諧社會。

農村文明創建概述

農村文明創建包括農村思想建設和農村文化建設兩個方麵。它是相對於農村物質文明建設來講的,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麵。農村文明創建是隨著物質文明建設發展而發展的。一方麵,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帶來了廣大農民精神麵貌的變化,思想觀念的解放,開闊了視野,渴求建設新生活。另一方麵,物質文化建設的發展,也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不斷提出新任務和要求。二者之間是互為條件、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又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建設是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問題。在進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的同時,還要進行愛國主義、紀律的教育。要堅持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堅持五講四美三熱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農民。要切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端正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在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則性和戰鬥性同時,結合改革開放,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引導農民擺脫小農經濟思想束縛,加強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教育。大力普及農村文化科學技術教育,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目前,在農村中抓好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主要抓好鄉規民約的製訂,這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一種好形式,是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方法;同時還要抓好農村集鎮文化中心的建設,這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辦好農村集鎮文化中心勢在必行。還要抓好先進典型。爭做五好家庭、模範個人的活動在我國廣大農村展開,把中華民族崇尚文明、追求文明、建設文明的行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但是,我國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仍麵臨著巨大的困難和任務。比較低下的農民文化程度;封建的、落後的、愚昧的思想觀念的影響,再加上部分農村幹部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都將嚴重地影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進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付出長時間的、極大的努力。

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中存在的問題與新要求

隨著農村文明創建工作的深入,全國各地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思想道德教育為基礎,以改善生產生活環境為重點,以革除陳規陋習為突破口,注重實效,多辦實事,為農民群眾創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有力地促進了農村文明創建工作,但是在創建工作中也存在諸多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

一、認識不夠

經濟建設是基礎,基層黨委、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發展鄉鎮和鄉村經濟上,農村經濟得到了發展,農民的收入明顯增多。但是,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卻顯得相對滯後,農村髒、亂、差問題得不到徹底解決,少數農民文明意識差、思想覺悟低,賭博、迷信等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部分領導幹部對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認識不足,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動態缺乏調查研究,對文明村的創建工作表現出“一手硬、一手軟”和“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傾向,使創建工作缺乏應有的發展和創新,使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在農村難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