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當代美育界的學者及研究人1大多認同席勒關於美育即情感教育的理論,並讚同將美育落實到藝術教育上。曾繁仁教授進一步指出:“藝術教育包括藝術創造與藝術欣賞。也就是通過藝術創造的實踐培養學生審美的能力,通過對藝術品的鑒賞活動提高其審美能力。”曾教授還認識到,美育有利於發展人的創造性思維,並促使人以審美的態度對待生活與創造生活。有的學者賦予美育以救世的功能,認為美育可“引導國民精神升華,培養健康向上的國民人格”;當代美育在當代人格構建中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幫助人們克服過度物欲化的價值觀”,之二是提升“人格與個性”。
與美國相比,我國的藝術教育在理論與實踐方麵都還處在相對落後的狀態。其主要表現之一是對藝術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比如,美國藝術教育界已注意到藝術的認知屬性,並站在以視覺智識反抗大眾文化形象操縱的高度來重視在校學生的藝術教育;中國的同行卻依然將注意力集中在藝術的情感層麵。表現之二是藝術教育的內容還過於褊狹。我國的藝術教育最重視的是以培養學生藝術技巧為目的的藝術創作。很少有學校開設以培養學生審美理解力為目的的藝術史、藝術批評與美學等學科(藝術專業的學生除外)。表現之三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藝術並沒有獲得與數學、語文等課程同等的學科地位。
表現之四是我國的藝術教育尚未有相應的評估標準;美國的藝術教育家在這方麵已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與探索,並取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成果。
筆者認為,盡管中美兩國在文化教育上有很多的差異,但美國藝術教育的很多方麵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第一,要在各級學校藝術教育中增加藝術史、美學、藝術批評方麵的內容,改變藝術教育隻停留在以藝術技能、技巧訓練為主的狀態。第二,要重視和加強藝術師範教育,培養具有較高人文修養和廣博知識的藝術師資。第三,要加強藝術學科的學科建設,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和走向成熟都離不開對其自身的科學研究。美國的藝術教育之所以能走到世界的前列,與其重視藝術教育理論的研究密不可分。每當美國藝術教育碰到重大問題的時候,聯邦政府或民間的基金會等組織都會組織人力、財力進行調查研究,為改革和加強藝術教育展開討論,最終達成共識。相比之下,在我國,藝術教育研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要積極重視和大力加強藝術教育的研究和探索試驗,並促進藝術教育界的國內外交流。第四,盡快為各級藝術教育設置課程與相應標準,並設立合理的評估製度,但要避免以應試教育的方式來考核學生的藝術能力與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