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主要參考書目(1 / 1)

恩斯特·卡西爾:《人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宰列維、史密斯:《藝術教育:批評的必要性》,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史密斯:《藝術感覺與美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來可泓:《論語直解》,複旦大學出版社,1996。

李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柏拉圖:《文藝對話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伍蠡甫、胡經之:《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黑格爾:《美學》,商務印書館,1996。

格羅塞:《藝術的起4》,商務印書館,1998。

李醒塵:《西方美學史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阿倫·布洛克:《西方人文主義傳統》,三聯書店,1997。

阿瑟·艾夫蘭:《西方藝術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康德:《判斷力批判》,商務印書館,1996。

席勒:《美育書簡》,中國文聯出版社,1984。

喬伊斯·阿普爾比、林恩·亨特等:《曆史的真相》,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利奧塔爾:《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三聯書店,1997。

弗洛伊德:《一個幻覺的未來》,華夏出版社,1999。

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後現代文化》,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醞允帕森斯、勻鄖布洛克:《美學與藝術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梁美儀:《通識教育的使命與中國文化教學的實踐》,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暨文化素質教育研討會(香港),2001年11月。

魏傳義主編:《藝術教育學》,重慶出版社,1990。

趙祥麟、王承緒編譯:《杜威教育論著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1。

約翰·杜威:《人的問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約翰·杜威:《哲學的改造》,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張寶貴:《世俗與尊嚴:杜威的藝術哲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威廉·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商務印書館,1979。允皮亞傑:《皮亞傑發生論文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

雷永生、王至元等:《皮亞傑發生認識論評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華勒斯坦等:《學科·知識·權力》,三聯書店,1999。

傑羅姆.布魯納:《教育過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托馬斯·門羅:《走向科學的美學》,中國文藝聯合出版公司,1984。

魯道夫·阿恩海姆:《視覺思維》,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布朗、閱科讚尼克:《藝術創造與藝術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艾迪斯、醞埃裏克森:《藝術史與藝術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雲沃爾夫、鄖吉伊根:《藝術批評與藝術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史密斯:《藝術感覺與美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勻加德納:《智能的結構》,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勻加德納:《藝術與人的發展》,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勻加德納:《多元智能》,新華出版社,1999。

曾繁仁:《走向二十一世紀的審美教育》,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雅克·德比奇、讓·弗蘭索瓦·法弗爾等:《西方藝術史》,海南出版社,2000。

袁濟喜:《審美教育與當代人文話題》。

塔德·舒爾茨:《昨與今》,東方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