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月末時分。班級一如既往地進行本月的評獎。
這是慣例。每個月,班級總要對本月孩子在學校各個方麵的表現做個綜合的總結,對表現好的孩子進行獎勵。評獎的規則一貫是看孩子的綜合表現,例如作業完成的質量、課堂聽講的效率、好人好事、文明禮儀、舉手提問以及成績等,經過大家在教室裏無記名投票,並簡要寫上理由,總結出本月的優秀學生。
黑板前,我一邊讀著孩子們寫的頒獎詞,一邊給孩子們發獎狀,五十雙小眼睛瞪得好大,聽到自己得獎時候,無不表現出狂喜。特別是從來沒有得過獎狀、成績又不突出的孩子,那一張獎狀,猶如鼓起自信的風帆,飄揚在教室的海洋裏,唯恐大家看不到,勝過得了世界的諾貝爾獎呢。
其實,這是學校的一種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到了最後是大家幾乎每人有一張獎狀,因為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一麵,各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激勵是必要的。而我們的教育是麵向全體學生,麵向學生的全麵發展。我知道,在班裏,那個叫吳磊的孩子是得不到的,因為他表現得實在不盡如人意。說真的,有時真的很難知道他表現突出的方麵,但是都已經三個月了,他一次獎狀也沒有得到。
評獎會上,他總是把頭埋得很低,一個人在座位上默默地坐著,作為老師,我於心不忍。課後,我悄悄地把他喊到辦公室,對他說,你最近表現有進步呢。以前從不做作業,不舉手,本月我看到了,你已經舉了兩次手,還做了三次作業,比上個月進步多了,理應得到進步獎。吳磊深感意外,雙手無措,激動地不知道該說什麼,隻是滿臉通紅。
誰知道,雜音出現了。訓導課上,一個孩子在角落裏,竊竊道,吳磊憑什麼得到獎狀?每人都有獎狀有什麼意思呢?聲音不大,卻如一根針,掉在大家靜寂的心田,整個教室頓時鴉雀無聲。特別是吳磊,我一看,他頓時把頭低了下去。我明白了,肯定是出於自尊的需要,吳磊在同學麵前炫耀了下自己的獎狀。
我一看,這樣訓導課也上不下去了,幹脆改成辯論課,我們就圍繞“吳磊該不該得到獎狀?”展開討論。我把孩子分成兩組,正方和反方。先給大家幾分鍾思考與交流的時間,一組找他的缺點,一組找他的優點。為了突出教育效果,我走到找優點的那方,給了具體的指導。辯論時,我請兩組到黑板上寫一寫優缺點。
反方寫:他不愛聽講。正方寫:他從不打擾別人。
反方寫:他經常不寫作業。正方寫:他隻要寫就寫得很認真。
……
結果,反方寫了半邊黑板,但是實在寫不出什麼缺點了,而優點卻還在綿綿不斷地寫下去……
後來,我又舉了一個例子,我說我們偉大的聖人、教育家孔子,據說都有缺點,查閱古書,記載著孔子有這樣的錯誤思想:看不起勞動人民,這是知識分子的清高。同學們,你們說,我們都是被勞動人民養大的,該不該看不起他們呢?不該!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
對,孔子都有錯誤,何況吳磊呢?
吳磊,你到講台上來,把獎狀舉高點。我摟著他,對同學們說,吳磊他跟以前比,進步很大了,該不該發一張獎狀呢?教室裏響起了一陣掌聲。
轉而,我又對同學們說,獎狀也不是亂發的,雖然大家幾乎都有,但是,我們說誰沒有自己突出的一麵?
我轉身拿出一張紙,在上麵畫了一個黑點,問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麼?黑點。對,我們為什麼隻看到黑點而不去看這潔白的一大片呢?同學們麵麵相覷,我的舉動引起了他們的思考。
聰明的同學聽我一說,忙把手舉起來了,老師,我明白了,看人或者看問題,我們不能隻看別人的缺點,要多找找他的優點啊!
我對發言的孩子投去了讚許的目光。
獎狀不隻是一種簡單的獎勵,它隱含著一種教育的理念。教育孩子,我們要多看看的他們的優點,用一雙美的眼睛去尋找,去發現,因為,每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都需要嗬護,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陽光。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做的是為孩子找到陽光,打開他們溫暖而明亮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