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試卷,我們平常都采用減分的方法。因為這樣的做法,有利於試卷算分,畢竟學生做錯的題目少,對的題目還是多的。筆者也認為這是個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然而,學生一次偶然的發問,讓我猛然驚醒。
那次發期中考試卷,發到蕭然的試卷時,我很不耐煩地發給他,那上麵密密麻麻的紅叉叉,讓我很頭疼。蕭然是我們班上比較落後的學生,剛來時語文考試是三四十分。經過我一兩個月的輔導,這次考試還是不及格。
孩子們拿到試卷唧唧喳喳一陣後,都投入緊張認真的訂正之中。
忽然,靜寂中一個怯生生的聲音冒出來。
“老師,我能請您幫個忙嗎?”蕭然拿著剛才的期中試卷。
“什麼事?”
“我想把試卷上的減分改為加分。”
我有點疑惑。
“那有什麼不一樣嗎?”我看到原本布滿紅叉叉的試卷已經被她小心地擦去了。
蕭然黯然道:“我想在試卷上看到每道題目,這次又考了多少分,比以前進步還是倒退……”“多一分,對我來說,就是一分進步和希望呢1
我驚呆了。試卷的不同改法,竟然包含著一個孩子的期待和希望!是啊,我們批改試卷,眼裏隻盯著錯的題目,錯多少,該扣多少分,卻從來沒有想過這題對了多少,得了多少分。換個思維角度來看,試卷上采用減分,減掉一分,就是減去一分希望,加一分就是增加一分信心啊!
記得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人在黑板上掛了一張“畫”,白紙中畫了一個黑色圓點。問大家看見了什麼。所有的人都回答道,一個黑點。一張紙上那麼大的空白沒有看到,卻單單看到一個小小的黑點。
我們不少老師通常隻看到“那個小小的黑點”。有的學生因為“黑點”比班裏其他人稍微多一些,就成了老師訓斥、指責的對象。老師在批評這些學生時,往往措辭嚴厲,隨口而出,結果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生自暴自棄的情緒。如果老師換個角度,盯著學生“偌大的空白”,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嗬護他們,鼓勵他們,讓自己的學生在鼓勵下產生自信,那效果豈不更好?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在指導一個學生語文第一單元考試時,不也是這樣教育的嘛:“你不錯,沒看書就考了30分,下一單元你看一下書,一定能考40分。”是啊,魏書生說得多好,“改變了自己,昨天最難教育的學生可能變成今天最與自己知心的學生;昨天最不願講的課,今天講起來可能成為一種享受。”
教育,當我們換個角度看待,會發現學生身上許多的閃光點,在適當時機稱讚,也許我們會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收獲一份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師們,換個角度看孩子,麵對他們潔白的人生試卷,我們應該點“墨“成金,把眼光盯向未來,讓他們在自由的天空裏充滿自信和希望,填寫自己最完美的答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