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怎樣和別人說話(1 / 1)

在我的床頭,擺放著一本書,名字是《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是網友滄海寄給我的,由於自己給自己找種種理由,所以直到今天都沒有好好地讀一讀。

今天拿起這本書細細讀起來,這是一本關於老師如何與學生說話交流的書,在看的過程中,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平時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與學生交流時的點點滴滴。

“老師和父母一樣,都需要高水準的交流能力。聰明的老師對自己的用語非常敏感,他知道學生獲得多少知識有賴於老師的教學風格。因此,他能夠善解人意,在對話中傳達出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夠敏銳地感覺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這些理論我估計人人都懂,我們都知道什麼樣的教育是好的。然而,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僅靠理論來教育孩子那是不可能完全實現的。理論雖然精彩,但也不免失之於抽象和空泛。

書中的一篇小故事吸引了我,說的是一個老師發現黑板上畫著一幅描繪他頭像的漫畫。這是一幅傳神逼真而且滑稽的漫畫。全班同學都在等著看老師的反應。老師饒有興趣地盯著漫畫看了一會兒,然後說道:“畫得真不錯,我都舍不得把它擦掉了。最好還是讓這位畫家先在紙上重新描摹保存下來,我對他的天分由衷地讚賞。”這位老師很好地表現了他的成熟。他沒有對這幅畫進行反擊,也沒有被孩子的惡作劇傷害到。他沒有去找出畫畫的孩子並且批評他,也沒有對孩子進行毫無作用的說教。相反,他鼓勵了孩子們的創造性,並且表現出了對藝術的尊重。

這個小故事讓我想起自己曾經說過傷害孩子的話。課堂上,孩子們正在專心聽課,班裏的羽卻兩眼眯著,手托著腮,打著盹,這是個本來學習就很拖拉的孩子,現在上課時居然還在睡覺,我當時氣不打一處來,抱著恨鐵不成鋼的心理,走到他的身邊,厲聲喊著他的名字,孩子當時直愣一下站了起來。他的樣子讓全班同學哄堂大笑,我更是氣憤,沒有問他原因,說了句,你真讓老師失望,讓他站著聽完後麵的10分鍾的課。事後我才知道,孩子那天的前一夜都沒有睡覺,因為他奶奶生病去醫院搶救,孩子一個人在家害怕不敢睡覺,就坐了一夜。

這件事情雖然過去了三年,可我心裏一直很是難過,總覺得對不起這個孩子,也讓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更加謹慎地對待自己的每一句與學生交流的話語。

愛需要通過很多方式來表現——溫暖、關心、安慰、同情、溫柔、藝術技巧等。怎樣為人師表,大概是每個老師都會思考和麵對的問題。尊重孩子,摒棄語言上的暴力(比如訓話、責難、嘲諷等),不逼迫孩子承諾和保證,不讓他們的內心產生罪惡感,就事論事,對孩子提供及時的恰當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