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對母女的對話引起了我的注意。
從談話中知道,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並且已經是初三了。孩子自己也很著急,有點消極心理。但母親沒有責怪孩子的意思,隻是不停開導孩子。孩子母親的每一句話讓我感覺到這位女性是多麼的偉大,而又是那麼的理解孩子的心。她告訴孩子,不管什麼時候,對自己都不要有放棄的想法,隻要自己去努力就行了。今天你被自己的成績給嚇倒了,那麼明天你就會被自己所嚇倒。媽媽以前念書的時候成績還不如你呢,現在生活不也是很好,更何況你是媽媽的驕傲。上大學隻是以後生存所走的一條捷徑,不是說除了上大學就沒有出路,別和別人比,隻要自己努力就行了。
那個女孩子也不時地說自己的想法,這對母女一直輕輕地說著話,孩子也平靜地傾聽著。孩子的母親又教孩子該如何學習化學還有數學,因為孩子的這兩門功課特別不好。
我向孩子的母親投去讚許又敬佩的目光,後來和他們的交流中,也得知這個孩子的班主任就是我曾經的班主任,再加上我也是老師,三個人的話題一下子打開了。健談的孩子母親告訴我,由於自己在鄉下工作,一個星期才和孩子團聚一次,平時關心的比較少,所以一到周末就時時的和孩子待在一起,和孩子多交流。激勵孩子努力學習的同時,也不讓孩子有任何負擔。
回來的路上,一邊享受著鵝毛大雪的撫摸,一邊在頭腦裏思索,現在的孩子幸福嗎?
如果這個問題讓我兒子回答,他肯定說不幸福,原因是作業太多,幾乎沒有自己玩的空間,失去了自由,就像關在籠中的小鳥。兒子今年三年級,頭腦聰明,思維活躍,邏輯能力特別強,更是比一般孩子思想成熟。他時常覺得自己不幸福,主要是有做不完的作業,整天盼望著周末。他說,他的天空是灰色的。
現在的生活條件那麼好,要什麼有什麼,為什麼孩子就感覺不到幸福呢?想想自己小的時候,嚴寒的冬天穿一件破舊的棉襖,這往往都是揀大人穿過的,然後再改小的,早已沒有了棉花的溫暖,灰色的棉絮齜牙咧嘴的往外猙獰著。腳上棉鞋根本就抵不住寒風的肆虐。而夏天,蚊子都把我們叮的滿臉都是紅點點。沒有電風扇,那社場就是天然的電風扇,家家都是搬個小涼床到社場上,大人小孩擠在一起,享受著自然的風。夏天的晚上,一莊子的小孩子聚集在一起,玩月牙兒,砍豆茬,玩捉迷藏,一不小心藏在草堆裏就睡著了。就這樣,那時候,我們的童年是快樂的,是無憂無慮的,是沒有任何壓力的。可是現在的孩子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空調帶來溫暖與涼爽,物質條件就不用說了,孩子除了學習什麼也不用做,可為什麼又不幸福呢?
我想孩子有壓力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家長和學校的。學校的作業從來沒有少過,生怕孩子不會,就一次次重複著做。再加上升學的壓力,孩子們就成了學習的機器,雖然說,現在沒有了晚自習什麼的,但走進畢業班的教室,仍然可以看到一摞摞的試卷,分數仍然是學生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