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梅蘭芳來了,大人物和其他來賓都上前迎接。梅蘭芬卻徑直走向被冷落在一邊的徐悲鴻。大人物客氣地問:“梅先生,這位是——”梅蘭芳說:“怎麼,你不認識?他就是徐悲鴻先生啊!”
大人物聽了後悔不已,連聲說:“失禮了,失禮了!”徐悲鴻站起身來說:“我不是來赴宴的,而是來對你的盛情表示感謝的。”說完告別梅蘭芳,揚長而去。回到家,妻子蔣碧薇奇怪地問他,他卻淡淡地說:“我覺得那裏空氣不幹淨,不願意久待。”
妙妙果味派
《田橫五百士》
《田橫五百士》取材於《史記》。陳勝、吳廣起義後,田橫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隊之一。劉邦統一天下後,田橫同他的戰友500人仍困守在一個孤島上。漢高祖聽說田橫很得人心,便下詔要田橫來投降,否則就殺死島上的人。田橫隻好帶兩個部下前往京城。半路上,田橫便自刎而死,臨死前,他讓部下拿自己的頭去見漢高祖,表示自己不受屈辱。漢高祖用王禮葬他,並封那兩個部下做都尉,兩個部下在埋葬田橫時,也自殺在田橫的墓穴中。隨後,漢高祖派人去招降島上的人,他們聽到田橫自刎,便都蹈海而死。徐悲鴻選取了田橫與五百壯士訣別的場麵。
38-39 韓熙載家的夜宴
古代的人沒有照相機,要想形象地狀物記事,全靠繪畫。也因此,一場夜宴演繹出一幅傳世的經典畫作,這就是《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為什麼會舉行夜宴?這裏麵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然而,對於畫家顧閎中來說,正是這樣的一個機會,再加上他高超的繪畫技術,讓這幅作品熠熠生輝,也成為人物畫的傳神之作。
大智若愚的韓熙載
韓熙載原是山東的一個貴族,後唐同光年進士,因為文章書畫,名震一時。他的父親因犯了事被誅殺。走投無路的韓熙載隻好逃往江南,投靠了南唐。開始的時候,南唐中主李 璟極其寵信他,後主李煜繼位後,由於受北方的後周威脅,李煜一方麵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麵又對北方來的官員百般猜疑、陷害。
為了保護自己,身居高職的韓熙載故意裝扮成生活上腐敗、醉生夢死的糊塗人。即使這樣,李煜仍對他不放心,就派畫院的“待詔”顧閎中和周文矩到他家裏去,暗地窺探韓熙載的活動,命令他們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實地畫下來。大智若愚的韓熙載當然明白皇上派人的用意。顧閎中憑借著敏捷的洞察力和驚人的記憶力,把韓熙載在家中的夜宴過程默記在心,回去後即刻揮筆作畫。
夜宴圖
等李煜看了這幅畫後,韓熙載終於逃過一劫。全圖分“聽琴”、“觀舞”、“休息”、“賞樂”和“調笑”五部分。看似一個整體,其實每段又是一幅完整的畫麵,用屏風隔開。由於畫家驚人的洞察力和超凡的繪畫技巧,這幅畫在內容上描繪了南唐貴族的荒淫無度、縱情歌舞的生活。
尤其突出的是,每段出現的韓熙載,麵部角度、服飾和動作表情都各不相同,從不同的側麵把一個才氣非凡、神態憂鬱的大官刻畫得十分到位。此外,夜宴中的婢女在靜聽演奏琵琶時,有坐有立,有的側耳,有的回眸,有的抱膝,都集中在聽上,各具神態。
像放電影的畫麵
這樣一幅像放電影的藝術畫麵,無論如何,一般人也是完不成的。晉朝時,曾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在近6米長的畫卷上,描繪了曹植與洛神相遇的故事。這大約是現存最早的長卷畫了。如果說後世在這方麵有什麼承繼與超越的話,《韓熙載夜宴圖》當是最好的例證。
《韓熙載夜宴圖》出自南唐職業畫師顧閎中之手。關於顧閎中,史書上找不到多少有關他的記載。人們隻知道他是江南人,為南唐畫院待詔。待詔,這個職位初置於漢,用以征召非正官而有各項專長的人。初唐時,待詔的職位很多,有文學、圖畫、棋藝、醫學、甚至相卜等待詔。這些有一技之長的待詔統統歸入翰林院管理,待遇不錯,但仍不是正官,到了唐玄宗時,待詔曾一度成為正官。
妙妙果味派
《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長335.5厘米,寬28.7厘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有專家認為,這幅畫已不是顧氏的原本,可能是宋代摹本。全卷共分五段:第一段描繪了韓熙載與賓客們諦聽狀元李家明的妹妹彈奏琵琶的情景。第二段為韓熙載親自為舞伎王屋山擊鼓。第三段表現了宴會進行中間的休息場麵。第四段描繪了女伎們吹奏管樂的情景。第五段寫宴會結束,賓客漸漸離去。全圖五幅,整幅畫卷交織著纏綿又沉鬱的氛圍,看得出主人公在及時行樂中,遮隱著對生活的巨大失望和內心的痛苦。
40-41 畫聖吳道子
在中國藝術史上,有三位藝術家被戴上“聖”的桂冠:一位是晉代王羲之,被譽為“書聖”;一位是唐代杜甫,被譽為“詩聖”;還有一位被譽為“畫聖”,那就是唐代的吳道子。
吳道子自幼失去雙親,生活貧困,可為了生計,他虛心向民間畫工和雕匠學習,由於刻苦好學,才華出眾,20歲時,他就已經很有名氣了。後來,唐玄宗把他召入宮中擔任宮廷畫師,成了禦用畫家。這樣一來,沒有皇帝的命令,他是不能擅自作畫的。
一日之中,獲觀三絕
吳道子性格豪爽,不拘小節,每次揮毫,都要盡情地酣飲,因此,經常是醉中作畫。傳說,他描繪壁畫中佛頭頂上的圓光時,不用尺規,揮筆而成。他在龍興寺作畫的時候,觀者水泄不通。
吳道子畫畫時很快,像一陣旋風,一氣嗬成。當時的都城長安是全國的文化中心,彙集了許多著名的文人和書畫家。吳道子經常和這些人在一起,使他的技藝不斷提高。有一次,在洛陽同他的書法老師張旭和善於舞劍的將軍相遇,吳道子觀看公孫大娘持劍起舞,左旋右轉,神出鬼沒,變化萬端,很受啟發,即興在天宮寺牆壁上畫了一幅壁畫,畫時筆走如飛,颯颯有聲,不一會兒就畫成了。隨後,張旭又在牆壁上作書。這一次使在場數千觀眾大飽眼福,高興地讚歎:“一日之中,獲觀三絕!”
天王送子圖
還有一次,唐玄宗要看嘉陵江的景象,派吳道子去寫生。吳回來後,要人準備了一匹素絹,用了一天時間,在大同殿上畫出嘉陵江三百餘裏風光,令唐玄宗讚歎不已,認為和在此前不久另一位畫家李思訓用幾個月功夫畫成的嘉陵山水一樣美妙。
吳道子是一位全能畫家,人物、鬼神、山水、樓閣、花木、鳥獸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其中,《天王送子圖》是他的代表作,這幅畫的內容是描寫佛教始祖釋迦牟尼降生以後,他的父親淨飯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廟,諸神向他禮拜的故事。
開創蘭葉描
吳道子是一個多產的畫家,他作品的數量很大。據說寺廊壁畫有300餘幅,有記錄的卷軸畫有100多件,其中佛教、道教題材為多。不過,並沒有真跡傳世,現在我們看到的《天王送子圖》是宋人李公麟的臨摹本。
吳道子打破了長期以來沿襲的顧(愷之)陸(探微)“緊勁聯綿,如春蠶吐絲”那種遊絲描法,開創蘭葉描。他用筆起伏變化,狀勢雄峻而疏放,表現了內在的精神力量。同時,他塗色比較簡淡,甚至不著色。在創作的時候,他處於一種高度興奮與緊張狀態,很有點表現主義的味道。這些,似乎都透出了後來疏筆水墨畫的先聲。
妙妙果味派
畫驢作怪
有一次,吳道子去拜訪一位僧人,想討杯茶喝,但僧人對他不太禮貌。這讓吳道子心裏很惱火,隨即請來筆硯,迅即在僧房牆壁上畫了一頭驢,然後離去。不料一天晚上,他畫的驢變成了真驢,惱怒異常,把僧房的家具等物都給糟蹋得亂七八糟,一片狼藉。僧人知道是吳道子所畫的驢在作怪,隻好去懇求他,請他把壁上畫塗抹掉。後來,就相安無事了。畫上的驢變成了真的是一種傳說,不過,這卻反映了吳道子畫動物的傳神。
42-43 臨摹高手張大千
有一次,徐悲鴻在一家畫店發現一張很有名的畫,便想把它買下來。可是店主要價300元大洋。徐悲鴻認為貴了些,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畫店。回去後,他越想越覺得此畫畫得好,實在想把它買下,便又去畫店問此畫能否便宜些,店主還是不同意。
徐悲鴻很失望地回家後,認為此畫實屬珍品,便又第三次去畫店,最終以300元現大洋將此畫買下。碰巧,這天張大千到徐悲鴻家做客,徐悲鴻興奮地對張大千說買了一張珍品畫,隨即取出這張畫讓張大千欣賞。張大千反複觀看後,對徐悲鴻說這畫是仿製的。誰知,徐悲鴻聽後很不高興,張大千用水將畫的右下角浸濕輕輕撕開,上麵就顯露出“大千仿製”的字樣。徐悲鴻不禁驚呆了,張大千哈哈大笑。
五百年來第一人
同徐悲鴻一樣,張大千也是中國現代最著名的國畫大師,被推崇為中國畫“五百年來第一人”。可很少有人知道,這樣一位藝術巨匠,竟是仿摹名作、繪製贗品的高手。而且他成名之初,被人們稱奇的不是創作的作品,而是摹仿明末清初畫家石濤而作的贗品。張大千自嘲地說:“我是個用紙用筆的騙子。”
二十四五歲的青年張大千,在畫壇上還是個無名的“後生小子”。當時北方最有名望的畫家兼收藏家陳半丁收藏的名畫在中國北方首屈一指,又是一言九鼎的鑒賞權威。即使這樣,他也被張大千摹仿石濤的畫給蒙蔽了。這件事讓陳半丁尷尬得難以下台,在場的所有名家臉上都不好看。堂堂中國北方畫壇權威,竟被一個無名小輩開了一個大玩笑。
匪窟學詩
事實上,張大千不僅能仿石濤、八大山人等人的畫,其他一些畫派的畫,他也可仿摹得以假亂真,令鑒賞家們傷透腦筋,丟盡了麵子。可張大千畢竟是張大千,他要畫自己的畫,有自己的創作風格。
18歲那年,張大千趁暑假回內江看望父母。途中不幸遇見一夥土匪,土匪見他雖沒什麼銀兩,卻文質彬彬,很有教養的樣子,所以逼他做師爺。在匪窟的日子很難熬,正巧他隨身帶了本《詩學涵英》,以前一直沒有機會好好讀。於是張大千每天勤讀此書,以消磨時光。大約過了一百天,他終於逃出匪窟。而在匪窟裏學會的許多寫詩的規則和技巧,對他以後的繪畫有著很大的幫助,終於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一代宗師。
令毛澤東喜歡的《荷花圖》
張大千是20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麵卓有成就。1940年後,他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對敦煌洞窟逐個整理編號,進行臨摹,豐富了繪畫技巧;融會貫通,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
張大千的代表作有《瀟湘水雲》、《華山蒼鬆嶺》、《龍女禮佛圖》等。其中,有一幅《荷花圖》,畫麵是茂荷兩葉,白蓮一朵掩映於荷影中,給人一種生機盎然、萬象一新的印象。這幅畫後經何香凝親手送給毛澤東主席。毛主席看後,十分喜歡,就把它懸掛在自己的辦公室。現藏於北京中南海毛澤東故居。
妙妙果味派
國畫大師張大千
張大千(1901—1984),出生在四川省內江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由於自幼受擅長繪畫的母親和以畫虎著稱的二哥張善的熏陶,張大千也喜歡上了繪畫,並向名師曾農髯、李梅閹學習詩文、書法和繪畫。20多歲,他曾赴日本留學,學習染織。回國後,一度癡迷佛學,就去寧天童寺當了和尚。據說,他怕在頭上燙9個香記,隻好辭別師父,又回到現實世界來了。法號大千,所以世人也稱他為“大千居士”。
44-45 從不畫龍的齊白石
齊白石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國畫大師。在他的作品裏,大到名山大川,小到花草魚蟲,無不逼真傳神。然而,這樣一位藝術大師竟然從來沒有畫過龍。
是他不敢畫龍嗎?完全不是。我們可以從一件事中找到答案。有一次,老舍先生請白石老人作畫,題為“芭蕉葉卷抱菊花”。然而,這一次白石老人思考了好幾天都沒有動筆。最後,他向老舍歉意地笑說:“還是改個題吧。”原來,年老體衰的白石老人已記不清新長的芭蕉葉究竟是左卷還是右卷。對白石老人來說,這是對作品的嚴格要求,不畫本來就很虛無的龍可想而知。
畫蝦一絕
齊白石多才多藝、無所不畫,花鳥、山水和人物樣樣奇絕,所畫草蟲更是趣味橫生。不過,他畫的蝦尤其惹人喜愛,更以畫蝦而聞名。這和他小時候是個放牛娃有關。
一天,他放牛回來,到水塘邊洗手,看見有幾隻小蝦在水裏遊來遊去,非常有趣,就把這些小蝦畫了下來。從那以後,他買來幾隻長臂活蝦,養在魚缸裏,每天仔細觀察蝦的活動,邊看邊畫。有時他用筆杆碰碰蝦須,蝦騰地跳了起來,他立刻把這個姿態畫下來。就這樣,他看了畫,畫了看。天長日久,他畫的蝦,蝦殼薄而透明,腹部的環節清晰可見,蝦須似乎一碰就會動起來,真像活蹦亂跳的活蝦一樣。齊白石不光畫的蝦多,而且蝦也成了他的“象征”和“符號”。